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01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8篇
  2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观察归肾丸联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卵巢早衰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雌孕激素序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归肾丸。疗程为6个月经周期。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内分泌水平、TNF-a及IL-2水平的变化;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治疗前后双侧卵巢PSV、PI及R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后,2组血清FSH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E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TNF-α及IL-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双侧卵巢PSV、PI及R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归肾丸联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卵巢早衰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显著改善卵巢早衰患者围绝经前后不适症状,改善血清内分泌水平及患者的卵巢血供,改善卵巢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制中文版印度视功能量表(IND-VFQ-CN-33),评价其在中国白内障人群中的测量特性,并初步分析白内障患者术前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对IND-VFQ-33量表进行标准的翻译、回译和跨文化调试后,选取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确诊的白内障住院患者293例进行调查,其中45例患者用于评估2名调查者信度。通过Cronbach′s α系数分析量表的内部一致性;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评定者间信度;内容效度指数评估内容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评估结构效度,评价量表的适用性、项目区分度及信度、效度。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条件下生活质量的差异,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双眼远视力情况下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中文版IND-VFQ-CN-33项目区分度好。内部一致性和评定者间信度较高,总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量表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84;结构效度的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8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7.62%。男性患者的心理评估子表得分高(t=-3.27,P<0.05),文盲患者的视功能子表(t=-3.03,P<0.05)和心理评估子表(t=-3.45,P<0.05)得分高。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双眼远视力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66~24.37,P<0.05)。结论IND-VFQ-CN-33在中国白内障术前人群中适用性好,具有较优的测量特性,可用于中国白内障术前人群的生活质量评估研究。白内障男性患者的心理方面生活质量下降较女性更加显著,文盲患者的视功能和心理方面生活质量下降较非文盲患者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儿童泌尿系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泌尿系感染患儿中段尿标本,男363例,女284例,年龄5 d~6岁,回顾性分析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结果检出病原菌647株,检出的前6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1.4%)、屎肠球菌(15.6%)、粪肠球菌(13.6%)、肺炎克雷伯菌(11.0%)、铜绿假单胞菌(7.6%)、真菌(3.6%)。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高达77.3%,对头孢唑啉、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分别为69.0%、57.6%,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率65%。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呈现100%耐药,对头孢唑啉、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分别为88.7%、54.9%,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在2.8%,ESBLs产生率53.5%。革兰阳性球菌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较低,未发现万古霉素菌株。结论大肠埃希菌为儿童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情况严重;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有效控制儿童泌尿系感染和减少耐药菌株产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4.
〔摘 要〕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究其护理对策。方法:对河南 宏力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8 月期间收治的 75 例急性 SAP 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医院 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75 例患者中有 10 例发生 感染,发生率为 13.33 %,均为呼吸道感染。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进行机械通气、进 行深静脉置管、留置腹腔引流管、留置导尿管、器官衰竭个数多、禁食时间长和改良计算机断层扫描严重程度指数 (MCTSI)评分高均是 SAP 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SAP 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 糖尿病、多项医源性侵入性操作、禁食时间长、MCTSI 评分高等因素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密切相关,临床中应该加 强对患者的防护,以避免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75.
76.
Fournier综合征即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疾病,多继发于肛门会阴部感染灶、手术创口等,多由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引起严重的会阴部急性蜂窝组织炎和会阴浅、深筋膜进行性坏疽,在筋膜层潜行性穿凿,并急剧恶化。Fournier综合征具有发病急骤、发展迅速、病情凶险、局部组织可广泛坏死、伴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等特点,由于感染严重而常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放疗病人营养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56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的放疗和护理,同时给予饮食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要求营养食堂或病人家属每天或隔天增加1份主食药膳和2份药粥.观察项目包括简易营养评价(MNA)、体格测量、生化检测及放疗不良反应评价.[结果]观察组放疗第4周和放疗结束的营养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放疗结束的各项营养指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放疗第2周、第4周及放疗结束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少(P<0.05).[结论]合理的营养干预对于减少头颈部肿瘤病人放疗的不良反应,提供机体对放疗的耐受力,改善营养状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8.
检索相关文献,就躯体形式障碍中的未分化型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标准、流行病学特征、治疗方案以及临床常用的心理疗法做一综述.以期社会及非精神科专业人员早日识别,使患者及时得到救治,同时也为临床的护理工作者提出实施心理治疗的一种可能性,最终达到提升护理质量、增加临床疗效、节约医疗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79.
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重症卒中患者的一种重要手段,但长期气管切开套管留置易造成多 种并发症,及早康复介入可促进患者早期拔管。本文从呼吸功能康复、吞咽康复、说话瓣膜的使用、 气道及套管的循证护理管理和一般支持治疗方面对促进卒中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的康复治疗进展进 行了归纳总结,为提高临床卒中患者拔管率提供参考。气道廓清技术、呼吸肌训练、运动训练和体位 管理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直接与间接吞咽功能训练、唾液的管理和咽腔电刺激可改善患者吞咽功 能;说话瓣膜的合理使用可促进患者早日拔管;对气道进行气道湿化、气囊管理和吸痰护理,对套管 进行合理的固定与清洁消毒等,可减少并发症,防止感染;稳定患者病情,给予良好的营养支持和心 理康复等一般支持治疗,可提高拔管成功率。虽然目前对卒中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的康复治疗并无统一 标准,但是多学科合作的综合性康复治疗可提高患者拔管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0.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结核病控制项目治疗方案对结核病患者肝损害的情况,掌握防治对策,促进结控项目方案顺利实施.方法 对结核病控制项目涂阳病人478例应用抗结核病药物致肝损害144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出现消化道症状和肝功能改变的病人发生在1月内占65.3%(94/144例),发生在2月内占88.9%(128/144例).轻度肝损害病人继续原治疗每7~10天行临床及实验室复查.中度或重度肝损害则停用一切抗结核药物或调整原治疗方案,同时加强保肝治疗.144例中放弃治疗2例,余者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完成抗结核治疗140例(97.2%).结论 肝损害是抗结核药物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掌握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确保抗结核治疗方案顺利完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