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5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外科学 | 10篇 |
综合类 | 22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2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10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背景:目前腰椎峡部裂引起滑脱的患者术中由于峡部裂,腰椎移位明显,局部解剖结构发生改变,给椎弓根定位造成困难,因此有必要找到新的定位方法来解决。
目的:通过腰椎峡部裂快速定位椎弓根螺钉位置,减少术中软组织显露,减少手术时间和出血量。
方法:通过解剖影像学正侧位测量,分析峡部裂部位与椎弓根中心的位置关系,以椎弓根中心向峡部裂作一垂线,测量L4及L5根弓根中心与峡部裂的距离。选择40例峡部裂伴腰椎滑脱患者,根据峡部裂来定位椎弓根螺钉,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置钉准确率,并与既往传统的AO置钉法对比分析。
结果与结论:L4及L5椎弓根中心与峡部裂的平均距离为(8.2±3.6) mm。利用腰椎峡部裂快速定位椎弓根螺钉位置,可减少术中软组织显露,减少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置钉过程中及置钉后未发现神经根损伤表现。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经椎板间隙入路,通过特制的工作通道在内窥镜系统辅助下,实施开窗减压,摘除突出髓核,探查神经根管。结果:完成手术625例,获得随访380例,优良率93%。结论:后路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并保持了腰椎生物力学稳定性等特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3.
44.
两种颈椎介入术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等离子刀髓核低温消融技术和经皮穿刺切吸术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对两种术式进行对比评价。方法:对6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行经皮等离子刀髓核低温消融技术和经皮穿刺切吸术,并随访其近期效果。结果:全部病例得以随访,最长36个月,最短6个月。优良率均90%以上,无任何并发症。结论:经皮等离子刀髓核低温消融技术和经皮穿刺切吸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行之有效的方法,技术简单,安全,微创,疗效肯定。等离子刀髓核低温消融术创伤更小,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45.
46.
47.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深圳市龙岗区南湾人民医院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2例,随机均分为2组(n=41)。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对比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优良率为87.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仅各自出现2例胃肠道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评价运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与直视下髓核切溶术相结合治疗多间隙颈椎病的效果及其优点。方法:对39例多间隙颈椎病患者,在对主要间隙进行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同时对次要间隙施行直视下的穿刺切吸、溶核。术后随访3个月~1年,并按JOA评定表评分。结果:优30例,良5例,有效4例,全部病人症状均得到改善。其中优良率89.7%。除与颈髓受压相关症状改善外,脑供血不足和上肢神经功能也有明显缓解。术后出现霍纳氏征1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咽部疼痛11例。结论:该术式既改善了多阶段颈髓受压、椎动脉供血不足和钩椎关节增生所引起的相应症状,又避免了过多的间隙被融合固定所造成的其它间隙过早退变的后果。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