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8篇
外科学   108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研究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雄激素受体(AR)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7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5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PSMA、AR的表达情况.结果:15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均未见PSMA和AR的表达,而在7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0%和21.3%,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患者PSMA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在复发性膀胱癌患者的表达高于初发性膀胱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临床分期患者AR的阳性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SMA与AR的表达相关联(r=0.328,P<0.01).结论:PSMA和AR能客观反映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分别对判断恶性程度、预后具有指导意义,且两者可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2.
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也给肿瘤的治疗带来困难,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转移抑制因子23(non-metastasis,NM23)基因是最早发现的抗肿瘤转移基因之一.现在已经发现NM23是一个基因家族,包括NM23-H1、NM23-H2等重要的基因家族成员.研究表明NM23基因表达与实体瘤转移抑制有关,在很多实体瘤中可以作为进展和预后的分子标记.随着对NM23基因调控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的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已经发现了一些NM23肿瘤转移抑制通路上下游的相关调控分子,为进一步的信号通路研究创造了条件.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对NM23基因转移抑制通路研究的新近展,提出了以后可能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分泌人共刺激分子B7—2的重组卡介苗(rBCG)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FN-α表达、免疫增强及杀伤膀胱癌细胞的作用。方法SDS—PAGE和ELISA检测rBCG的表达产物hB7—2;rBCG和野生型BCG(wBCG)分别与PBMC共同培养,以单纯PBMC为对照,在不同时段收集培养液上清,经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FN—α的表达水平;将BCG激活杀伤细胞(BCG activated kille rcell,BAK细胞)与人膀胱癌EJ细胞共同培养,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验检测活化免疫细胞对膀胱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ELISA法检测出培养上清液hB7—2含量为3.8U/ml。rBCG诱导PBMC产生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高于同浓度的wBCG组(P〈0.05);rBCG诱导的PBMC抗癌效应高于对照组诱导的抗癌效果(P〈0.05)。结论rBCG诱导人PBMC高表达IFN-α,并通过增强人PBMC细胞的作用来提高抗膀胱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4.
女性尿道肿瘤较少见,而女性尿道周围转移性腺癌就更少见,本文报告1例。患者,女,74岁。主因“排尿困难、尿频3个月”入院,近1周尿痛,尿排不出而行导尿并留置尿管治疗,无血尿。曾在外院行尿动力检查(压力-流率测定),报告膀胱出15梗阻。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揭示脐尿管肿瘤的临床特征,提高其诊治水平.方珐分析16例脐尿管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14例,女2例 平均年龄(52.0±4.5)岁.肉眼血尿11例,血尿伴尿频尿急5例,血尿时间中位数3.5个月.尿中有黏液者6例.肿瘤直径平均(6.0±1.2)cm,盆腔淋巴结转移4例.TNM分期:T2 2例,T3 10例,T4 4例.临床分级:G1 2例,G2 12例,G3 2例.均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黏液性腺癌10例,混合癌3例,乳头状腺癌2例,小细胞型内分泌癌1例.术后IL-2治疗2例,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3例,M-VAC方案化疗1例.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3个月~11年,平均(28±3)个月.术后1年期生存率为50%(8/16),5年期生存率为18.25%(3/16).T2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T3、T4期患者.5例小于50岁的脐尿管癌患者均自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大量吸烟.结论 血尿是脐尿管癌的最常见症状,扩大性膀胱切除术为标准手术方式,复发转移者应采取综合治疗.过早大量吸烟可能是脐尿管癌的一个危险因素.早诊、早治对脐尿管癌的长期存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ORI)和冬凌草多糖(RRP)膀胱灌注治疗C57BL/6小鼠膀胱肿瘤的疗效及机制,并观察其对膀胱及全身重要器官的影响。方法:以C57BL/6小鼠原位膀胱肿瘤模型为研究对象,建立模型后10d,4组小鼠分别膀胱灌注磷酸盐缓冲液(PBS)、ORI、RRP、ORI+RRP,每5d灌注1次,灌注4次后1周处死小鼠,流式细胞术(FCM)检查血液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常规病理检查膀胱和心、肝、脾、肺、肾,了解灌注后对膀胱和重要器官的影响,并计算各自的治愈率。TUNEL检测残存肿瘤凋亡细胞。结果:ORI组治愈率为80.0%,RRP为60.0%,ORI+RRP组为9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3.3%);ORI组和ORI+RRP组明显高于RRP组(P0.01)。ORI组、RRP组和ORI+RRP组残存肿瘤细胞出现凋亡,越近肿瘤表面,凋亡越明显。灌注后,血液淋巴细胞亚群各组无差别,膀胱除ORI组和ORI+RRP组的移行上皮明显变薄外,无其它异常改变。各组的肝、脾、肺、心、肾未见明显损害。结论:ORI、RRP具有明显的抗C57BL/6小鼠膀胱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诱发肿瘤细胞凋亡。ORI、RRP膀胱灌注治疗C57BL/6小鼠膀胱肿瘤对全身重要器官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7.
