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1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16年10月-2017年6月我院共收治4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所有患者均为二线或二线以上治疗失败,既往接受过含铂类化疗方案(包含分子靶向治疗)。40例患者按1∶1分为联合用药组(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20例,阿帕替尼单药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全部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联合用药组及阿帕替尼单药组中位无进展期(PFS)分别为4.3和2.9个月,中位生存期(OS)分别为5.0和4.0个月,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联合用药组总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25%和75%,阿帕替尼单药组分别为13%和67%。联合用药组及阿帕替尼单药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蛋白尿、骨髓抑制、纳差及腹泻,联合用药组未出现非预期不良反应。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疾病控制率及生存获益,不良反应可控制,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顺铂(DDP)化疗后程加用地塞米松对迟发性恶心呕吐的防治作用。方法 80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DDP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化疗(DDP 60~80 mg/m2、d1),随机分为A(28例)、B(26例)、C(26例)组。A组给予阿扎司琼10 mg静滴、d 1~d 4,地塞米松5 mg静注、d 3~d 4;B组给予阿扎司琼10 mg静滴、d 1~d 4,地塞米松5 mg静注、d 1~d 4;C组给予阿扎司琼10 mg、静滴、d 1~d 4。观察各组化疗第2、3、4天恶心呕吐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A、B、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96.43%、96.15%、73.08%;A、B两组相比,P均>0.05;A、B组与C组相比,P均<0.05。A、B、C组出现不良反应者分别为10、29、7例;A、C组与B组相比,P均<0.05。结论 DDP化疗后程短期加用地塞米松可有效防治迟发性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73.
目的制备基因载体壳聚糖纳米粒,研究其结构特征及其体外对细胞的转染活性。方法以复凝聚法制备壳聚糖-pDNA纳米粒;电镜测定其形态、粒径;凝胶电泳阻滞实验观察壳聚糖和pDNA的结合力;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负载力、负载率;体外转染人人胚肾细胞293T,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CCK8法评价细胞毒性。结果壳聚糖-pGFP纳米粒多呈球形,直径为(132±48)nm;凝胶电泳阻滞实验示pGFP被完全包裹在纳米粒内;其负载力(LC)为(48.2±2.0)%,负载率(LE)为100%;体外转染实验证明壳聚糖-pGFP纳米粒能介导pGFP转染293T细胞并在细胞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壳聚糖-pDNA抑制率(26.08±4.28)%。结论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的壳聚糖-pDNA纳米粒可有效转染至细胞内,但有一定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74.
卵巢癌是发生于卵巢组织的恶性肿瘤,病理组织类型复杂,以腺癌多见,笔者所在科室最近收治1例卵巢原发性鳞状细胞癌患者。本例患者因"下腹痛"确诊为"卵巢原发性鳞状细胞癌",并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及"泰素+卡铂"化疗2周期。目前病情稳定。鉴于卵巢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低发病率,目前尚没有明确的诊断及治疗措施,许多研究认为最好的治疗措施是肿瘤细胞减灭术后辅以卡铂或顺铂加紫杉醇化疗。卵巢鳞状细胞癌的预后比其他类型卵巢上皮癌要差。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Gli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测定64例乳腺癌组织以及52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42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Gli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Gli1蛋白在癌旁乳腺组织及纤维腺瘤组织中不表达或弱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的明显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i1蛋白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Ⅲ期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乳腺癌(P<0.05)。结论 Gli1蛋白与乳腺癌组织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以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靶向stathmin和mdr1基因逆转卵巢癌细胞紫 杉醇耐药的可行性。方法分别构建靶向stathmin和mdr1基因的质粒:pGU6-GFP-neo-STMN1和pGU6-GFP- neo-MDR1;将质粒转染到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细胞株SKOV3/TAX。 Real-time RT-PCR检测stathminm和mdr1 的mRNA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变化;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情况;CCK-8法分析细胞对紫 杉醇的敏感度。结果Real-time RT-PCR及Western blot显示pGU6-GFP-neo-MDR1质粒对mdr1基因, pGU6- GFP-STMN1-294shRNA质粒对stathmin基因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有明显抑制(P<0.05), 荧光显微镜 下共转染组细胞凋亡增多,CCK-8示共转染组逆转紫杉醇耐药效果最明显。结论体外RNAi可有效沉默卵巢 癌紫杉醇耐药株SKOV3/TAX细胞内stathmin基因和mdr1基因,逆转其紫杉醇耐药。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益气清热养阴中药对晚期肺癌恶病质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受体(TNFR1、TNFR2)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Lewis肺癌胸腔移植恶病质模型,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NC)、模型对照组(MC)、中药组(TCM)、消炎痛组(IND)、顺铂组(DDP)、甲羟孕酮组(MPA)。ELISA法检测恶病质小鼠血清中TNF-α水平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肿瘤组织中TNF-α、TNFR1、TNFR2的表达情况。结果:除正常对照组外,中药组中TNF-α的血清浓度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肿瘤组织IHC:中药组TNF-α和TNFR1表达较其他组有不同程度减少(P〈0.05);而TNFR2表达较其他组增加(P〈0.05)。结论:益气清热养阴中药可能通过调节TNF-α、TNFR1和TNFR2的表达发挥抗癌性恶病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放射治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分析放射治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局部止痛性外照射、唑来膦酸联合治疗34例骨转移癌疼痛患者,随访观察3个月,选择未联合使用唑来膦酸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根据治疗后疼痛缓解和生活质量变化判断疗效,依据临床症状、血常规、电解质等变化观察不良反应。结果: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30/34),其中完全缓解(CR)率52.9%(18/34),部分缓解(PR)率29.4%(10/34),无缓解(NR)率11.8%(4/34)。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和食欲下降(8例),全身乏力(7例),一过性发热(2例)。用药前后血钙、血磷、血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综合治疗更为有效(P<0.05)。结论:采用放射治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疼痛是一种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9.
hMAM mRNA和CEA mRNA RT-PCR检测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正祥  张敬川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21):1235-1239
目的:应用RT-PCR法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hMAM mRNA和CEA mRNA表达情况.方法:用RT-PCR法,检测52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hMAM mRNA和CEA mRNA的表达情况,另抽取28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结果:52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hMAM mRNA和CEA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30.8%、34.6%.28倒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hMAM mRNA、CEA mRNA表达均为阴性.二者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腋淋巴结状况、TNM分期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原发肿瘤大小、病理类型以及激素受体状况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hMAM mRNA、CEA mRNA均可作为标志物来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微转移,联合检测可增加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超声引导经皮无水乙醇注射疗法(PEIT)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治疗前后调节性T细胞和CD8+T细胞变化。方法将38例PHC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2组在病情、病程、分类、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数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分别接受TACE及TACE联合PEIT(TACE+PEIT)治疗,所有病例于治疗前后行肝癌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和CD8+T细胞含量测定,定期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检测肝功能、AFP、AFPmRNA。术后对比6、12、18个月生存期,评价TACE与PEIT联合治疗的价值。结果 TACE+PEIT组肿瘤缩小有效率为84%,TACE组肿瘤缩小有效率6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调节性T细胞和CD8+T细胞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PEIT组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0%、71%、36%。TACE组患者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3%、38%、22%。结论 TACE联合PEIT治疗PHC疗效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