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61.
复方辛夷口服液对实验性哮喘豚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中药疏风宣肺、利气平喘的复方辛夷口服液对实验性支气管哮喘豚鼠气道炎症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卵蛋白(OA)致敏豚鼠哮喘模型,60只豚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中药3个剂量组,分别观察引喘时间、肺组织病理学、支气管肺灌洗液(BALF)中嗜酸细胞(EOS)数目和凋亡情况。结果:复方辛夷口服液3个剂量组均能延长豚鼠引喘潜伏期,与模型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模型组BALF细胞计数EOS量显著增高,中药组各剂量组BALF中EOS数均少于哮喘组(P<0.05~0.01)。模型组支气管黏膜轻度水肿,部分支气管内皱褶减少伴部分上皮脱落,支气管壁、管周及肺泡区见炎细胞浸润,其中较多嗜酸细胞浸润,支气管壁增厚;电镜见模型组细支气管破坏,肺泡Ⅱ型细胞变性,肺泡内EOS浸润。中药各剂量组以上改变显著较轻,见BALF中EOS凋亡。结论:疏风宣肺、利气平喘可以减轻哮喘的气道炎症,其作用与抑制嗜酸细胞浸润、促进嗜酸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2.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小鼠平行于晶体前后轴不同断裂面的晶体纤维,发现纤维表面超微结构与其他一些动物基本一致,但在赤道部存在一种陡峭的,两侧凹凸不平的条形隆起,在晶体断裂面上象放射状条纹分布在赤道部纤维上,文内对该联系经晶体的生理功能进行了探讨;由于在平行于前后轴的不同断裂面上均可见到不同层次的板层样结构,因此提出晶体纤维板层的概念,并对其形成、连接、在晶体内的排列及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3.
士的宁背景下电针对大鼠不同脊髓节段甘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循经感传形成过程中脊髓甘氨酸的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假电针组、士的宁组、电针组、士的宁解溪组。采用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法,观察皮下注射甘氨酸受体拮抗剂士的宁后电针解溪穴,对大鼠不同脊髓节段甘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电针组电针后可显著减少颈[(2.86&;#177;0.68)nmol/g]、腰段[(3.88&;#177;0.67)nmol/g]脊髓的甘氨酸含量.与空白组甘氨酸(4.98&;#177;1.18),(5.12&;#177;0.70)nmol/g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胸段甘氨酸含量则有增加的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gt;0.05)。电针的影响存在与士的宁某些相一致的效应;在士的宁提高脊髓兴奋性的背景下电针解溪穴,可显著减少颈、腰段脊髓甘氨酸的含量(P&;lt;0.05~0.01),值得注意的是,在胸段其影响与单纯注射士的宁或电针的效应相反。结论:士的宁背景下电针,可能通过阻断和/或干扰甘氨酸对脊髓的抑制作用而提高脊髓的兴奋性,并且不同的脊髓节段其机制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64.
电针抑制内脏痛诱发的大鼠丘脑背内侧核痛放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丘脑背内侧核MD是否参与内脏痛信息的传递及电针的作用。方法: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①内脏痛对大鼠MD诱发放电的影响;②电针对内脏痛刺激诱发的大鼠MD痛放电的影响,并均以外踝为非穴位对照。结果:①内脏痛可在MD引导出诱发放电;②电针可明显抑制内脏痛诱发的MD痛放电,并具明显的穴位特异性。结论:MD不仅接受痛信息的传递,并且在针刺镇内脏痛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宁心红杞胶囊对老龄雌性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线粒体以及滑面内质网的影响。方法以自然衰老雌性大鼠为实验模型,以补佳乐(戊酸雌二醇片)为阳性对照药物,按临床等效剂量胃饲宁心红杞胶囊大、中、小剂量8周后,取卵泡颗粒细胞,电镜下观察线粒体以及滑面内质网并摄片,以病理图像分析软件对线粒体、滑面内质网数密度、周密度、面密度指标进行图像分析处理。结果用药后颗粒细胞线粒体和滑面内质网数量和形态上都有所改善,与模型组相比,线粒体及滑面内质网的数密度、周密度、面密度和平均面积都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宁心红杞胶囊能够增加卵泡颗粒细胞中线粒体和滑面内质网数量,并改善其形态。  相似文献   
66.