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CD8,CD20,IL-6和IL-23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  韩瑞发 《天津医药》2011,39(8):711-713,778
目的: 通过检测良性前列腺增生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 ) 患者手术标本中CD8,CD20,IL-6和IL-23的表达,探讨炎症免疫在BPH病因与进展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60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D8,CD20,IL-6和IL-23在增生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将检测不同结果病例的临床数据进行对比性统计学分析。结果:CD8表达阳性49例(82%),CD20表达阳性36例(60%),IL-6表达阳性47例(78%),IL-23表达阳性33例(55%)。在检测指标全部强阳性病例组中,前列腺体积大于全部阴性的病例组,IPSS评分也更高(P<0.01)。 结论:BPH组织中存在着炎症细胞标志物和炎性因子的表达,并且与临床数据密切相关,提示炎症免疫可能在BPH的病因与进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58.
目的:了解重组hIFN-α-2b-BCG (rBCG) 体外抗肿瘤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共培养后,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时间点rBCG对人膀胱肿瘤EJ细胞的影响。吖啶橙染色观察各组肿瘤细胞形态。MTT法检测rBCG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ELISA检测rBCG作用后淋巴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水平。LDH释放试验检测rBCG激活的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杀伤效应。结果:BCG和rBCG作用后的肿瘤细胞在透射电镜下和吖啶橙染色后均有显著变化。MTT显示rBCG的生长抑制率显著高于BCG和BCG+IFN组。rBCG对淋巴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有影响,同时rBCG激活的淋巴细胞对膀胱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重组BCG在体外有优于BCG的免疫调节特性、抗肿瘤作用和直接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腺相关病毒(rAAV)-肿瘤内皮抑素(tumstatin)(简称rAAV-Tum)栽体的构建及其生物学效应的初步鉴定.方法:用PCR扩增tumstatin序列至pAAV-MCS载体,构建pAAV-Tum;采用AAV-Helper Free System包装系统、"氯仿-PEG/NaCl沉淀-氯仿抽提"及冰乙醇沉淀法进行AAV的包装、纯化和浓缩;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对rAAV-Tum生物学效应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成功构建pAAV-Tum载体,并经酶切、PCR及测序证实;rAAV病毒颗粒滴度达2 × 1010 v.p/mL,浓缩后可达到2×1011~12 v.p/mL;rAAV-Tum可以分泌内皮抑素,诱导HUVEC凋亡.结论:成功构建rAAV-Tum腺相关病毒,体外实验表明该病毒能高效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对前列腺基质细胞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方法 原代培养人前列腺基质细胞 ,并传代至 4~ 6代。分别将浓度为 0 .0 1、0 .10、1.0 0、10 .0 0 μg/L的TGF β1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孵育 48h后收集细胞。用内参照半定量RT PCR方法检测前列腺基质细胞雄激素受体 (AR)、TGF β1、bFGF和平滑肌特异性标记蛋白smoothelin基因的转录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低浓度 (0 .0 1μg/L)的TGF β1可增强体外培养的前列腺基质细胞内AR表达 (P <0 .0 1)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随TGF β1浓度增加 ,促AR表达作用减弱。随TGF β1浓度增加基质细胞TGF β1、bFGF和smoothelin基因的转录增加 (P <0 .0 1) ,并且随着应用浓度增加促各基因转录的作用增强。 结论 TGF β1对前列腺基质细胞基因表达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 ,在前列腺增生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