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47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韩晓旭  代娣  卢春明  谷渊  赵彬  张旻  刘静  尚红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2):1415-1416
目的研究辽宁省男男同性恋者中未经抗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感染人群中耐药突变的发生和流行情况。方法收集辽宁省1999~2007年门诊随访的46例HIV-1感染者外周血,提取血浆中HIV基因组RNA,逆转录PCR(RT—PCR)和巢式PCR方法扩增蛋白酶基因全序列和逆转录酶基因1~250氨基酸编码序列,产物纯化后直接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序列拼接后,上传至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在线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1例B亚型HIV-1感染者携带针对蛋白酶抑制剂的L90M原发耐药变异,另1例CRF01_AE亚型毒株感染者携带M46I原发耐药变异,而其余病例在蛋白酶编码区只存在次要变异。由高到低依次为.L10I3例,A71T1例。逆转录酶编码区未发现任何耐药变异。结论在辽宁省男男同性恋人群中已经发现有针对蛋白酶抑制剂的耐药毒株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国HIV-1 B'/C亚型感染者对异体病毒中和作用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根据CD4 T淋巴细胞数量和有尤临床症状将HIV-1 B'/C亚型感染者分为HIV慢性感染组和AIDS组.将HIV-1感染者血清稀释(1/10~1/320)后,与在基因结构特点上同源性很低的3株HIV-1作用,以检测其中和作用.同时以正常人血清加病毒悬液为对照孔,能够抑制对照孔50%病毒复制的血清为中和作用阳性.将某个HIV-1感染者血浆能够中和异体病毒的个数占3个异体病毒的百分率定义为HIV-1感染者中和异体病毒的宽度;将某个HIV-1感染者血浆中和3个异体病毒抗体滴度的几何平均滴度定义为HIV-1感染者中和异体病毒的强度.结果 HIV-1慢性感染组与AIDS组之间中和异体病毒的宽度和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IV-1慢性感染组显著高于AIDS组.HIV-1慢性感染组中和异体病毒的宽度和强度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而AIDS组巾和异体病毒的宽度和强度与病毒载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HIV-1慢性感染组和AIDS组中和异体病毒的宽度和强度与CD4 T淋巴细胞数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中国HIV-1B'/C亚型感染者不同疾病进展阶段针对异体病毒中和作用能力不同,HIV慢性感染组显著高于AIDS组,当疾病进展到AIDS期时,失去对异体病毒的中和作用,提示针对异体病毒的中和抗体与疾病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临床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艾滋病病人 (HIV/AIDS)临床实验室检测指标的意义。方法 应用临床实验室检测方法对病毒载量、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β2 微球蛋白、淀粉酶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HIV/AIDS患者CD4+T细胞数量、CD4/CD8比值与HIV抗体阴性对照相比明显减低(P <0 0 0 1;P <0 0 0 1)HIV慢性感染者CD8+T细胞与HIV抗体阴性对照及AIDS病人相比明显升高(P <0 0 0 1;P <0 0 0 1;)HIV/AIDS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量与CD4百分比 (r =0 789,P <0 0 0 1)及CD4/CD8比值 (r=0 777,P <0 0 0 1)呈明显正相关 ;HIV/AIDS患者 β2 微球蛋白高于HIV抗体阴性对照 (P <0 0 0 1)。HIV/AIDS患者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血淀粉酶与HIV抗体阴性对照相比差异无明显意义 (P >0 0 5 )。结论 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β2 微球蛋白等指标的检测对判定HIV/AIDS患者疾病程度、预后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快速蛋白质液相层析仪从大肠杆菌纯化到2500倍的多核苷酸磷酸化酶,回收率45.5%,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为单一组分,经测定未检出RNA酶、磷酸单酯酶和5’-核苷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HIV感染者NKT样细胞基线功能的变化,研究NKT样细胞对HIV感染疾病进程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直接对HIV感染者以及健康对照外周血NKT样细胞IFN-γ分泌和CD107a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NKT样细胞分泌IFN-γ百分比高者HIV疾病进展慢(P<0.008,P<0.001),与CD4+T细胞计数呈显著正相关(r=0.402,P=0.027),而与病毒载量呈显著负相关(r=-0.472,P=0.037)。结论 NKT样细胞功能较强,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是延缓HIV病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作为监测HIV疾病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HIV-1原发感染者病毒辅助受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HIV-1感染者在原发感染早期的不同阶段,体内病毒对CCR5和CXCR4辅助受体利用特点及演变情况.