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15篇 |
免费 | 290篇 |
国内免费 | 15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7篇 |
儿科学 | 63篇 |
妇产科学 | 28篇 |
基础医学 | 159篇 |
口腔科学 | 43篇 |
临床医学 | 924篇 |
内科学 | 307篇 |
皮肤病学 | 22篇 |
神经病学 | 106篇 |
特种医学 | 77篇 |
外科学 | 318篇 |
综合类 | 2028篇 |
预防医学 | 579篇 |
眼科学 | 26篇 |
药学 | 651篇 |
16篇 | |
中国医学 | 728篇 |
肿瘤学 | 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3篇 |
2023年 | 155篇 |
2022年 | 175篇 |
2021年 | 217篇 |
2020年 | 191篇 |
2019年 | 166篇 |
2018年 | 147篇 |
2017年 | 113篇 |
2016年 | 97篇 |
2015年 | 120篇 |
2014年 | 305篇 |
2013年 | 330篇 |
2012年 | 367篇 |
2011年 | 343篇 |
2010年 | 297篇 |
2009年 | 313篇 |
2008年 | 312篇 |
2007年 | 240篇 |
2006年 | 232篇 |
2005年 | 226篇 |
2004年 | 245篇 |
2003年 | 166篇 |
2002年 | 153篇 |
2001年 | 146篇 |
2000年 | 156篇 |
1999年 | 131篇 |
1998年 | 75篇 |
1997年 | 72篇 |
1996年 | 60篇 |
1995年 | 50篇 |
1994年 | 82篇 |
1993年 | 49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47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36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4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应用核糖核酸测序(RNA-seq)技术探讨马尔尼菲篮状菌(TM)致小鼠脑皮层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1)将1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TM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5只/组)后,分别经尾静脉注射TM分生孢子悬液、生理盐水。将BV2细胞和N2a细胞均随机分为TM感染组和空白对照组,TM感染组加入TM分生孢子悬液,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培养液。(2)建模成功后,取小鼠脑皮层组织进行RNA-seq后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EGs);采用R 4.1.2软件对DEGs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等。取两组小鼠脑皮层组织及两组BV2细胞、N2a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富集通路相关DEGs、促炎因子进行体内体外验证。结果 (1)共获得871个DEGs,其中上调基因373个、下调基因498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显著性最大的通路为氧化磷酸化通路(Q=9.60×10-3),基因数目比例最大的通路为神经退行性病变-多种疾病通路;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EGs主要涉及细胞因子产生的正向调节、突触组织等生物学过程和组...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分析白内障患者发生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白内障患者抑郁症发生风险预警平台。方法 选取476例白内障患者,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心理健康组和抑郁症组。使用基线信息采集表收集患者的基线信息,将基线信息指标纳入随机森林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白内障患者发生抑郁症的影响因素。根据获得的影响因素构建白内障患者抑郁症发生风险模型,并使用列线图对模型进行可视化,采用一致性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正曲线来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和稳定性。使用R软件的Shiny包搭建白内障患者抑郁症发生风险预警平台。结果 476例白内障患者中,共有49例患者被诊断为抑郁症。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分析筛选得到6个重要特征变量,包括年龄、烟酒史、入院时的视力水平、白内障并发症、就诊陪护、性别。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入院时的视力水平、就诊陪护、白内障并发症是影响白内障患者抑郁症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根据上述5个独立危险因素及其相关系数构建白内障患者抑郁症发生风险预警模型,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783,ROC曲...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耳后入路行腮腺区域性切除的可行性及美容效果。方法:对31例腮腺下极浅叶良性肿瘤(多形性腺瘤15例,沃辛瘤11例,基底细胞腺瘤2例,脂肪瘤2例,淋巴管畸形1例)患者,采用耳后入路行腮腺区域性切除。结果:全部患者的腮腺病变被完整切除,切口愈合良好,无面神经下颌缘支麻痹,无涎液潴留、涎瘘发生及Frey征出现。经6个月~5年(平均26个月)追踪复查,肿瘤无复发,切口瘢痕隐蔽,美容效果非常好。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耳垂麻木,随访3个月后,麻木消失。结论:经耳后入路切除腮腺良性病损是可行的,可获得较理想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更有利于促进结直肠癌术后康复的围手术期饮食方案。方法将8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新方案组40例,采用改进的围手术期饮食方案。常规组40例,采用常规围手术期饮食方案。结果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术后并发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方案组患者麻醉前饥渴感发生率少于常规组,前者的术后胰岛素水平低于后者,肠功能的恢复时间早于后者,且术后住院时间缩短,上述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饮食方案可以有效减轻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主动脉缩窄矫治术后近、中期血管结构与功能改变.方法 选取20例确诊主动脉缩窄(CoA)并行手术矫治的患儿(CoA组),其中单纯性主动脉缩窄6例,复合性主动脉缩窄(合并其他心内畸形)14例;同期20例单纯室间隔缺损(VSD)患儿(VSD组)作对照,均于术前至术后1年监测血压,超声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20例健康儿童(健康组)进行1年的随访.结果 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3组均无高血压临床表现.CoA组的颈总动脉IMT[(0.47±0.10) mm,(0.49±0.10) mm、(0.57±0.07) mm、(0.61±0.07)mm]均高于同期的VSD组[(0.41±0.11) mm,(0.43±0.11) mm,(0.51±0.08) mm,(0.55±0.08) mm]与健康组[(0.40±0,09) mm、(0.42±0.11) mm、(0.50±0.08)mm、(0.57±0.08)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A组的肱动脉FMD[(5.46±1.51)%、(5.71±1.88)%、(5.42±1.69)%、(5.27±1.02)%]均明显低于VSD组[(6.69±1.45)%、(6.66±1.21)%、(6.81±1.03)%、(6.43±1.34)%]和健康组[(6.59±1.84)%,(6.84±1.41)%、(6.91±1.31)%、(6.56±1.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述两个指标在VSD组与健康组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主动脉缩窄矫治术后患儿仍存在血管结构和内皮功能异常,提示手术纠治主动脉缩窄后血管损害持续存在,可能是主动脉缩窄矫治术后患儿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于健康儿童的原因. 相似文献
76.
