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循经感传形成过程中脊髓兴奋性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皮下注射甘氨酸受体拮抗剂士的宁后对大鼠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影响并与电针比较。结果:士的宁和电针均可在大鼠脊髓诱发中等量的c—fos表达,但在部位上有差异。结论:脊髓兴奋性的改变在循经感传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136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穴位注射组,建立大鼠DPN动物模型。二甲双胍组按0.04g/kg灌胃,穴位注射组取肾俞、足三里,注入弥可保注射液。60天后动物处死取坐骨神经,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呈现日趋加重的神经细胞损伤,二甲双胍组和穴位注射组治疗后,神经组织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P<0.01),而2个治疗组间比较,穴位注射组优于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法能有效改善DPN大鼠的病理损伤,促进周围神经病变的修复。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顺铂诱导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和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凋亡的细胞形态学的异同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经顺铂处理后的形态学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研究CDDP对两株肿瘤细胞诱导凋亡中DNA含量的影响。结果经顺铂处理后,两株肿瘤细胞均表现出一些共同的凋亡形态学特征,如细胞及细胞核皱缩,微绒毛消失,细胞膜皱缩但完整,细胞内荧光强度增强。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如线粒体肿胀,胞质空泡化。但两者在细胞核形态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SGC7901表现为核染色质呈团块状或环状,聚集于核膜下;而HepG2主要表现为核碎裂、核膜崩解,核染色质呈梅花状散落在细胞中和一些细胞器通过细胞出芽裂解成由细胞膜包绕的凋亡小体并被周围细胞吞噬。在两者的流式细胞DNA的直方图上均检测到了亚二倍体峰。结论顺铂可诱导SGC7901和HepG2产生不同形态的细胞凋亡,其中SGC7901主要表现为核固缩,HepG2表现为核碎裂。这种差异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75.
目的 :了解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时胎盘形态、功能及母婴血生化的变化。方法 :将 80例妊娠期无明显并发症及合并症 ,因孕期延长而引产的初产妇随机分成两组 ,A组 36例 ,口服米非司酮 10 0mg ,36h后将米索前列醇 50 μg置于阴道后穹窿 ,间隔 3h如无宫缩再置 ,2 4h内使用米索前列醇不超过 3次 ;B组4 4例单用米索前列醇引产 ,用法同上 ;C组配对 4 0例自然临产者。 3组临产后均取母血检测胎盘功能 ;分娩后取母血及脐血测定肝、肾功能及皮质醇 ;取胎盘行形态学检查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A组需用米索前列醇的次数较B组明显减少。 3组产妇肝、肾功能及胎盘功能均正常 ,皮质醇组间无明显差异 ,脐血T -BI增高但组间无明显差异。胎盘绒毛合体细胞结节、纤维素样坏死、血管合体细胞膜形成的发生率 ,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未发现足月孕妇口服米非司酮 10 0mg配伍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引产对胎盘形态及功能产生影响 ,亦未发现母婴血生化指标因此而改变  相似文献   
76.
建立小鼠黄褐斑实验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建立小鼠黄褐斑动物实验模型。方法:用黄体酮注射液(高、低两个剂量组)攻击雌性小鼠1个月,以皮肤、肝脏组织酪氨酸、MDA含量变化及皮肤黑色素细胞病理形态学指标作为考察模型是否成功的依据。结果:酪氨酸、MDA明显升高,皮肤黑色素沉着增加。结论:黄体酮攻击雌性小鼠所致的黄褐斑动物实验模型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7.
目的 :了解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时胎盘形态及母婴血液生化的变化。方法 :对 40例妊娠期无明显并发症及合并症 ,因孕期延长而引产的初产妇随机分成 2组 ,甲组 2 0例 ,口服米非司酮 10 0mg ,36h后米索前列醇 5 0 μg置阴道后穹隆 ,3h后如无宫缩再置 ;乙组 2 0例单用米索前列醇引产 ,用法同上 ;丙组配对 2 0例自然临产者。3组临产后均取母血检测胎盘功能 ;分娩后取母血及脐血测定肝、肾功能及皮质醇 ;取胎盘进行组织学检查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甲组需用米索前列醇的次数较乙组明显减少。 3组母血肝、肾功能及胎盘功能均正常 ,皮质醇增高但 3组间无明显差异 ,脐血T -BI增高但 3组间无明显差异。胎盘绒毛合体细胞结节、纤维素样坏死、血管合体细胞膜形成的发生率 ,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未能发现足月孕妇口服米非司酮 10 0mg配伍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引产对胎盘形态及功能产生影响 ,亦未发现母婴血生化指标因此而改变  相似文献   
78.
细胞凋亡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对其发生机制的研究对于肿瘤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和免疫调节都具有重要价值。线粒体与内质网是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途径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器。本文综述了凋亡过程中有关线粒体及内质网途径信号传导、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9.
针刺对肥胖大鼠下丘脑穹隆周核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针刺对肥胖机体下丘脑穹隆周核神经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针刺组 ,应用放免、神经细胞微电极和脑立体定位技术 ,观察针刺对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体脂、中枢和外周瘦素 (LP)和胰岛素 (INS)水平以及下丘脑穹隆周核 (PeF)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的影响。结果 :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体脂、血清中LP和INS水平以及PeF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水平 ,而下丘脑LP和INS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大鼠水平 ;PeF神经细胞自发放电与肥胖指标、血清LP和INS水平均呈正相关 ,而与下丘脑LP和INS水平呈负相关。针刺治疗在取得良好减肥疗效的同时 ,肥胖大鼠血清LP和INS以及PeF神经细胞自发放电水平均显著回降 ,而下丘脑LP和INS水平却显著回升。结论 :肥胖机体LP和INS血脑转运异常以及PeF神经功能亢奋可能是产生肥胖的重要原因。针刺对肥胖机体中枢和外周LP和INS水平以及PeF神经功能的良性调整可能是针刺减肥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0.
在发达国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如糖尿病心脏病变导致50%的糖尿病人死亡,美国糖尿病心脏病居致死原因的第5位。糖尿病血管病变已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寻找能阻止或控制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有效药物已成为世界医药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现代研究认为,血管内皮损伤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是一早期的关键过程,故本文从形态学的角度观察其对糖尿病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