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2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婴儿体外循环中细胞粘附分子的变化及乌司他丁对其的影响。方法:60例1岁以下先心病患儿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UTI20000U/kg,溶解于20ml生理盐水中)和对照组(C组,20ml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体外循环不同时点采集血样,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ICAM-1)和中性粒细胞整合素β-2亚族中的CD11b/CD18的蛋白表达量并观察其变化;检测血气值并计算呼吸指数(RI)。结果:体外循环后两组ICAM-1和CD11b/CD18的表达量均显著增加,RI上升,但乌司他丁组各相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婴儿体外循环中,ICAM-1、CD11b/CD18和RI值均有明显升高,乌司他丁可减缓此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婴幼儿右腋下直切口剖胸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早期效果。方法2002年6月至2008年2月,选择年龄10个月至6岁,体重7~24kg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患儿640例。根据手术径路,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右腋下直切口组320例,胸骨正中切口组320例。观察右腋下小直切口对手术时间、术后24h胸腔引流量、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两组均无早期死亡病例,右腋下直切口组术后24h胸腔引流量显著少于正中切口组(P〈0.05),右腋下直切口组手术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发现残余漏。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采用右腋下直切口行心内直视修补手术,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避免传统手术切口的弊端,且切口隐蔽、美观,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治疗中的特殊问题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69例PDA的外科治疗情况,339例经左胸入路结扎导管,其中一个月内早产儿6例.16例在体外循环下(CPB)结扎导管.14例在深低温低流量CPB下经肺动脉缝闭导管,结果随访3个月~8年,除6例有气急、心悸外,均恢复正常.结论①不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单纯PDA,可在学龄前择期手术.②抗心衰治疗无效的早产儿应急诊手术.③特殊类型的PDA应在CPB下手术.  相似文献   
14.
病儿 男,4岁.全身发绀4年余.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心率110次/min,血压98/65 mmHg(1 mm Hg=0.133kPa),SpO20.68,双肺未闻及于湿罗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频率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的变化。方法通过细胞表面标记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HBV感染者PBMC中CD4+、CD8+T细胞的分布以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急性和慢性乙肝患者CD4+T细胞百分率无明显改变,CD8+T细胞以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均显著增高(前者P<0.01,后者P<0.05)。HBV携带者CD4+T细胞显著降低(P<0.05),CD8+T无明显改变。三组CD4+/CD8+T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HBV携带者不同,急性和慢性乙肝患者CD8+T细胞频数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均明显增高,提示细胞毒T细胞的数量及细胞毒颗粒表达与病毒清除和肝损害相关;急性和慢性患者在增高程度上的差异提示慢性乙肝的细胞免疫和细胞毒反应的不完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主动脉弓中断矫治手术的体外循环体会。方法7例主动脉弓中断患儿施行一期矫治手术,均采用与常规单一升主动脉插管灌注的不同方法,即升主动脉和主肺动脉同时插管,双管灌注。3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4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技术。体外循环中行上、下肢有创测压和持续静脉血氧饱和度的监测。结果6例患儿痊愈出院,1例死于术后低心排。结论深低温停循环或深低温低流量,升主动脉和主肺动脉双管灌注,是主动脉弓中断矫治手术较为理想的体外循环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右室双出口(Taussig-Bing型)是指右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瓣下型室间隔缺损,手术矫治较困难,目前国际上采用心内隧道将室缺与肺动脉开口连接,然后大动脉做调转术(Switch方法),手术结果较理想.在大动脉调转术(ASO)中,冠状动脉移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不同类型的冠状动脉畸形是术后早期和晚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当左、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单个左或右冠窦,尤其冠状动脉走行于主动脉壁内的或仅有单根冠状动脉时,手术风险明显增加[1].我院于2010年8月至9月采用大动脉调转术连1续治疗2例右室双出口(Taussig-Bing型)合并单根冠状动脉畸形患儿,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皮舒张因子(EDRF)在先心病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报道先心病伴肺高压虱和无肺高压先心病患者手术前后一氧化氮(NO)水平的对比观察情况。同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先心病肺高压组NO水平明显高于无肺高压和正常组。无肺高压和正常组无明显差异,肺高压先心病患者手术后NO水平即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快速检测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为禽流感病毒的监测和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的技术手段.方法 针对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与荧光探针;通过体外克隆技术获得阳性定量标准品;优化探针、引物浓度、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提高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与重复性,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反应体系具有良好的扩增效率,80 min内可完成扩增检测工作;检测灵敏度为100拷贝/反应,通过外标准品建立的标准曲线在一条直线上;3个外标准品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2.60%、2.47%、2.44%;H5亚型禽流感病毒培养液、确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标本为阳性扩增结果,而其它流感病毒临床标本及阴性对照均呈阴性.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具有敏感、快速、重复性好的特点,适合于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快速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针对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编码脂多糖rfbE基因保守区设计LAMP引物及环引物,反应体系加入染料羟基萘酚蓝(HNB)作为LAMP扩增的指示剂,结合LAMP浊度仪优化扩增条件,根据HNB的颜色变化进行结果判定,评价LAMP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结果建立的LAMP法对O157︰H7rfbE基因的最低检出限约为100copy/反应管,检测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宋内志贺菌、福氏志贺菌均为阴性。体系的扩增效率较高,可在40min内出结果。结论建立的基于颜色判定的EHEC O157︰H7LAMP检测方法具有特异、灵敏,设备要求简单等特点,适用于EHEC O157︰H7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