包皮成形术对早泄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早泄是一种最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 ,有资料表明发病率最高达 75 %。但大多数的研究表明早泄的发病率是 14%~ 4 1% [1] 。我们根据阴茎包皮的解剖结构特点以及性反射机理 ,自 1996年开始采用包皮成形术 ,使射精潜伏期延长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 :①符合美国泌尿外科学会 (AUA) [2 ] 早泄的诊断标准 ;②已婚或同居、有稳定和规律性生活的男性 ;③无勃起功能障碍和严重的肝肾疾病 ;④自愿进行包皮及系带成型手术治疗观察。自 1996年 7月~ 2 0 0 2年 7月 ,我科共收治门诊治疗的早泄病人 11…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ICU患者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不同时段非计划性下机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CRRT患者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行CRRT的107例患者,统计CRRT非计划性下机例次,并分析相关因素。结果107例患者共行CRRT 408例次,其中非计划性下机304例次,发生率74.51%,CRRT非计划性下机的时间为(24.41±11.50)h。其中24h内下机172例次(56.58%),其受血泵速度、PT值、血小板值影响;超过24h无明确诱因下机132例次(43.42%),其受血泵速度、APTT值、抗凝方式、PT值及血小板值影响。结论 CRRT非计划性下机多发生在24h内,24h内非计划性下机与血流速、PT值、血小板值有关,同时与医护人员的操作密切相关;超过24h非计划性下机与血流速、APTT值、抗凝方式、PT值、血小板值有关。ICU科室应加强相关制度制定及医护人员专科培训,提高CRRT相关操作能力与知识水平,排除和及时处理各种报警,避免体外循环凝血,保证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通畅。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双梅花针互嵌远端分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中下段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初步疗效。方法应用双梅花针互嵌远端分叉内固定临床治疗股骨干中下段骨折23例。结果术后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以上,疗效满意。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结论本法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设计合理、术中不接触放射线,固定牢固等优点。本法扩大了髓内钉固定股骨干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79.
重睑成形术后睑粘连畸形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临床上常见的由于重睑成形术失误所遗留的严重畸形,尤其表现为重睑线异常宽阔,上睑凹陷粘连并伴有眼轮匝肌下脂肪垫不足者,探索一种能有效改善外观畸形的简便方法。方法在原畸形的重睑切口线痕迹下设计新的重睑线,去除其间的多余皮肤,彻底松解眼睑内组织粘连,切除异常的瘢痕组织,将移位的眼睑结构彻底复位,分离眼轮匝肌下脂肪垫并将其形成蒂在上方的脂肪瓣,在不影响此脂肪瓣血运的前提下,将其向内下旋转达睑板上缘的合适位置固定,充填上睑的腔隙,若仍有残余空间,可以在进行确定重睑皱襞外形及缝合上下缘皮肤的操作后,行自体游离颗粒脂肪进行最后的补充。结果2年中对42例(共80只眼)重睑成形术后上睑粘连畸形进行治疗,其中32例为只应用眼轮匝肌下脂肪垫形成脂肪瓣充填矫正,10例另加颗粒脂肪注射补充,随访30例(共60只眼),外观改善显著,多数受术者十分满意。结论此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调查分析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为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为预防类似事件提供经验。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现场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参加宴席用餐人数158人,发病23人,罹患率14.56%;临床症状符合细菌性食物中毒表现,13例病例肛拭子副溶血性弧菌阳性,3例病例肛拭子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1份呕吐物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剩余食物扣肉、叉烧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结论该事件为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今后应通过电视广播、新媒体等方式对农村地区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同时加强农村自办宴席的监管,减少此类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