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8篇
外科学   108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及Fas/FasL系统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5例膀胱良性病变和12例正常膀胱黏膜中Survivin、Fas、FasL的表达。结果:在93.8%膀胱移行细胞癌和66.7%膀胱良性病变Survivin表达阳性,正常膀胱黏膜组织Survivin无表达.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Survivin的表达与膀胱癌的分级密切相关。Fas在3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0%、80%和100%,FasL在3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90.6%、60%和16.7%。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上调,并与Fas/FasL的表达密切相关。结论:Survivin与膀胱癌的恶性度有关,其可能通过与Fas/FasL系统协同作用共同参与了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2.
多沙唑嗪控释片和坦索罗辛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多沙唑嗪控释片和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方法:将124例BPH患者随机分为多沙唑嗪控释片组(A组)和坦索罗辛片组(B组),经2周清洗期,2周单盲安慰剂导入期和12周双盲药物治疗期。A组和B组起始剂量分别为4mg/d和0.4mg/d,4周后可分别加量到8mg/d和0.8mg/d。评价指标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最大尿流率(Qmax)变化值,以及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A组和B组IPSS均降低(P<0.01),且A组优于B组(P<0.001),2组Qmax均增加(P<0.001)。A组无因药物不良反应退出试验,头晕、恶心、体位性低血压等发生率比B组低(P<0.05)。结论:α1受体阻滞剂能有效缓解BPH症状,多沙唑嗪控释片作用全面,有效性和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3.
张卫  韩瑞发  姚庆祥  孙光 《天津医药》2003,31(5):299-301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的4种经尿道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45例BPH患者分为4组,分别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TUVP)、TUVP TURP术和经尿道激光前列腺切除术(TULP)治疗。比较4组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TURP组手术时间员长、术中出血量最多,TULP组手术时间员短、术中出血量最少,但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员长。术后3个月TURP、TUVP及TUVP TURP的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和残尿量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TULP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ULP及TUVP TURP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综合分析TUVP TURP优于其它术式,TULP适用于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84.
42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1990年1月-2002年6月共治疗医源性输尿管损伤42例,多为手术过程中损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resistance,AR)和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 HPA-3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连续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以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以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和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AA)作为诱导剂,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聚集率(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PAgT )。 AR定义为PAgT ADP≥39.27%且PAgT AA≥34.27%。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GPⅡbHPA-3基因型。结果共纳入22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病例组)和9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病例组中,首发缺血性卒中162例(首发组),复发性缺血性卒中62例(复发组)。病例组AR发生率为15.18%,其中复发组AR发生率显著高于首发组(27.42%对10.49%;χ2=9.977, P=0.002)。病例组bb基因型和b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01),复发组bb基因型( P=0.004)和b等位基因( P=0.001)频率显著高于首发组。在病例组中, AR组bb基因型( P=0.028)和b等位基因(P=0.004)频率均显著高于非AR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R[优势比(odds ratio, OR)2.93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326~6.486;P=0.008]和bb基因型( OR 2.198,95%CI 1.164~4.149;P=0.015)是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R和GP Ⅱb HPA-3 bb基因型与缺血性卒中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86.
肾癌预后分子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肾癌患者初诊时约45%已有肿瘤转移,50%的肾癌患者术后有肿瘤复发。应用分子免疫治疗、基因治疗以及抗肿瘤血管形成的分子靶向治疗,对晚期或转移性肾癌已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但是肾癌生物学行为极为多变,近年许多肿瘤标记物相继被发现并用于肾癌的预后判断。其中G250-MN/CAIX、Ki-67、p53、B7-H1、PTEN等被证实是独立于TNM分期、分级和ECOG评分等临床信息之外的显著的预后因素。现综述肾癌预后相关性较强的肿瘤分子标记物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重组hIFN-α-2b-卡介苗(hIFN-α-2b-BCG)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cytes,PBMC)活化增殖,以及BCG激活杀伤细胞(bacilliCalmette-Guérinactivatedkillercell,BAK细胞)对膀胱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分别利用野生型BCG、野生型BCG 干扰素作为对照诱导活化PBMC,比较重组BCG对PBMC的活化增殖效应,采用噻唑兰比色分析法(MTT法),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检测上述各成分对PBMC增殖活化效果;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LDH法)研究不同浓度重组BCG活化PBMC后对膀胱肿瘤细胞的不同杀伤效果。结果:MTT测定表明,重组BCG诱导PBMC活化增殖的能力明显强于同浓度的对照组刺激效果(P<0.05),且重组BCG在72h仍保持较强的活化能力;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显示,不同浓度重组BCG诱导的BAK细胞抗癌效应均高于对照组诱导的抗癌效果(P<0.05)。结论:重组BCG对人PBMC具有较强的活化增殖作用,增强PBMC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丝裂霉素C对膀胱肿瘤细胞株TBC-1 HSP70的诱导作用。方法丝裂霉素C作用与TBC-1于2h后,观察在不同时间点0、8、24、48、72hTBC-1的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丝裂霉素C化疗TBC-1后不同时间点0、8、24、48、72h的HSP70的表达OD值分别为0.306±0.005、0.255±0.009、0.203±0.018、0.237±0.029、0.239±0.020。正常TBC-1的HSP70表达OD值为0.247±0.022。结论丝裂霉素C可以诱导膀胱肿瘤细胞株TBC-1的HSP70的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89.
基因重组hVEGF165腺相关病毒载体的包装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rAAV Helper free System构建hVEGF165腺相关病毒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腺相关病毒,并初步鉴定其感染情况。方法:采用AAV-Helper free system包装系,构建hVEGF165腺相关病毒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腺相关病毒载体质粒,应用电穿孔方法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分离纯化后获得rAAV-hVEGF165和rAAV-EGFP,AVSachTMELISA法测定rAAV颗粒滴度,并鉴定其对HEK293细胞的感染情况。结果:包装纯化后获得病毒滴度可达到2×1011,电镜观察病毒颗粒均匀,病毒大小20~25nm,呈多面体形态。结论:成功包装hVEGF165腺相关病毒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腺相关病毒。  相似文献   
90.
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也给肿瘤的治疗带来困难,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转移抑制因子23(non-metastasis,NM23)基因是最早发现的抗肿瘤转移基因之一.现在已经发现NM23是一个基因家族,包括NM23-H1、NM23-H2等重要的基因家族成员.研究表明NM23基因表达与实体瘤转移抑制有关,在很多实体瘤中可以作为进展和预后的分子标记.随着对NM23基因调控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的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已经发现了一些NM23肿瘤转移抑制通路上下游的相关调控分子,为进一步的信号通路研究创造了条件.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对NM23基因转移抑制通路研究的新近展,提出了以后可能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