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明确急诊经应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病死率的影响。方法:637例经临床确诊的ST段上抬型、发病时间〈12h的AMI患者被分为急诊PCI(105例)、溶栓治疗(94例)、药物治疗(348例)三组,依据logistic回归方程高危AMI患者的P值,各组更分为高危、低危两个亚组。以Timi血流分级判断急诊PCI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开通、血栓、慢复流、无复流情况;记录住院期间临床事件;4周后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统计各组及亚组28天病死率。结果:PCI级IRA开通率为100%,支架率为99.0%。高危与低危两个亚组术中冠脉内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5.0%和20.0%;慢复流发生率分别30.0%和25.0%;无复流发生率分别4.0%和o.0%。临床事件中,三组及亚组间出血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组及其亚组心衰发生率显著高于PCI组和溶栓组及亚组(P均〈0.01);溶栓组及亚组心绞痛和再梗死发生率较PCI组和药物纽及亚组高(P〈0.05或P〈0.01);PCI组及其亚组住院天数明显短缩(P〈0.01);药物组及其亚组LVEF较PCI组和溶栓组及亚组下降(P均〈0.05);PCI组、溶栓组和药物组的28天病死率分别为0%、7.4%和18.7%(P〈0.05或P〈0.01),且死亡者均为高危亚组患者,溶栓组和药物组的高危亚组痛死率分别为10.4%和26.0%(P〈0.05或P〈0.01)。结论:急诊PCI较尿激酶静脉溶栓及单纯药物治疗AMI更能充分开通IRA,改善心功能,减少临床事件,短缩住院天数;可进一步降低高危AMI病死率。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比较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与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6例住院患者,9例植入双腔频率应答型起搏器(DDDR),17例植入心室按需起搏器或频率应答型心室按需起搏器(VVI或VVIR).用Swan-Ganz漂浮导管分别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26例患者全部在RVOT成功植入螺旋电极.与RVA起搏比较,RVOT起搏的每分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每搏指数(SVI)均明显增加(P<0.05).感知、起搏阈值、心室阻抗等起搏参数两者无明显差别;术后随访6~30个月,未见电极脱位.结论 采用螺旋电极行RVOT起搏,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传统的RVA起搏. 相似文献
33.
心电图诊断房颤合并Ⅱ°房室传导阻滞的探讨朱美君1史会忠1霍星2本钢总医院心内科1动态心电图室2(117000)房颤合并Ⅱ°房室传导阻滞(Ⅱ°AVB)的心电图诊断标准之一是房颤合并R-R间期≥15秒。我们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观察30例房颤病人其中出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