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总结1999年4月-2006年6月上海市胸科医院住院治疗的174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估计患者1、2年生存率,单因素分析(Log-rank检验)筛选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COX逐步回归模型)进一步确认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好发部位依次为胸部(38.1%)、脊柱(32.8%)、骨盆(16.3%)、四肢(8.7%)和颅骨(4.1%),其中肋骨(30.7%)、腰椎(17.3%)、胸椎(13.1%)分列前3位。中位生存时间为10.73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7.1%、17.8%。单因素分析显示:PS评分、骨痛、单纯骨转移、单发骨转移、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血清乳酸酶(LDH)、CEA水平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S评分、单纯骨转移、单发骨转移为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好发于胸部(肋骨)、脊柱(腰椎/胸椎)、骨盆(髂骨)等;PS评分、单纯骨转移、单发骨转移可能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2.
呕必停对化疗致吐疗效的观察(任意选择法)赵家美顾爱琴熊丽纹廖美琳上海市胸科医院(上海200030)呕必停(Navoban)是一种5-HT3受体的拮抗剂,经本院用任意选择法对支气管肺癌化疗同时应用镇吐药物的70例临床观察。呕必停组为第1天化疗前30分钟...  相似文献   
43.
CT引导下经胸穿刺活检对胸部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顾爱琴  熊丽纹  韩宝惠  薄维娜  白皓 《肿瘤》2003,23(4):324-325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胸穿刺活检对胸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CT引导下对215例胸部病变行经胸穿刺活检取材,行细胞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215例经手术和临床随诊证实恶性肿瘤182例,其中穿刺证实为恶性肿瘤168例,恶性肿瘤确诊率为92.3%(168/182)。假阴性14例,假阴性率为7.7%(14/182)。元假阳性。诊断良性病变33例,良性病变确诊率为81.9%(27/33),总确诊率为90.7%。术后发现少量气胸14例,痰中带血8例,其发生率分别为6.5%和3.7%,均未做特别处理。结论 CT引导下经胸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准确性高、并发症少的检查方法,对胸部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手术切除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因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先化疗后手术的43例Ⅲ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5年以上,运用Log-Rank分析和Cox单、多因素分析,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43例先化疗后手术Ⅲ期NSCLC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40%、27.91%、9.30%。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先化疗后手术Ⅲ期NSCLC预后因素为总分期、术式、切端及术式、肺门、肿瘤大小、输血量和术后化疗周期数。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先化疗后手术Ⅲ期NSCLC预后因素为肿瘤大小和术后化疗周期数。肿块≤3cm和术后化疗〉4个周期患者预后好。结论肿瘤大小和术后化疗周期数为影响先化疗后手术Ⅲ期NSCLC患者重要的预后因素。肿瘤小、术后化疗周期数多的患者预后好。对于临床估计患者的生存时间、提供最佳的治疗方式、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抗凝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癌是否存在凝血异常及抗凝对NSCLC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将59例初治的Ⅲ~Ⅳ期NSCLC分为抗凝组(化疗 低分子肝素)和对照组(单纯化疗),所有化疗均采用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5000IU q12 h×10 d(化疗前3 d~化疗后7 d).观察两组凝血指标变化、疗效、生存率、毒副反应.结果39.1%患者血小板升高,最高达715×109;14.1%病例APTT延长,最高76.4 s;43.1%病例TT延长,最高45.2 s;2.8%缩短,最低15.3 s.Fbg升高发生率48.5%,最高7.08 g/L,AT-Ⅲ异常发生率63.2%,DD升高发生率25.4%,最高4 391μg/L;抗凝治疗后AT-Ⅲ升高,从119.86%±19.84%延长至128.08%±18.88%,P<0.05,而对照组却无此变化;两组化疗后APTT均缩短;对照组有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而抗凝组未发现;未见与低分子肝素有关的严重出血;抗凝组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33.3%vs 25.0%,但无统计学意义,MST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骨髓抑制、肝肾损害、呕吐无差异.结论NSCLC存在着凝血异常,抗凝治疗可使AT-Ⅲ延长,缓解高凝,LMWH是安全的,但它对化疗疗效、生存的益处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YH-16)联合顺铂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NSCLC合并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为40例。联合组胸腔内注入YH-16 30 mg,2次/周,同时给予顺铂40mg胸腔内注入,1次/周,连续3周;顺铂组采用顺铂40mg胸腔内注入,1次/周,连续3周。评价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RR为83.00%,顺铂组为48.00%(P〈0.01)。联合组生活质量改善有24例(80%),顺铂组为15例(42.5%)(P〈0.01)。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YH-16联合顺铂治疗NSCLC胸腔积液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DNA修复基因家族成员ERCC1、RRM1和BRCA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22例晚期NSCLC组织进行ERCC1、RRM1及BRCA1蛋白表达检测。