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142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3篇
  2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对体外培养的人脐带血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以植物血凝素(PHA)刺激,观察培养上清中IFNγ含量变化。方法常规Ficoll离心法分离人MNC,接种24孔培养板,同时加入PHA,体外培养5d,计数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胞总数;ELISA法测定不同培养时间上清中的IFNγ含量。结果经PHA刺激后,脐血MNC数量约扩增了12倍,单位细胞量所分泌的IFNγ是健康人血浆水平的30倍。而健康人外周血MNC数量约扩增了5倍。单位细胞量所分泌的IFNγ是健康人血浆水平的15倍。结论与人外周血MNC相比,人脐带血MNC对PHA刺激具有良好的反应性,经PHA刺激后可分泌更高水平的IFNγ,表明其在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社区成年健康人群鼻咽部机会致病菌携带情况。方法对南京地区社区1019例成年健康者进行非感染状态下鼻咽拭子菌种鉴定。结果鼻咽部检出率较高的机会致病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血杆菌属、肺炎链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单一菌群携带率为30.7%,复合致病菌携带率为3.4%,总携带率为34.2%;随年龄增长,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血杆菌属的检出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南京地区社区健康成年人群鼻咽部普遍存在大量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同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血杆菌属、肺炎链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亦有较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73.
陈意  顾兵  黄茂  王彤  梅亚宁  刘海燕 《江苏医药》2012,38(10):1197-1200
目的探讨南京地区成年健康人群鼻咽部携带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中分离的MRSA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布特点。方法收集南京地区成年健康人群(健康组)鼻咽部分离的19株MRSA和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组)痰液中分离的51株MRSA,K-B法测定其药敏情况,多重PCR法检测mecA基因,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aacA-aphD,大环内酯类23srRNA甲基化酶基因ermA、ermC,四环素类核糖体保护蛋白基因tetM、tetK。结果所有菌株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敏感,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在90%以上,携带mecA基因;aacA-aphD、ermA、ermC、tetM、tetK五种耐药基因的MRSA菌株在健康组和临床组的检出率分别为94.8%、100.0%、21.0%、100.0%、10.5%和98.0%、96.1%、19.6%、96.1%、23.5%。结论南京地区成年健康人群鼻咽部携带的MRSA和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的MRSA均表现出多重耐药,相关耐药基因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测定大蒜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白念珠菌(C.al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抗菌药后效应(PAE)和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PASME).方法 取临床分离的MRSA和C.alb各1株,以肉汤稀释法测定大蒜素MIC;以菌落计数法测定菌落形成单位(CFU),根据CFU做生长曲线,计算PAE和PAS...  相似文献   
75.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E.coli)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喹诺酮类DNA旋转酶基因、多药外排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的存在情况。 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08年10月本院临床标本分离的E.coli 60株,用K-B法检测细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PCR及测序技术分析6种喹诺酮类基因(gyrA、qnrA、qnrB、qnrS、qepA、mdfA)和1种AMEs基因aac(6′)-Ⅰ b。 结果 60株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78.4%(47/60);55株菌存在gyrA基因突变,其中3株菌gyrA与美国NCBI中已登录的gyrA基因序列不同,为新亚型;mdfA基因均阳性;对9株aac(6′)-Ⅰ b基因PCR阳性产物进行测序,证实5株携带aac(6′)-Ⅰ b-Cr双功能酶基因。 结论 gyrA基因突变是E.coli对喹诺酮类药物最主要的耐药机制,耐喹诺酮类药物的E.coli株中发现aac(6′)-Ⅰ b-Cr基因和gyrA新亚型,E.coli检出mdfA基因为中国大陆地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6.
目的评价师范专业学生非处方药与家庭用药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非处方药与家庭用药健康教育。采用自制的非处方药与家庭用药知识问卷进行现况调查和队列研究。结果通过该公共选修课的学习,师范专业学生对非处方药与家庭用药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平均得分为92.0±14.6分,高于教育前52.2±1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师范暴露组对非处方药的定义、标识、药物有效期、储藏条件、活菌药物的性质等知晓率有显著提高,对药物半衰期、剂型特点、抗生素滥用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有大幅度的提高。结论对师范专业学生开展非处方药与家庭用药健康教育不仅非常有必要,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7.
沙门菌感染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沙门菌耐药菌株的逐渐增多给沙门菌病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成为公共健康的一大威胁。本文就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和对喹诺酮耐药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沙门菌的感控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目的:建立测定人尿液中法罗培南浓度的LC?MS/MS测定法,研究法罗培南在中国健康受试者尿液中的排泄特征。方法:以氢氯噻嗪作为内标,色谱柱为Waters Cortecs C18(2.1 mm × 50 mm,2.7 μm),流动相为乙腈?0.5%甲酸(10∶90),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和负离子多反应离子监测方式。健康受试者分为300 mg和400 mg两个剂量组,分别单次和多次静脉输注法罗培南,测定给药后法罗培南的浓度,计算尿药排泄参数。结果:法罗培南在0.506~506.000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准确度、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小于15%,基质效应不影响测定结果,法罗培南在测定过程中稳定性符合要求。健康受试者单次静脉输注注射用法罗培南钠(以法罗培南计300 mg)后,尿液中法罗培南的累积排泄量为(65.16 ± 43.63)mg,平均累积排泄率为(21.7 ± 14.5)%。结论:该方法可用于人尿液中法罗培南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79.
目的:评估门诊患者首次检测血脂时,是否需要同步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以实现医学检验的分级检测,减少医学检验人员的劳动量和降低医疗费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以近4年同步检测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CHO)、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LDLC的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nonHDLC)=CHO-HDLC。指标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预测LDLC异常与否。结果:LDLC与CHO、nonHDLC相关系数分别为0.843、0.862。CHO和nonHDLC预测升高的LDLC(>3.4 mmol/L和>4.1 mmol/L)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1和0.948、0.967和0.970,两者预测性能有显著性差异(P<0.001)。以LDLC>3.4 mmol/L和>4.1 mmol/L为阳性时,最佳阈值nonHDLC分别为3.85 mmol/L和4.33 mmol/L时,启动LDLC检测,nonHDLC预测LDLC阳性结果的敏感性为91.1%和97.6%,特异性为85.4%和87.3%。节约LDLC测试为66.3%和80.6%,LDLC阳性漏检测率为3.33%和0.16%。结论:门诊患者首次检测血脂时,不必检测LDLC。估计65%以上的LDLC不用检测。以nonHDLC预测LDLC阳性优于CHO。  相似文献   
80.
目的监测2008年我国不同地区15所教学医院医院感染患者中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方法按设计方案收集非重复的1 357株医院感染患者中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5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数据输入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敏感率较高的药物有美罗培南(97.6%~100%)、帕尼培南(79.8%~98.4%)、亚胺培南(64.9%~98.1%)、厄他培南(91.3%~97.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7.2%~97.4%)、头孢美唑(82.1%~97.0%)和阿米卡星(89.9%~93.8%)。肠杆菌属细菌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有美罗培南(98.7%)、帕尼培南(96.4%)、亚胺培南(95.4%)和阿米卡星(85.7%)。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和黏质沙雷菌敏感率较高的药物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92.0%~1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3.1%~99.1%)、阿米卡星(89.0%~94.3%)和头孢吡肟(86.2%~93.1%)。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对医院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保持了较高的抗菌活性,头孢美唑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