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6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33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94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654篇
内科学   119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9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11篇
综合类   924篇
预防医学   360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478篇
  14篇
中国医学   338篇
肿瘤学   7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227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管花苷B对抗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肉苁蓉提取物管花苷B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并用荧光酶标仪测定caspase-3的活性。结果:100 μmol·L-1 H2O2处理细胞24 h显著降低细胞的存活率;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率达48.0%;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及caspase-3的活性显著升高;而线粒体膜电位却明显降低,红/绿荧光强度的比值由正常的5.97降低为0.41左右。而预先给予1、10或100 mg·L-1浓度的管花苷B处理细胞12 h,可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并可有效抑制DNA ladder的发生;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分别降低到30.9%、18.3%和6.2%;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管花苷B可明显降低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并可逐渐恢复线粒体的高能量状态;caspase-3的活性不断降低,并呈现了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管花苷B能显著地抑制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其神经细胞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维持线粒体膜电位的高能状态和抑制caspase-3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2.
背景:颈总插线法和颈外插线法制备的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是脑缺血临床前研究常使用的模型,但既往关于2种插线方法在模型制备难易度、缺血性脑损伤中微循环灌注量的差异及其相关机制的对比研究较少。目的:比较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插线制备的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在模型制备难易度以及微循环灌注量的差异。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颈总动脉插线组和颈外动脉插线组分别应用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插线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假手术组大鼠麻醉后除不结扎血管和插入线栓,其他操作与上述2种方法相同。记录各组大鼠插线时间、插线成功率、模型术后死亡率以及造模成功率。插线后采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观察大鼠缺血90 min内和再灌注90 min内缺血半球脑血流灌注量以及缺血半暗带血管直径的变化;LONGA法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分别评价术后2,24,48,72 h大鼠神经功能缺缺损情况;TTC染色法、干湿质量法以及伊文思蓝染色法分别计算术后72 h大鼠脑梗死率、脑组织含水量以及血脑屏障通透性;ELISA法检测大鼠术后72 h血清内皮素1、降钙素基因肽、环磷酸腺苷、前列腺素E2和一氧化氮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1)与颈外动脉插线组相...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片和VE对于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比较,对35例中年女患者(37~53岁)口服复方丹参片和VE1个月,服药前后,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及临床病症前后对比。结论口服复方丹参片和VE胶囊可治疗颈椎病,特别是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血小板衍生性生长因子(PDGF)对人胚成骨样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4组,每组6孔,每组分别加入浓度为0.1ng/ml、1ng/ml、10ng/ml、100ng/ml的PDGF,每组均设空白对照,在实验后第1、3、5、7天分别检测人胚成骨样细胞3H-TdR和3H-Proline的掺入量,以及碱性磷酸酶合成量。结果:PDGF对人胚成骨样细胞的DNA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0.1~10ng/mlPDGF刺激成骨样细胞合成DNA的作用最强,PDGF对人胚成骨样细胞胶原蛋白和碱性磷酸酶合成没有明显的促进和抑制作用。结论:PDGF在骨形成过程中不起主要作用或需与其它因子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86.
MEBT/MEBO救治成批瓦斯爆炸伤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总结近8年来我们救治成批瓦斯爆炸伤的临床救治情况,探讨方便、经济、临床效果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使用烧伤湿性医疗技术(MEBT/MEBO),治疗69例因瓦斯爆炸伤患者的诊疗过程。结果:痊愈64例,死亡5例。结论:1.救治体系的建立,伤员的合理分组。2.早期病情的判断,及时的处理创面。MEBT/MEBO治疗成批瓦斯爆炸伤是一种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7.
目的 研究清开灵注射液中非胆酸成分对胆酸(CA)和异去氧胆酸(HDCA)药代动力学过程及在主要脏器分布的影响,以阐明清开灵注射液的药理作用.方法 实验动物分2组,清开灵注射液(10ml·kg-1)组和单用相同剂量的CA/HDCA组,给药前小鼠禁食不禁水12h,眼眶微量采血20μl,直接沉淀蛋白振荡后离心,取上清进样检测.取心、肺、肾、脑清洗后用滤纸吸干称量,用1∶4匀浆后离心取上清,处理方法同血样进样检测.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血和组织样品中的CA和HDCA的含量.结果 CA和HDCA在全血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线性范围为4~4 000 μ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最低检测浓度为2μg·L-1,日间和日内精密度的RSD均<5%.比较复方中和单用时CA和HDCA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在主要组织(心、肺、肾、脑)中的分布,清开灵注射液中的CA和HDCA的AUC、MRT、T1/2β、V均明显高于单用时(P<0.05),CL明显低于单用时(P<0.05);清开灵注射液中CA和HDCA的分布明显优于单用CA/HDCA,CA和HDCA在组织中的分布特点为:C肺>C肾>C心>C脑.结论 本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适用于胆酸类化合物的体内过程研究;清开灵注射液中非胆酸成分可延长胆酸成分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和促进胆酸成分在组织中的分布;CA和HDCA在脑中浓度低说明其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复方制剂中多种成分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8.
