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冯艺  鞠辉 《中国医刊》2005,40(4):8-9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疼痛以及疼痛所带来的问题有了进一步深入认识,国内许多医院建立了疼痛治疗部门。但人们也渐渐认识到慢性疼痛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并不是一个学科或一个部门能够覆盖和解决得了的。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制定了有关建立不同层次的疼痛治疗机构的标准和要求,现编译如下,希望能为我国各级医院的疼痛治疗机构的建立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肠道感染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结肠黏膜P物质(SP)、Th1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经结肠镜钳取77例IBS(20例感染后)患者及30例对照者的降结肠和直肠黏膜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肠黏膜SP与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的表达情况。结果IBS伴腹泻型患者结肠黏膜SP、IFN-γ和IL-2表达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后IFN-γ和IL-2阳性的IBS伴腹泻型患者结肠黏膜SP表达与对照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感染后IBS患者结肠黏膜IFN-γ和IL-2阳性SP表达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增加趋势。结论感染可促进SP表达增加,进而促使Th1细胞因子表达上调。感染可通过黏膜免疫/肠神经系统改变参与IBS发病。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大球囊扩张术(EPLBD)联合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胆总管大结石病人109例随机分为EPLBD+EST组(58例)和EST组(51例),比较两组结石取净率、一次取净率、机械碎石使用率、操作时间、X线照射时间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EPLBD+EST组结石取净率、一次取净率、各并发症发生率与EST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EPLBD+EST组机械碎石使用率低于EST组,差异有显著性(χ2=3.976,P<0.05);EPLBD+EST组平均操作时间、术中X线照射时间均短于EST组,差异有显著意义(t=2.704、2.582,P<0.05)。结论 EPLBD联合EST是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胆总管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培养病原菌分布, 以期指导临床优化抗生素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3月30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治疗的753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 抽取胆汁进行细菌培养、菌株种类鉴定和药敏试验, 分析胆汁病原菌的分布、变化趋势和耐药情况。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7至2021年, 753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培养总阳性率为90.17%(679/753)。2017至2021年胆汁培养阳性率分别为82.05%(64/78)、88.81%(119/134)、88.03%(125/142)、93.87%(199/212)、91.98%(172/187), 各年份间的胆汁培养阳性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8, P=0.029);2017年胆汁培养阳性率低于2020和2021年,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43、5.57, P=0.002、0.018);其余年份间胆汁培养阳性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胆汁培养结果呈阳性的679份胆汁标本中, 共检出病...  相似文献   
25.
麻醉学住院医师培训制度是培养合格麻醉学医师的保证.由于我国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制度起步较晚,与北美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需要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经验,不断提高我国麻醉学医师的全面能力.本文从住院医师培训概况,住院医师培训基地标准,住院医师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和考核方式,住院医师培训后分配去向,以及住院医师培训过程中对教学意识、表达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对中国与北美的麻醉学住院医师培训制度进行了怂详细的比较;最后,总结了7名中国麻醉学医师在加拿大进行临床麻醉学专科进修的情况.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肥大细胞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syndrome, IBS)发病机制的影响, 为今后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方面分析研究IBS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用兔抗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多克隆抗体, 测定染色阳性的CGRP, 用特殊染色的方法测定染色阳性的肥大细胞.结果: 四型IBS与对照组肠黏膜肥大细胞的数目相比在回盲部的分布不同( t = 11.8, 6.8, 2.5,12.2, P<0.05或0.01); 在乙状结肠部位只有腹泻型不同( t = 2.1, 0.01< P<0.05). IBS腹泻型患者回盲部、乙状结肠部肠黏膜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神经肽纤维强度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强(11.13±1.3 vs 7.9±1.5, 9±2.1 vs 7.5±1.2, P<0.05或0.01). IBS回盲部黏膜中肥大细胞数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神经肽纤维强度的表达呈正相关( r = 0.7, P<0.01).结论: 肥大细胞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IBS的发病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调查分析青岛地区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门诊1BS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症状和微生态制剂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表.结果 (1)PI-IBS患者中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2倍,与非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non-PI-IBS)相近;(2)PI-IBS与non-PI-IBS患者都以脑力劳动者居多;(3)PI-IBS与non-PI-IBS患者的消化系统以外的伴随症状中,以躯体性不适为主的表现(疲劳、头痛、头晕、背痛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5,P>0.05),而以精神性不适为主的表现(紧张、多疑、抑郁、焦虑等)PI-IBS要明显多于non-PI-IB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7,P<0.05);(4)PI-IBS的肠道菌群失调率明显高于non-PI-IBS患者;(5)PI-IBS患者在双歧三联活菌治疗1个月后,生活质最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P<0.01),而non-PI-IBS患者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P>0.05).结论 青岛地区PI-IBS与non-PI-IBS的某些临床特点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8.
临床发现,约1/3的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患者在其患病前曾有急性胃肠道感染史;部分被肠道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的患者,在病原体已清除及黏膜炎症消退后,可发生IBS样的症状,称之为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ostinfectiou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Pl-IBS)~([1]).  相似文献   
29.
肠道急性感染后,肠功能紊乱的发生率增高,并伴随肠黏膜某些免疫细胞(如肥大细胞)的增多以及一些炎性递质表达的增高,因此,感染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致病因素之一。在随机调查的IBS病人中,有6%~17%的病人认为自己的症状起始于肠道感染。现将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评价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和高尔基体蛋白73(GP73)诊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7例CHB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NGPTL2和GP7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血清ANGPTL2和GP73诊断CHB患者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效能。结果 15例CHBS3~S4期患者血清ANGPTL2和GP73水平分别为(9.1±2.4)ng/ml和(84.9±15.2) ng/ml,显著高于78例S1~S2期[分别为(6.7±2.3) ng/ml和(65.1±14.8) ng/ml,P<0.05]或24例S0期患者[分别为(4.4±1.4) ng/ml和(53.7±14.3) ng/ml,P<0.05];以肝组织纤维化大于等于S3为严重肝纤维化,分别以血清ANGPTL2水平等于8.6 ng/mL和9.6 ng/ml或血清GP73水平等于75.6 ng/ml和103.5 ng/ml为诊断严重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截断点, 结果ANGPTL2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严重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AUC与GP73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72,P=0.061;Z=0.328,P=0.743);ANGPTL2与GP73联合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严重肝纤维化的效能显著高于单指标诊断,即AUC联合检测>AUCANGPTL2(Z=3.310,P=0.001)或AUC联合检测>AUCGP73(Z=2.004,P=0.045),血清ANGPTL2与GP73联合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能与单指标诊断的效能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71,P=0.141;Z=1.575,P=0.115);采用血清ANGPTL2与GP73联合诊断肝纤维化的效能与基于4因子模型(FIB-4)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指数(APRI)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69,P=0.386;Z=0.492,P=0.623);血清ANGPTL2与GP73联合诊断肝硬化的效能与FIB-4或APRI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Z=1.834,P=0.067;Z=0.610,P=0.512)。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NGPTL2和GP73水平有一些变化规律,应用两者诊断肝纤维化分期有一些有意义的苗头,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