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虾青素(ASTA)对储存早期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超微结构,氧化应激水平,包括活性氧族(ROS)与丙二醛(MDA)含量,以及2,3-二磷酸甘油酸(DPG)含量的影响.方法 自2013年5~6月于河北省血液中心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份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标本为研究对象.将每份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平均分装至4个空血袋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择其中1袋纳入对照组(n=6),另外3袋分别加入抗氧化剂ASTA,最后调节ASTA终浓度分别为5、10及20 μmol/L,并分别将其纳入5μmol/L ASTA组(n=6)、10 μmol/L ASTA组(n=6)及20 μmol/L ASTA组(n=6).对照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内未加入抗氧化剂ASTA,只加入等量二甲亚砜(DMSO).将4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均于2~6℃冰箱内保存.于储存后第7及14天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4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超微结构,荧光酶标仪测定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紫外测试法测定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统计学分析4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及14天时,ROS、MDA及2,3-DPG含量变化.结果 ①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4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红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发现,5、10及20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正常双凹圆盘状红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而棘状红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170、61.376,P=0.000);10 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正常双凹圆盘状红细胞比例均高于5和20 μmol/L ASTA组,而棘状红细胞比例均低于上述两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天时,5、10及20 μmol/L ASTA组及对照组的双凹圆盘状红细胞和棘状红细胞比例分别为77.4%与22.6%0、83.6%与16.4%、76.9%与23.1%、73.8%与26.2%;储存后第14天时,则分别为59.4%与40.6%、70.8%与29.2%、58.3%与41.7%、52.8%%与47.2%.②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4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530、27.515,P=0.000).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5、10及20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 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亦明显低于5和20 μmol/L ASTA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和20 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对照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204.3±28.7)相对荧光强度/mgHb与(245.2±15.8)相对荧光强度/mgHb;而10 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均为最低,分别为(148.1±5.5)相对荧光强度/mgHb和(156.0±13.8)相对荧光强度/mgHb.③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4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698、21.398,P=0.000).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5、10及20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 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亦明显低于5和20 μmol/LASTA组,5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亦明显低于20 μmol/L ASTA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对照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23.6±5.1)μmol/mgHb与(33.0±4.4)μmol/mgHb;而10 μmol/L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均为最低,分别为(7.3±2.6) μmol/mgHb和(15.5±3.2)μmol/mgHb.④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4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376、17.443,P=0.000).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5、10及20 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μmol/L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均显著高于5和20 μmol/L ASTA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和20 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对照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均为最低,分别为(517.1±106.2)μg/L与(417.6±62.9)μg/L;而10 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789.1±48.2)μg/L和(677.5±90.8)μg/L.结论 ASTA可通过降低储存早期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延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的速度,减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减少的进度.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保存液中,ASTA的最佳处理浓度是否为10 μmol/L,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2014—2020年血液成分制备技术的应用现状。方法 选取2014—2020年我国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平台血液中心16家,分析其具有旁路系统的血袋耗材、去除白细胞、血液辐照和血浆成分病原体灭活技术的应用情况。结果 16家血液中心中,11家(68.75%)采集全血使用旁路系统分流前端血液。14家(87.50%)开展红细胞成分血储存前去除白细胞,其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质控抽检结果显示,200 ml规格白细胞残留量平均值为(0.18~0.42)×106/袋,300 ml规格的平均值为(0.22~0.33)×106/袋,400 ml规格的平均值为(0.78~0.86)×106/袋。16家(100.00%)单采血小板均去除白细胞。12家(75.00%)进行红细胞成分血和血小板成分血发放前辐照,辐照技术使用率呈现较大差异。11家(68.75%)血浆成分血进行病原体灭活处理。结论 具有旁路系统的血袋分流前端血液、去除白细胞、辐照和病原体灭活等血液成分制备技术的使用率在不同血液中心呈现较大差异,应用血液成分制备技术预防输血传染病的空间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73.
目的:通过与国产科华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检测试剂盒比较,分析评价意大利Dia.Pro Diagnostic Bioprobes S.r.l公司生产的HCV抗体检测试剂的诊断性能。方法:应用意大利产Dia.Pro丙肝抗体第3代酶免试剂盒(考核试剂)和国产科华丙肝抗体第3代酶免试剂盒(参比试剂)对7948份样本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不一致时,应用美国ORTHO DiaGNOSTIC公司第3代重组免疫印迹法3.0试剂盒进行确证,以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考核试剂和参比试剂灵敏度都为100%;考核试剂特异度99.76%,稍稍低于参比试剂的99.99%。考核试剂对HBV感染的病毒性肝炎、类风湿抗核抗体阳性样本检测,特异度为100%。考核试剂的总符合率为99.79%,阳性预测值为98.13%,阴性预测值为100%。用SPSS13.0分析,考核试剂的阳性样本和阴性样本的频数分布图直观效果比较理想;KAPPA值为0.989(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98。结论:Dia.Pro试剂灵敏度100%,特异度99.76%,对阴阳性有较好的预知能力,与参比试剂KH试剂有很好的一致性,以及较优越的检测性能,是一种优秀的抗-HCV酶免试剂盒,适用于血液筛查和丙型肝炎诊断。  相似文献   
74.