回顾性分析NSCLC患者的临床特征、化疗反应及预后与肿瘤组织中ERCC1、RRM1和BRCA1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122例晚期NSCLC组织中ERCC1、RRM1和BRCA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5%、35.2%和46.7%。ERCC1和RRM1蛋白表达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状况、体力状况ECOG评分及肿瘤临床分期和组织学类型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女性患者肿瘤组织BRCA1蛋白表达阳性率(63.6%)显著高于男性患者(40.4%)。ERCC1和BRCA1蛋白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的化疗有效率、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RM1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化疗有效率和1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RRM1蛋白表达阴性患者(P<0.05)。结论肿瘤组织中RRM1蛋白表达与晚期NSCLC患者的化疗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单药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老年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吉非替尼(250 mg/d)对87例65岁以上的ⅢB~Ⅳ期NSCLC患者进行治疗,直至病变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31.0%(27/87);疾病控制率为77.0%(67/87);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为6.6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2.3个月;1年生存率为52.9%。腺癌和既往未接受化疗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非腺癌和既往接受化疗的患者(P<0.05);女性和非吸烟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男性和吸烟患者(P≤0.01)。体能状态ECOG评分0~1、腺癌、非吸烟和吉非替尼治疗有效患者的中位PFS明显优于ECOG评分≥2、非腺癌、吸烟和吉非替尼治疗无效患者(P<0.01);ECOG评分0~1和吉非替尼治疗有效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优于ECOG评分≥2和吉非替尼治疗无效患者(P≤0.001)。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56.3%)和腹泻(36.8%)。结论对于晚期NSCLC的老年患者,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有效且安全,其不良反应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49.
气管脂肪瘤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爱琴  杨新发 《肿瘤》1996,16(3):430-430
患者,男,69岁,胸闷气急3年,加重半年。于1994年6月入院。息者3年来常出现活动后胸闷气息,并进行性加重,发作时伴咳嗽,少量白痰,近半年静息或体位改变时也出现气喘症状,外院曾诊断支气管哮喘,长期服用糖皮质类激素治疗未能控制症状。体检:满月睑,能平卧,两肺可闻及散在哮鸣音,吸气时尤为明显,气管断层片见气管下端右侧壁险突上方约0.5cm见2.OcmXI.5cm的凸起阴影,支气管镜检查见气管下端右侧壁距声带125cm,险实上方处有息肉样肿物凸入管腔内,表面光滑,活动,有细蒂,和气管壁相连,阻塞大部分气管腔,支气管镜不能伸…  相似文献   
50.
中国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共识(2016年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中国肺癌新发病例73.3万,死亡病例61.0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1]。80%多的肺癌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70%左右的患者数就诊时已属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化疗是晚期NSCLC治疗的主要手段,其地位虽然没有发生根本的动摇,但其疗效已达到平台,同时化疗的毒副反应也限制了其广泛的临床应用。近年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EGFR-TKI)由于其确切的疗效、轻微的不良反应和口服给药的便利等特点,突破了传统化疗药物的瓶颈,已经成为晚期NSCLC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已上市的EGFR-TKI药物包括埃克替尼、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埃克替尼(商品名:凯美纳)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GFR-TKI药物,也是全球第三个上市的EGFR-T K I,“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盐酸埃克替尼开发研究、产业化和推广应用”获得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埃克替尼自2011年6月7日被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CFDA)批准上市,截止到2016年5月31日,已经积累了约10万例NSCLC患者的治疗经验,其中32,500例患者获得6个月以上的慈善赠药。为进一步规范、指导临床医生更好的使用埃克替尼,更好地为肺癌患者服务,我们组织全国专家,结合我国多个肺癌诊疗规范及治疗指南,于2015年制定了《中国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共识(2015版)》[2]。一年来,埃克替尼新的研究结果不断问世,为了将这些新的研究成果纳入专家共识,中国药学会抗肿瘤药物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将原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制定了《中国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共识(2016年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