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06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166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94篇
预防医学   57篇
药学   74篇
  4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报道左侧第一胸肋关节旁痛风结节一例。患者男,40岁。CT平扫显示左侧第一胸肋关节周围混杂密度肿块影,其内密度不均,病灶包绕锁骨,胸锁关节间隙增宽,邻近骨质不光整,呈穿凿状改变,且病灶与胸大肌分界欠清。MRI上病灶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分隔样不均匀强化。病理诊断为痛风结节。  相似文献   
42.
探析时国臣教授基于温病分消走泄法针药结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经验。系统分析分消走泄源流与释义、分消走泄法针药结合理念,阐释分消走泄法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依据及具体应用,并具体举例说明该法治疗湿热类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CT联合血清可溶性间皮素相关蛋白(SMRP)在提高早期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MPM)中的价值,为早期诊断MPM提供实验依据及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右侧胸腔注射青石棉纤维混悬液诱发大鼠MPM,对大鼠行胸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病变进行CT分期,并比较CT对MPM不同分期的诊断价值.分析不同分期MPM的SMRP表达...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AI)在肺结节检测和定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行胸部CT平扫的250例患者。分为住院医(A组)、AI(B组)和住院医结合AI(C组)三组,比较三组对肺结节检出的误诊率、漏诊率、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和平均诊断时间。同时分别比较实性结节和磨玻璃结节(GGN)良恶性的AI量化参数,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行ROC曲线分析。结果以两名高年资主任医师共同阅片结果为参照标准,确认有2230个结节。B组的误诊率明显高于A、C两组,阳性预测值明显小于A、C两组(P<0.05)。A组的漏诊率明显高于B、C两组,敏感度明显低于B、C两组(P<0.05)。B组平均诊断时间明显少于A、C两组(P<0.05)。实性良、恶性结节的长径、最大面积、体积、最小CT值和恶性概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0.7的参数为:长径、最大面积、体积、恶性概率。GGN良、恶性结节的长径、最大面积、体积、平均CT值、最大CT值和恶性概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参数行ROC曲线分析,AUC均大于0.7。结论AI协助阅片可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和肺结节检出敏感度,并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同时AI对肺结节良恶性的预判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5.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 nt、且不编码的RNA。lncRNA 已被证明与人类疾病紧密相关,尤其是肿瘤发生发展。研究表明,肿瘤中一些异常表达的lncRNA 可以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如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促进肿瘤进展过程。在不同肿瘤组织中具有特异性表达特征的lncRNA与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示出其作为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潜能。本文就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相关lncRNA 通过调控Wnt/β-catenin 信号转导,影响不同肿瘤类型发生发展的作用进行综述。本文结果或可为临床肿瘤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维生素K2对人肝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维生素K2的干预对荷瘤裸鼠肝癌肺转移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cl-2及bax的mRNA表达。建立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给予荷瘤裸鼠口服维生素K2(30mg·kg^-1·d^-1),另设对照组,观察两组裸鼠肝癌肺转移和生存期变化。结果:100μmol·L^-1的维生素K2与细胞共育6h后细胞的凋亡率为(28.5±1.6)%,与时照组(2.8±4.8)%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aspase-3mRNA的表达随着维生素K2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长而增强;当100μmol的维生素K2分别作用细胞24h和72h后,caspase-3mRNA的表达分别为(0.495±0.250)和(0.603±0.098),与对照组比较(0.270±0.132)均有显著差异(P〈0.05)。人肝癌细胞中未检测到bcl-2mRNA表达。baxmRNA的表达于用药前后无变化。维生素K2干预荷瘤裸鼠后,其生存期(83.6±5.18d)较对照组(58.2±9.47d)明显延长(P〈0.05);其肺转移灶(4.6±1.95个)较对照组(12±6.6个)明显减少(P〈0.05)。结论:维生素K2对人肝癌细胞有凋亡诱导作用,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参与了凋亡的调控;维生素K2能减少裸鼠肝癌肺转移率,能延长荷瘤裸鼠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Flash双能量CT单能谱成像技术去除颅内金属伪影用于颅内动脉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颅内动脉瘤术后复查的患者使用Flash双源CT双能量扫描,并以10 keV为间隔重组16组单能量图像.通过比较混合组和各keV组图像的客观指标伪影指数(AI)、对比噪声比(CNR)以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4分法),寻找单能谱去金属伪影最佳的keV.结果 AI在120 keV时达最小,CNR在90 keV时最大,120 keV之后的单能谱图像的主观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利用单能谱软件获得最佳单能量成像条件为90~ 120 keV,其图像均能满足诊断.结论 双能量单能谱成像技术能够有效去除金属伪影,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术后的细微结构.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技术在结直肠病变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对85例临床疑诊结直肠病变患者行腹部CT平扫及动、静脉期双能量增强扫描,经双能软件处理得到动、静脉期VNC图,比较真实平扫与VNC在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诊断符合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双能双期扫描辐射剂量较常规三期扫描辐射剂量降低约34.8%。VNC CT值在肠道病变、转移淋巴结、肠周脂肪中低于真实平扫(P<0.05或P<0.01),而在肝脏及肝转移灶高于真实平扫(P<0.01),动、静脉期VNC无明显差异(P>0.05)。真实平扫及动、静脉期VNC观察到的肠壁厚度、淋巴结大小、周围侵犯及肝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肠道疾病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NC噪声低于真实平扫(P<0.05),信噪比、对比噪声比高于真实平扫,图像评分与真实平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结直肠病变,双源CT双能量VNC技术可在保证图像质量、不影响病变诊断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9.
何茜  韩丹  宋光义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5(12):1072-107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恶性与炎性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S)(≤4cm)进行研究,分别于注射对比剂1.5ml/kg前后,对病灶进行薄层扫描,测量CT值,分析结节的增强值、强化模式、时间-密度曲线。经病理证实14例恶性结节、2例炎性结节及经临床抗炎治疗后完全吸收的炎性结节6例,共22例纳入本课题研究。结果:动态增强:①增强值:强化峰值为20~60HU的病例中,肺恶性结节14例,炎性结节8例;②强化模式:恶性结节以完全强化型为主,炎性结节以周围强化型为主;③时间-密度曲线:恶性及炎性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有一定差异,恶性组于达峰值后略下降,炎性组达峰值后下降较明显。结论:动态增强扫描,恶性与炎性结节的强化模式,时间-密度曲线有一定的差异,而强化峰值无明显差异。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对鉴别肺恶性及炎性结节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0.
患者男,13岁,因咳嗽,咯血约20 d,于2009年12月入院.咳嗽为刺激性干咳,后逐渐出现痰中带血,偶可见鲜红色血液,剧烈运动后出现呼吸困难,无胸痛、发热、盗汗.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SPECT、CT融合显像:气管上段可见不规则结节样突起的软组织影,约0.8 cm×0.6 cm,边界尚清晰,局部放射性分布无明显浓聚.CT示:气管上段近胸廓入口处见管腔内软组织影,呈结节状突起,约0.8 cm×0.5 cm,边界清,密度尚均匀,形态不规则,由左后壁突向腔内(图1),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CT值约180~200 HU(图2),邻近管壁无增厚.仿真内镜可见病灶表面呈结节状突起(图3).CT诊断:气管内病变,多考虑良性,血管性病变待排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