我院于2002年3月成立了质量控制中心,具体负责管理策划和质量体系运行的组织监督和考核。通过四年多的实践,我院全面质量管理取得了一定成绩。[第一段]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临界危急值报告的临床意义及现状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上半年我院危急值报告100例,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危急值报告前三天该项目检查结果,分析其是否存在"临界危急值"结果,并评估其早期报告的临床意义。结果该100例危急值报告中,一天前出现临界危急值5例;两天前出现2例;三天前出现1例。结论临界危急值报告是临床危急值报告的很好补充,可以多形式提示临床对患者危急状态前期加以干预,降低医疗风险,提高整体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76.
目的评价我国血液筛查实验室所使用的不同HBsAg ELISA检测系统性能。方法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临检中心)于2015年组织13家采供血机构血液筛查实验室(a—m)使用7种HBsAg ELISA试剂(A—G)对1 473(人)份标本检测的结果(多中心评估),与同期临检中心组织的全国第3次采供血机构血液检验室间质量评价计划中的HBsAg项目结果(室间质评)做横向比较和分析。结果 1)13家实验室的7种HBsAg ELISA试剂灵敏度为84.82%(486/573)—95.85%(554/578),特异性为93.20%(617/662)—99.04%(828/836),其中6种试剂的准确率93%,D试剂相对较差,仅为89.91%(617/693)。2)7种HBsAg ELISA试剂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均为正确率99%,多中心评估中表现良好的A、C、E 3种试剂在室间质评中的正确率也为100%。3)13家实验室所有标本的准确度较好(AUC为0.929—0.997);而真阳性标本的检出正确率参差不齐:m实验室准确性最低仅为78.53%(450/573),j实验室自身错误率最低为0.52%(3/572),E试剂错误率最低为2.60%—3.63%,B、F和G试剂的错误率相对较高,分别为11.11%—13.37%、12.06%—13.11%和13.44%—17.10%。4)c实验室在试剂评估和室间质评中均表现为检测存在假阴性风险,有待进一步提高。结论多中心评估及室间质评结果显示13家实验室HBsAg检测正确率87%,7种HBsAg ELISA试剂检测的准确率89%;但有1个实验室、3种试剂的检测性能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77.
采供血机构血液筛查模式及其效能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不同的诊断试剂所显现出的实验效能及两次血液筛查模式的可行性、必要性。方法 HB sAg、抗 HCV、抗 HIV 3项ELISA检测 ,分别采用 3种不同厂家的试剂 ,对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检测。 3项ELISA试验初次及重复试验阳性者分别进行HBsAg中和试验、抗 HCVRIBA试验及防疫部门的抗 HIV确证试验 ,计算出每种试剂的检测结果中所包含的真阳性、假性阳、假阴性、真阴性数 ,进一步分析比较试剂检测与双重或多重试剂检测的试验的灵敏性及特异性。结果  3项试验均存在单一试剂检测效果优于或等同于双重或多重试剂检测效果的观察。灵敏性方面 ,HBsAg几种模式 ,单一试剂优于双重试剂检测 ,其它则不具统计学意义 ;抗 HCV和抗 HIV几种检测模式无显著差别 ,实为真阳性 ,n值过小所致 ,应进一步放大真阳性的标本量。特异性方面 ,HBsAg单一试剂与双重或移重蔗剂检测无显著差别 ;抗 HCV单一试剂检测效果优于双重或多重试剂 ,差别极显著 ;抗 HIV单一试剂检测效果亦优于双重或多重试剂。结论 增加ELISA检测次数在保证血液安全性的总体战略中意义有限 ,提高免疫诊断试剂的品质及改进血液筛查手段实为提高血液筛查安全性的首要途径  相似文献   
78.
79.
1995年~2001年,我院急诊病房留观病人中,50%为老年病人且患有多系统疾病,30%为危重病人,故随时都有病情变化,甚至生命危险。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家属焦虑的心情、经济的拮据、护理人员行为言语的不规范,是发生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笔者对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取得一定效果。1 原因分析1.1“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牢固 现代护理模式是整体护理,护土要掌握病人心理、社会、生理多方面的需求。例如一  相似文献   
80.
我院于2003年1月至今在医院行政后勤处室开展了综合目标质量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把我们的做法及取得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