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54篇
  免费   838篇
  国内免费   494篇
耳鼻咽喉   53篇
儿科学   89篇
妇产科学   143篇
基础医学   553篇
口腔科学   149篇
临床医学   2213篇
内科学   1511篇
皮肤病学   153篇
神经病学   226篇
特种医学   791篇
外科学   811篇
综合类   3828篇
预防医学   1489篇
眼科学   106篇
药学   1485篇
  27篇
中国医学   1663篇
肿瘤学   396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379篇
  2022年   308篇
  2021年   291篇
  2020年   327篇
  2019年   356篇
  2018年   389篇
  2017年   235篇
  2016年   292篇
  2015年   321篇
  2014年   739篇
  2013年   590篇
  2012年   744篇
  2011年   831篇
  2010年   737篇
  2009年   690篇
  2008年   726篇
  2007年   680篇
  2006年   690篇
  2005年   711篇
  2004年   746篇
  2003年   627篇
  2002年   457篇
  2001年   421篇
  2000年   341篇
  1999年   292篇
  1998年   293篇
  1997年   274篇
  1996年   282篇
  1995年   239篇
  1994年   218篇
  1993年   178篇
  1992年   181篇
  1991年   162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159篇
  1988年   108篇
  1987年   74篇
  1986年   72篇
  1985年   70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8篇
  1965年   21篇
  1960年   4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温室气体的产生除了工业化生产,交通运输的排放,使用煤、电和天然气等来源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那就是全球60多亿人口的每日三餐。在我们减排二氧化碳的行动中,推行“低碳饮食”是不可或缺的措施。  相似文献   
952.
目的探讨登革4型病毒5′非编码区SLB元件对病毒复制和翻译的调控作用。方法首先通过mfold3.2软件对登革4型病毒5′端RNA二级结构进行预测,确定了3个突变位点:SLB1,缺失位于短茎环82-87位5′UAR环化序列,并破坏其保守茎环结构;SLB2,在次环引入突变破坏其环状结构(M77G/C);SLB3,突变仅涉及核苷酸,不破坏该次环二级结构(M77-78AG/GA)。然后在含有海肾荧光素酶(Renilla Luciferase,R·luc)报告基因的复制子(DEN-R·luc2A-RP)基础上,利用重叠PCR构建上述突变体。将突变体(包括相关的阳性和阴性对照复制子)分别线性化并体外转录成RNA后,取等量各转录体RNA,以脂质体法分别转染BHK-21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FA)、RT-PCR、R.luc报告基因技术和实时定量RT-PCR对突变体的复制和翻译水平进行检测。结果SLB1突变体的翻译水平并未受到显著影响,但其复制水平出现显著下调。SLB2突变体的翻译水平亦未受到显著影响,但其复制水平受到完全抑制;SLB3突变体的复制和翻译水平均受到了完全抑制。结论登革4型病毒5′非编码区SLB元件对基因组RNA复制和翻译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53.
目的:构建本室新分离的登革1型病毒广州06株基因组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为深入研究登革病毒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登革1型病毒广州06株基因组全序列中单一酶切位点设计特异引物,分别扩增并克隆5个病毒亚基因组cDNA片段,将其逐一拼接连入pWSK 29低拷贝质粒载体,获得病毒全长cDNA克隆,并将其体外转录为RNA,再转染细胞获得恢复病毒.进一步通过RT-PCR扩增病毒5′和3′非编码区序列和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对其恢复病毒进行鉴定.结果和结论:构建获得登革1型病毒广州06株基因组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其恢复病毒与野生型病毒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954.