本文对药物代谢动力学在药物研发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行综述。从药物代谢动力学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新药研发、药理学、中药现代化、毒理学和临床药理学研究等应用领域,详细介绍了药物代谢动力学在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9.
目的:骨髓中包含的间质前体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被许多细胞因子诱导分化为软骨。采用基因转染技术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2对体外培养的骨髓间质前体细胞向软骨分化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12/2007-01在中日友好医院临床研究所骨科实验室完成。①骨髓标本来源于6名志愿者,对治疗及实验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志愿者局麻下行骨髓穿刺,抽取7.0~10.0 mL骨髓抗凝,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骨髓间质前体细胞,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技术,将pcDNA3.1(+)TGF-β2载体导入骨髓间质前体细胞中,体外单层培养。③实验评估:利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2和软骨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①转染后48 h,可检测到明显的转化生长因子β2 mRNA表达,Ⅱ型胶原A1和Aggrecan mRNA均有轻微表达;转染后4周,转化生长因子β2 mRNA表达稍有降低,Ⅱ型胶原A1和Aggrecan 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②转染后48 h和4周,间质前体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均有转化生长因子β2蛋白的表达。③转染后48 h部分细胞显示Ⅱ型胶原蛋白免疫组化阳性信号,转染后4周Ⅱ型胶原蛋白阳性细胞数增加。 结论:pcDNA3.1(+)/TGF-β2真核表达载体在骨髓间质前体细胞内可获得短暂和长期表达。在单层培养的情况下,骨髓间质前体细胞可被转化生长因子β2诱导向软骨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90.
在对不同人群中的麻风血清流行学进行了研究,样本取自江苏宝应、高邮,陕西城固、桔园,湖南桑植、城步,湖北天门、建始,辽宁本溪和美国芝加哥等地,共5861份,其中包括各型麻风病人55例、家内接触者(HC)1083例、配对随机人群(MRP)452例、随机人群(RP)3171例和正常人(NC)380例。正常人采自麻风流行区的(ENC)95例,非流行区的(NNC)285例。除辽宁本溪用 Ms—ELISA 筛选外,其余各地均用 PGL—I—ELISA。结果:1.PGL—I—ELISA 的阳性率(PR):在 HC 为18.5~26.1%,平均21.9%,在 MRP 为20.8%,RP 为15.6%,ENC 为7.4%,NNC 为0~2.4%;用 Ms—ELISA 筛检的,HC的 PR 为28.6%,RP 为10.7%。PR 的顺序为 HC≈MRp>RP>ENC>NNC。2.在各型麻风及 HC 的阳性者血清中,IgA 与 IgM 的趋势一致,从 HC→LL 呈渐升之势,但 IgM 明显高于 IgA;IgG 与 IgM 水平呈相反交叉趋势,即在 BT/TT IgG>IgM,在 LL/BL IgM>IgG,在 HC IgG 亦略高于 IgM。3.在 HC 中 PR 之相对值女>男,统计学上无差别;6~50岁的 HC 之 PR 高,15~25岁组为高峰;与 MB 接触的 HC 的 PR 高于与 PB 接触的 HC,MB/PB≈2。接触患病父母的子女的 PR 明显高于其余,其次为夫妻之间,其它接触关系相近;双亲均为 MB 的与一方为 MB 另一方为 PB 的,结果无差异,但与双亲为 PB 的有明显差异;双亲中仅一方为麻风的(MB 或 PB),接触 MB 的 PR 明显高于接触 PB 的。接触者的性别等的影响,尚不能确定。总之,接触者的年龄、被接触者的病型、HC 之血缘关系、接触的密切程度和机体抵抗力等因素可能对 PR 的高低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