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3篇 |
免费 | 119篇 |
国内免费 | 5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篇 |
儿科学 | 6篇 |
妇产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40篇 |
口腔科学 | 36篇 |
临床医学 | 275篇 |
内科学 | 128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16篇 |
特种医学 | 56篇 |
外科学 | 166篇 |
综合类 | 387篇 |
预防医学 | 118篇 |
眼科学 | 28篇 |
药学 | 133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190篇 |
肿瘤学 | 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55篇 |
2022年 | 64篇 |
2021年 | 76篇 |
2020年 | 77篇 |
2019年 | 47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73篇 |
2013年 | 85篇 |
2012年 | 87篇 |
2011年 | 114篇 |
2010年 | 95篇 |
2009年 | 73篇 |
2008年 | 89篇 |
2007年 | 69篇 |
2006年 | 63篇 |
2005年 | 81篇 |
2004年 | 59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Gamm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远端是否锁钉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44例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Gamma钉内固定,根据远端锁钉与否将患者分为远端未采用锁钉组(非锁钉组,70例)和远端采用锁钉组(锁钉组,74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均获得12个月随访。两组骨折复位质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输血量锁钉组明显长(多)于非锁钉组(P<0.00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Gamma钉治疗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远端可以不行锁钉固定,不影响骨折愈合和临床疗效,还具有减少透视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改良舌骨悬吊术治疗伴舌后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4例伴舌后坠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改良舌骨悬吊术。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34例患者中,3例(8.8%)出现切口处红肿,皮肤下硬结;1例(2.9%)出现颈部切口感染,伴脓性分泌物;1例(2.9%)术后出现颏下切口反复流脓不愈合。术后6个月,复查睡眠呼吸检测,治愈16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4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2%(30/34)。结论改良舌骨悬吊术是目前治疗伴舌后坠OSAHS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在临床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观察唇腭裂患者采用上颌前牙双牙列可摘义齿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唇腭裂患者采用上颌前牙双牙列可摘义齿修复,术后随访2年,对修复后义齿使用情况、面容改善效果和口腔软硬组织健康状况等进行评价。结果 12例患者对面部美观、发音及咀嚼功能的改善、义齿使用效果、口腔健康状况和治疗费用等均比较满意。结论上颌前牙双牙列可摘义齿修复唇腭裂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简单、实用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55.
1 材料尸体40具(男19,女21;成30,童10),肱动脉乳胶灌注后,对80侧手蚓状肌的神经支配及血供解剖观察.2 结果2.1 神经支配在观察的80侧中,第一蚓状肌全部由正中神经支配;第二蚓状肌正中神经支配者98.7%(79侧),正中神经、尺神经双重支配者1.3%(1侧);第三蚓状肌只受正中神经支配者为25%(20侧),只受正中神经支配与受尺、正中神经共同支配者均为37.5%(30侧);第四蚓状肌,除1例缺如外,其余的全部由尺神经深支支配.所有蚓状肌受正中神经支配者56.1%(179块),尺神经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急性髂股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健侧股静脉预防性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透视下患侧股静脉插入12~14 F大腔鞘管,50 mL注射器负压抽吸髂股静脉血栓。112例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行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后给予肝素抗凝。结果:出院时膝上、下15 cm处健、患侧周径差分别降为(1.34±0.57)cm和(0.93±0.42)cm,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7、23.99,P均<0.05);随访36个月,随访率97.88%(231/236)。术后水肿、色素沉着和溃疡等后遗症发生率12.99%(30/231)、8.23%(19/231)和0;随访疗效优92.21%(213/231)。支架植入患者随访均通畅。结论: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髂股DVT疗效显著,并发症少,住院周期短,能够明显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7.
58.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尿水通道蛋白异常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尿液水通道蛋白含量变化与其在肾组织中表达量的相关性.方法:54例经肾活检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患者分为3组,即非NS组(A组)、NS不伴水肿组(B组)、NS伴水肿组(C组),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尿液AQP1及AQP2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患者肾组织AQP1及AQP2的表达.结果:(1)C组尿液AQP1含量为(43.078±17.923)μg,较A组的(39.189±12.448)μg及B组的(41.492±14.766)μg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45.309±16.921)μg、B组(38.621±13.187)μg尿AQP2含量显著高于A组的(30.320±9.528)μg;(2)AQP1主要表达于近端小管,C组AQP1阳性面积百分比为(0.414±0.201)%,显著低于A组的(0.683±0.311)%及B组的(0.652±0.300)%,A、B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QP2主要表达于集合管,C组AQP2阳性面积百分比为(0.823±0.002)%,显著高于A组的(0.512±0.213)%及B组的(0.665±0.228)%,A、B两组间表达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尿AQP1含量与AQP1阳性面积百分比无显著相关性;B、C两组尿AQP2含量与AQP2阳性面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尿AQP2含量能反映其在肾组织中表达的多寡,但尿AQP1含量与其在肾组织的表达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活性维生素D3水平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检测2013年4月~2014年6月本院新诊断的143例非透析CKD患者及19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维生素D3水平,分析其与肾功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血FGF-23)、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PTH)等指标的关系。结果:CKD1~5期患者维生素D3水平分别为(22.03±4.39)ng/ml、(20.29±4.66)ng/ml、(16.88±3.00)ng/ml、(13.71±2.99)ng/ml、(9.76±2.97)ng/ml,与对照组(25.68±4.08)ng/ml相比,各组间维生素D3水平逐渐下降(P<0.05)。维生素D3水平与血肌酐(r=-0.676)、尿素氮(r=-0.554)、血磷(r=-0.248)、钙磷乘积(r=-0.178)、PTH(r=-0.636)、FGF-23(r=-0.690)呈负相关(P<0.05),与血钙(r=0.157)、白蛋白(r=0.164)、肾小球滤过率e GFR(r=0.759)呈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D3与e GFR呈正相关,与PTH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Y=13.196+0.092X1-0.016X2(Y为维生素D3,X1为e GFR,X2为PTH,13.196为常数)。结论:随着CKD的进展,患者活性维生素D3缺乏日益严重,且与钙磷代谢紊乱、继发性甲旁亢及FGF-23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