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对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胆管插管难度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93例术前行MRCP检查的ERCP患者,根据ERCP胆管插管难易程度将患者分为ERCP胆管插管困难组(A组,30例)和非困难组(B组,63例).对两组患者MRCP图像上相关解剖学指标(包括胆总管直径、胰管直径、胆胰管汇合角度、胆胰管汇合点与十二指肠内壁间距、胆胰管末端间距)进行观察和测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MRCP图像上述解剖指标数据的差别,探讨其对ERCP胆管插管难度预测的价值.结果:ERCP胆管插管成功率为98.92%.两组患者MRCP上胆总管直径、胆胰管汇合角度存在差异(4.48±1.27 vs 6.73±2.32;25.89±14.40 vs 43.37±24.88,P<0.05),而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胰管直径、胆胰管汇合点与十二指肠内壁间距、胆胰管末端间距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CP胆管插管难度与MRCP图像上胆总管直径、胆胰管汇合角度有相关性(P<0.05),而与胰管直径、胆胰管汇合点与十二指肠内壁间距、胆胰管末端间距无相关性.结论:ERCP术前常规行MRCP检查对判定ERCP胆管插管难易程度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直肠应用消炎痛栓预防胆总管结石病人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的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胆总管结石病人113例随机分为2组,预防组60例,对照组53例。预防组术前1h给予消炎痛栓100mg塞肛,对照组不给予消炎痛栓。测定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6、24h血清淀粉酶水平,观察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结果预防组ERCP术后6、24h血清淀粉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31、-2.20,P%0.05)。预防组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902、5.316,P〈0.05)。结论直肠应用消炎痛栓可以预防胆总管结石病人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糖尿病胃轻瘫(DGP)病人血浆胰高糖素样肽=1(GLP-1)水平对固体胃排空的影响.方法 应用放射性核素法对55例2型糖尿病病人及15例正常人(NC组)进行固体胃半排空时间(T1/2)测定.根据T1/2结果将糖尿病病人分为胃排空时间正常的DM组和胃排空延迟的DGP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空腹及餐后30、...  相似文献   
44.
目的比较两种引流方法对胆管结石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63例接受ERCP治疗的胆管结石病人随机分成3组,A组88例采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B组86例采用经内镜胆管内引流术(ERBD)治疗,C组89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记录3组病人ERCP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及胆管感染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ERCP后胰腺炎发生率为1.1%,B组为1.2%,C组为11.2%;A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为8.0%,B组为9.3%,C组为22.5%;A组胆管感染发生率为1.1%,B组为1.2%,C组为9.0%。A、B组以上3种并发症发生率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491~7.744,P0.05)。3组均无穿孔、出血、死亡等并发症。结论 ENBD或ERBD可减少胆管结石ERCP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作用相近。  相似文献   
45.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SP、SPR和D5-HT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回盲部肠黏膜P物质(SP)、P物质受体(SPR)及5-羟色胺(5-HT)的改变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其在IBS病理、生理机制中可能的作用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IBD患者回盲部黏膜组织切片的SP与SPR进行染色,5-HT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软件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BS组SP的阳性强度均值、阳性面积均显著增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6.463,P<0.05),其中IBS-D和IBS-C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Q=4.231、3.463,均P<0.01);IBS组和对照组相比,回盲部黏膜SPR、5-HT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均P<0.05),且SPR和5-HT密切相关(r=0.1579,P<0.05).结论:SP、SPR及5-HT相互作用在IBS内脏高敏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肠道感染对IBS患者结肠黏膜SP,IL-2,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77例IBS患者(PI-IBS组26例,非PI-IBS组51例)及30例对照者,结肠镜下活检降结肠和直肠黏膜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其肠黏膜SP与IL-2,IFN-γ的表达情况.结果:PI-IBS患者结肠黏膜SP的表达高于非PI-IBS患者(t=2.321,2.452,2.414,2.520,P<0.05)和对照组(t=3.623,3.722,3.454,3.561,P<0.01);PI-IBS患者结肠黏膜IFN-γ和IL-2阳性率表达高于非PI-IBS患者(χ2=10.010,9.892,9.984,10.152,P<0.05)和对照组(χ2=13.781,13.890,14.012,13.931,P<0.01);IFN-γ和IL-2阳性表达的PI-IBS患者结肠黏膜SP表达高于非PI-IBS患者(t=2.182,2.230,2.194,2.174,P<0.05)和对照组(t=2.202,2.220,2.301,2.252,P<0.05).非PI-IBS患者结肠黏膜IFN-γ和IL-2阳性SP的表达者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感染可能通过肠黏膜神经-免疫/炎症系统的改变参与了IBS的发病.  相似文献   
47.
肠道急性感染后,肠功能紊乱的发生率增高,并伴随肠黏膜某些免疫细胞(如肥大细胞)的增多以及一些炎性递质表达的增高,因此,感染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致病因素之一。在随机调查的IBS病人中,有6%~17%的病人认为自己的症状起始于肠道感染。现将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二甲基硅油散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拟行结肠镜检查的400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口服磷酸钠盐口服液,实验组在口服磷酸钠盐口服液的基础上加用二甲硅油散,观察病人肠道清洁效果以及肠道内泡沫存在情况。结果两组肠道清洁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肠道内无泡和少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8.39,P0.01)。结论二甲基硅油散去除黏膜泡沫效果显著,服用方便,可应用于结肠镜术前肠道准备中。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比较开胸术后硬膜外镇痛和肋间神经冷冻的短期镇痛效果以及慢性疼痛发生率。方法:87位择期后外侧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组(E组,n=46)和肋间神经冷冻组(C组,n=41)。术毕E组接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泵。C组于关胸前行切口、上下各一肋间以及胸引管处肋间神经冷冻(-70℃,90s)。记录术后3天内NRS评分、镇痛满意度、副作用。电话随访术后12个月内慢性疼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3天内疼痛评分和镇痛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E组皮肤瘙痒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P<0.01)。C组在术后3、6、12个月时总体慢性疼痛发生率和触诱发痛发生率均高于E组,其中触诱发痛发生率在术后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胸术后硬膜外镇痛能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但硬膜外吗啡皮肤瘙痒发生率高。肋间神经冷冻有可能增加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其推广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