目的 对2006年分离自广州登革热患者血清的4株登革1型病毒(GZ57/06、GZ63/06、GZ69/06和GZ128/06)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同其他毒株序列进行比对分析,以了解其基因组序列特征及可能的传播来源.方法 将登革1型病毒分离株基因组分为9个片段进行RT-PCR扩增,5'与3'末端序列采用RACE法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PCR测序.通过末端重叠序列拼接成全长病毒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测序获得的4株广州登革1型病毒基因组全长均为10 735核苷酸(m),编码3 393个氨基酸.5'和3'端各有一段非编码区,长度分别为94nt和462nt.4株病毒的编码区与非编码区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存在一些差异,其中GZ57/06、GZ63/06和GZ69/06毒株的基因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9%以上,而GZ128/06株变异较其他3株大,编码区差异尤其明显.序列比对分析表明,GZ57/06、GZ63/06和GZ69/06毒株均与泰国2001年分离毒株ThD1/0049/01和ThD1/0102/01同源性最高,而GZ128/06毒株与缅甸1998年分离毒株D1.Myanrmr.31987/98同源性最高.这些新分离毒株与东南亚毒株属于同一基因型.结论 新分离毒株可能来自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不同毒株表型差异可能与其基因组特征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55.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treatment options and causes of misdiagnosis of ipsilateral femoral neck and shaft fractures.
Methods: Among 20 patients with ipsilateral femoral neck and shaft fractures, 19 were treated operatively and 1 was treated conservatively. Sixteen cases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were treated by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with compressive plate, and 2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ing. Eighteen femoral neck fractures were treated with cannulated screws. Another patient was treated with proximal femoral nail to fix both the neck and shaft. Delayed diagnosis for femoral neck frac-tures occurred in 2 cases preoperatively. Results: A total of 19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The follow up period ranged from 5 to 48 months with an average of 15 months. All the fractures were healed.
Conclusion: For case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 caused by high energy injury, an AP pelvic film should be routinely taken. Once the femoral neck fracture is recognized, operative reduction and fixation should be performed in time. Femoral neck and shaft fractures should be fixed separately.  相似文献   
956.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15岁.6年前1因外伤牙冠松动,自觉冷、热刺激痛,未到任何医院做过检查与治疗,3~4个月后疼痛消失.2008-1-10松动的牙冠自行脱落,而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957.
输血科是医院病区内各临床科室用血的供应中心,负责血液储备、保存,交叉配血的安全保障管理工作。医护人员由于职业性接触血液及血液制品,是获得性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感染的高危人群。其工作职能决定了发生医源性感染危险存在于工作过程中。认真落实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职业防护措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58.
科研档案在科研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研档案是科技活动的真实记录,严格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在科研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以保证科研工作的准确性和科研记录的完整性,利于基础资料的保存并使其发挥应有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959.
目的研究阐述小肠粘连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引发小肠梗阻的机制、小肠粘连及其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患病组30个病例采集临床资料,进行X线造影检查明确粘连部位和类型,同时在X线透视引导下松解小肠的粘连,治愈引发的小肠梗阻,总结X线下松解小肠粘连方法。结果 X线稀钡剂全消化道造影检查发现粘连部位45处,最多一例有4处粘连;膜状粘连30处,带状粘连10处,肠壁与肠壁粘连35处,肠壁与腹壁粘连10处,肠袢间肠袢疝5例,粘连肠袢锐角形成35处。X线下松解小肠膜状粘连30处,还纳肠袢间肠袢疝5例,治愈小肠梗阻20例,10处带状粘连未能松解,缓解带状粘连肠梗阻3例,7例外科手术治疗。本研究组病例治愈率为66.67%,无并发症。结论腹部手术、创伤、炎症是引发小肠粘连的主要原因;引发粘连性不全性小肠梗阻的主要机制是粘连肠袢锐角形成,粘连肠袢间肠袢疝的形成;腹胀、腹痛、呕吐、排气不畅、呈间歇性发病、阵发性发作是粘连性不全性小肠梗阻的主要临床表现;X线稀钡剂全消化道造影是有效的诊断方法;X线透视引导下能够松解粘连疏松的膜状粘连,还纳粘连肠袢间肠袢疝,立刻解除肠袢的锐角,立竿见影地治愈粘连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960.
目的探讨妊娠期黄疸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及预后。方法分析妊娠期发生黄疸为主要特点的37例住院患者。结果妊娠期黄疸主要见于病毒性肝炎、妊娠胆汁淤积综合征(ICP)、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结论妊娠期发生黄疸的上述3种疾病均易发生低蛋白血症。妊娠期肝病临床表现符合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病例,死亡率明显低于非妊娠期肝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