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2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4篇 |
内科学 | 16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13篇 |
外科学 | 65篇 |
综合类 | 52篇 |
预防医学 | 13篇 |
药学 | 18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9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术前术毕用于上腹部手术对术后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Ⅲ级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使用一次性微量镇痛泵,随机均分为三组:Ⅰ组术后用氟比洛芬酯100 mg;Ⅱ组术前用氟比洛芬酯100 mg、Ⅲ组术前用氟比洛芬酯50 mg+术毕静注入50 mg,术毕三组患者清醒均使用静脉镇痛PCIA泵芬太尼10μg/kg+雷默司琼0.6 mg加生理盐水到100 ml行静脉镇痛.记录各组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生命体征的变化,比较镇痛满意度、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及生命体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 hⅠ组VAS显著高于Ⅲ组(P0.05),8 hⅠ组的VAS显著高于Ⅱ组及Ⅲ组(P0.05),术后122、4、48 h三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点Ⅲ组VAS均低于Ⅱ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Ⅰ组和Ⅱ组的恶心发生率较高,但与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的呕吐以及嗜睡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和Ⅱ组头晕的发生明显多于Ⅲ组(P0.05)。由于术后留置导尿没有发生腹部胀满、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结论分别于术前术毕使用氟比洛芬酯50 mg进行超前镇痛及追加药物镇痛能明显降低开腹术后疼痛,是一种很好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43.
目的观察低压缺氧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胶原含量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和低压缺氧组两组,高胆固醇饮食12周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模型后,取主动脉内膜组织分别采用Woessner法、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斑块组织中胶原含量、人核转录因子(NF-κB)蛋白、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逆转核糖核酸(IL-6mRNA)表达。结果低压缺氧能明显降低斑块中胶原蛋白含量,提高NF-κB蛋白、TNF-α和IL-6mRNA表达(P0.05)。结论低压缺氧能明显降低斑块中胶原蛋白含量,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炎性反应,升高NF-κB蛋白、TNF-α及IL-6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4.
脑血管病病人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溶血磷脂酸 (LPA)水平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LPA新型检测方法。结果 :短暂性脑缺血 (TIA )组LPA水平最高 3 .5 7μmol/L±2 .70 μmol/L ,脑梗死组次之 2 .69μmol/L±0 .65 μmol/L。经抗血小板治疗 ,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后 ,LPA水平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LPA是发生脑卒中或冠心病的前兆 ,可作为预警因子。 相似文献
145.
把握任职教育规律创新卫生干部晋职培训教育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教育模式(education pattern)是指"教育和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是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所实施的教育组织原则和形式"[1].文章在认真把握任职教育的特点规律和对武警部队卫生干部的知识、能力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回答和解决如何培养卫生专业技术干部人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6.
韩威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3):1830-1831
外科实验动物教学是外科见习临床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消化所学的外科基础知识;很多医生在参加工作多年后仍然对外科见习期间的实验动物手术记忆犹新,它对于医学生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近年来在外科实验动物教学中试行了几点改进,更加突出了对外科临床实践的模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7.
148.
1.临床资料:病人,男,33岁,因"皮肤、巩膜黄染伴大便颜色变白1个月"于2007年12月6日收住北京友谊医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侧视力粗测正常,腹部未触及肿物,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49.
目的观察老年重症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依达拉奉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老年重症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麻醉开始前研究组静脉泵入依达拉奉(60mg/40ml)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桡动脉穿刺后、手术开始后1h、缝皮前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丙二醛(MDA)水平。记录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液量、尿量,术中不良事件及术后情况,于术前、术后72h测定APACHEⅡ评分。结果手术开始后1h与缝皮前研究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MDA则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术后研究组呼吸功能不全发生率、APACHEⅡ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重症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依达拉奉可防止MDA升高、SOD下降,减轻自由基损伤并减少术后呼吸功能不全发生率,降低患者术后APACHEⅡ评分。 相似文献
150.
目的 分析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2007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诊治1例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对其临床、影像、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无临床症状,无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术前难于确诊.组织学上由单一上皮样细胞构成,不合血管及脂肪成分,免疫组化呈特征性黑色素生成(HMB-45)阳性.目前文献报道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发生在肝脏者尚不足10例.结论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间叶组织来源肿瘤.主要依靠病理进行诊断.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生物学行为不确定,建议术后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