电针与西布曲明对肥胖大鼠脂肪细胞产物影响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针灸与药物均是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有效方法,电针与常用减肥药西布曲明影响肥胖机体脂肪细胞产物是否存在差异?目的:观察电针与常用减肥药西布曲明影响肥胖大鼠脂肪细胞产物的差异,以探讨针灸减肥的机制.设计:分层随机对照设计.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实验室.材料:选用120只生后45 d雄性SD大鼠,由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盐酸西布曲明胶囊由太极集团涪陵制药厂生产,批号为国药准字X20010279;电针仪为韩氏LH402A穴位神经电刺激仪,由北京华卫产业开发公司生产.方法:实验于2004-1012006-11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实验室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高脂高能量饲料喂养100只SD雄性人鼠,选择食源性肥胖人鼠54只,分为电针组、药物组、肥胖组,每组18只,并以18只正常饲料大鼠为正常组.②电针组大鼠均以2/15 Hz,4 mA的电针治疗,针刺穴位为同侧的"后三里"、"内庭",每次针一侧2个穴位,隔日交替.以自制的束缚装置崮定,治疗时大鼠处于清醒而不剧烈挣扎状态,治疗时间15 min/d,每6天休息1 d,共观察49 d,治疗42次;药物组采用0.2g/L盐酸西布曲明溶液2.0mg/(kg·d)灌胃;正常组及肥胖组与针刺组同样束缚而不针刺.主要观察指标:①肥胖指标: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体长、减重率及脂体比,生化比色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三酰甘油.②胰岛素敏感性指标:酶联免疫法测定空腹血清葡萄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指数.③脂肪细胞分泌调节物质水平: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抵抗素、瘦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及其可溶性受体水平.结果:纳入大鼠120只,食源性肥胖大鼠模型成功54只及正常组1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肥胖组大鼠体质量、体脂量、胆同醇、三酰甘油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大鼠体质量、体脂量、脂体比、胆固醇、三酰甘油低于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组大鼠三酰甘油低于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减重率高于药物组,脂体比低于药物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肥胖组大鼠血糖、血清胰岛素明显高于正常组,胰岛素敏感指数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及药物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低于肥胖组,胰岛素敏感指数高于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电针组大鼠脂联素水半高于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组大鼠抵抗素水平低于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在改变肥胖大鼠脂肪组织异常分泌的产物方面的作用较西布曲明更为明显,这可能是针灸减肥和防治肥胖相关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7.
建立黄褐斑实验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建立黄褐斑实验动物模型,并考察其建立是否成功。方法 用中波紫外线照射雌性白色豚鼠1月,以皮肤黑色素细胞病理形态学指标及皮肤和肝脏组织酪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变化作为考察模型是否成功的依据。结果 豚鼠皮肤黑色素沉着增加,皮肤和肝脏的酪氨酸、MDA含量明显升高,SOD含量降低。结论 紫外线攻击雌性白色豚鼠可作为黄褐矗的动物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68.
建立小鼠黄褐斑实验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建立小鼠黄褐斑动物实验模型。方法:用黄体酮注射液(高、低两个剂量组)攻击雌性小鼠1个月,以皮肤、肝脏组织酪氨酸、MDA含量变化及皮肤黑色素细胞病理形态学指标作为考察模型是否成功的依据。结果:酪氨酸、MDA明显升高,皮肤黑色素沉着增加。结论:黄体酮攻击雌性小鼠所致的黄褐斑动物实验模型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顺铂诱导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和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凋亡的细胞形态学的异同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经顺铂处理后的形态学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研究CDDP对两株肿瘤细胞诱导凋亡中DNA含量的影响。结果经顺铂处理后,两株肿瘤细胞均表现出一些共同的凋亡形态学特征,如细胞及细胞核皱缩,微绒毛消失,细胞膜皱缩但完整,细胞内荧光强度增强。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如线粒体肿胀,胞质空泡化。但两者在细胞核形态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SGC7901表现为核染色质呈团块状或环状,聚集于核膜下;而HepG2主要表现为核碎裂、核膜崩解,核染色质呈梅花状散落在细胞中和一些细胞器通过细胞出芽裂解成由细胞膜包绕的凋亡小体并被周围细胞吞噬。在两者的流式细胞DNA的直方图上均检测到了亚二倍体峰。结论顺铂可诱导SGC7901和HepG2产生不同形态的细胞凋亡,其中SGC7901主要表现为核固缩,HepG2表现为核碎裂。这种差异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70.
针刺信息传递与脊髓兴奋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信息传递这种现象在祖国医学的历代医籍中都有记载,解放以后国家也花了40多年的时间,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进行经络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有意义的进展。从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角度,对针刺信息传递与脊髓兴奋性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问题和设想,并以相关的实验结果予以佐证,提示脊髓兴奋性在针刺信息的传递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