方法 以高危人群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式随访发现12例HIV-1原发感染者,分别收集感染最早期和病毒载量稳定期(病毒调定点)的血浆,提取病毒RNA,反转录(RT)-PCR,套式PCR扩增env gp160基因,连接到TA克隆载体,测序分析,以Geno2pheno、PSSMx4r5PSSMsinsi、SVM、Charge Rule 5种在线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病毒株CCB5和CXCR4辅助受体利用情况.结果 12例原发感染者感染早期病毒利用CCR5嗜性者有11例,利用CXCR4辅助受体1例;1例在随访10个月时检出辅助受体的转换;不同基因型预测方法的结果一致性88.3%.结论 HIV-1原发感染者早期病毒主要利用CCR5受体,也有利用CXCR4受体,原发感染者在感染1年内可能发生辅助受体的转换;以基因型预测CCB3或CXCR4辅助受体宜选用多种不同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C—SIGN在树突状细胞(DC)传播HIV-1中的作用。方法用M嗜性或T嗜性HIV-1原代分离株分别刺激未成熟DC(immature DC,iDC))和成熟DC(mature DC,mDC),数量与DC相同的CD4^T细胞作为对照组,与活化的CD4^+T细胞共培养,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第4、7、10、14天共培养上清中p24抗原,观察Dc在传播HIV-1的作用。预先加入抗DC—SIGNMcAb和,或抗ICAM-3McAb,观察抗DC-SIGNMcAb和抗ICAM-3McAb对DC传播HIV-1作用的影响。结果用M嗜性HIV-1刺激的iDC以及用M和T嗜性HIV-1刺激的mDC的共培养上清中p24含量均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加入抗DC.SIGNMcAb后,共培养上清p24抗原明显降低;加入抗ICAM-3McAb后上清中p24抗原并不减少。用T嗜性HIV-1刺激的iDC共培养上清中p24含量不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DC具有传播M嗜性HIV-1的作用,但不具有传播T嗜性HIV-1的作用;mDC既能将M嗜性也能将T嗜性HIV-1传播给CD4^T细胞。抗DC-SIGN McAb能够抑制DC传播HIV-1的作用,提示DC-SIGN在DC向T细胞播散HIV-1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NK相关抗原CD5 6、CD16在HIV AIDS患者CD8 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方法 取外周血细胞 ,用标记荧光的抗体进行染色 ,以CD8强阳 淋巴细胞为门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8 T淋巴细胞上CD5 6、CD16的表达。结果 HIV AIDS患者CD8 T淋巴细胞表达CD5 6 、CD5 6 CD16 - 、CD5 6 CD16 均明显低于HIV抗体阴性健康对照组 (P <0 .0 5 ) ;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 (HAART)治疗后CD8 T淋巴细胞表达的CD5 6 、CD5 6 CD16 - 、CD5 6 CD16 呈逐渐升高趋势。HIV AIDS患者表达CD5 6 CD16 - 的CD8 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与CD4 T淋巴细胞绝对数呈正相关 ,r=0 .393,P <0 .0 5 ;表达CD5 6 - CD16 的CD8 T淋巴细胞百分数与CD4 T细胞绝对数呈负相关 ,r=- 0 .32 4 ,P <0 .0 5。结论 表达CD5 6的CD8 T淋巴细胞在HIV AIDS患者中明显缺失 ,HAART治疗可恢复缺失。CD8 T淋巴细胞上CD5 6的表达是HIV感染中值得关注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评价抗病毒疗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HIV感染者急性期血浆CXCL13水平与病毒载量及CD4细胞数量间的关系,评估其预测疾病进展及ART后免疫重建的能力。方法 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性期HIV感染者54例,对标本CXCL13水平、病毒载量和CD4细胞数量进行检测。结果 以set-point高低分组,set-point高组(lgVL≥3.5拷贝/mL)CXCL13水平明显高于set-point低组(lgVL<3.5拷贝/mL,P=0.013 5),以感染一年的CD4细胞数量高低分组,CD4细胞高组(≥500个/μL)CXCL13水平明显低于CD4细胞低组(<500个/μL,P=0.005 7),以ART一年的CD4细胞数量高低分组,CD4细胞高组(≥500个/μL)CXCL13水平明显低于CD4细胞低组(<500个/μL,P=0.025 7),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急性期血浆CXCL13水平高的HIV感染者,其疾病进展更快,ART后免疫恢复更差(P=0.035 1;P=0.000 5)。结论 急性期血浆CXCL13水平可以预测HIV感染的疾病进展及ART后的免疫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深入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后CD8+T细胞表面NK相关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25例未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11例AIDS患者、15例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者和13例HIV抗体阴性健康对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NKG2D、NKG2A和KIR3DL1的表达。结果 HIV感染后CD8+T细胞表面NKG2D表达的百分比显著低于健康对照,NKG2D+NKG2A-表达的百分比随疾病进展逐渐下降,且NKG2D+NKG2A-表达的百分比与CD4+T细胞的绝对数量呈正相关。AIDS患者CD8+T细胞表达NKG2A显著高于其它各组,随着疾病的进展CD8+T细胞表达NKG2A+NKG2D-百分比逐渐上升,AIDS患者显著高于其它各组,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下降至健康对照的水平,且NKG2A+NKG2D-表达的百分比与CD4+T细胞的绝对数量呈负相关。HIV感染后CD8+T细胞KIR3DL1+表达的百分比较健康对照并无显著差异。结论 HIV感染机体后,CD8+T细胞NK相关受体表达变化与疾病进展相关,抗病毒治疗后可恢复其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