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18篇 |
免费 | 381篇 |
国内免费 | 22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1篇 |
儿科学 | 42篇 |
妇产科学 | 23篇 |
基础医学 | 336篇 |
口腔科学 | 111篇 |
临床医学 | 1161篇 |
内科学 | 606篇 |
皮肤病学 | 67篇 |
神经病学 | 132篇 |
特种医学 | 24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647篇 |
综合类 | 2328篇 |
预防医学 | 751篇 |
眼科学 | 104篇 |
药学 | 820篇 |
20篇 | |
中国医学 | 881篇 |
肿瘤学 | 2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170篇 |
2022年 | 197篇 |
2021年 | 236篇 |
2020年 | 195篇 |
2019年 | 182篇 |
2018年 | 169篇 |
2017年 | 111篇 |
2016年 | 153篇 |
2015年 | 167篇 |
2014年 | 456篇 |
2013年 | 337篇 |
2012年 | 315篇 |
2011年 | 321篇 |
2010年 | 373篇 |
2009年 | 328篇 |
2008年 | 341篇 |
2007年 | 327篇 |
2006年 | 344篇 |
2005年 | 355篇 |
2004年 | 286篇 |
2003年 | 324篇 |
2002年 | 252篇 |
2001年 | 245篇 |
2000年 | 250篇 |
1999年 | 280篇 |
1998年 | 233篇 |
1997年 | 221篇 |
1996年 | 218篇 |
1995年 | 165篇 |
1994年 | 153篇 |
1993年 | 146篇 |
1992年 | 124篇 |
1991年 | 104篇 |
1990年 | 72篇 |
1989年 | 60篇 |
1988年 | 38篇 |
1987年 | 35篇 |
1986年 | 36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16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8篇 |
1976年 | 5篇 |
196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瘦素、胆囊收缩素、血脂与胆石类型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缩胆囊肽(CCK)、血脂、胆固醇与Gs和HS两类胆石病关系。方法比较检测339例胆囊结石(Gs),67例肝胆管结石(HS)病员,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leptin、CCK、胰岛素、肝功能、血脂、脂蛋白等,评价各检测指标间关系。结果GS组leptin、CCK、BMI、胆固醇、甘油三酯、白蛋白、GGT、APO-a显著高于HS组(P〈0.05);GS组内leptin与CCK、BMI、胰岛素、转氨酶、胆红素、胆固醇呈正相关(P〈0.05);HS组内leptin与CCK、BMI、胰岛素、转氨酶、胆红素呈正相关(P〈0.01),与白蛋白、APO-a呈负相关(P〈0.05)。结论Leptin参与调控脂质代谢,两类胆石Leptin、血脂等存在明显差别,从调控脂质代谢角度探讨Leptin在两类胆石中的作用可能对阐明胆石成因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检测IL-1β对ATDC5成软骨分化细胞miR-455-3p表达的影响,探索miR-455-3p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方法诱导ATDC5细胞成软骨分化后,予10 ng/ml的IL-1β刺激,在刺激4、12、24、48 h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455-3p、C/EBPβ和软骨特征性标记物的表达情况;并利用抑制剂IKK-NBD阻断NF-κB通路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1β作用下miR-455-3p的表达水平。结果在IL-1β作用下的ATDC5成软骨分化细胞中miR-455-3p、C/EBPβ和软骨退变标记物( MMP13、ADAMTS5)均上调,而软骨基质合成标记物( ACAN、COL2A1、SOX9)则下调,且后期更为明显;而IKK-NBD可抑制IL-1β诱导的miR-455-3p表达。结论 IL-1β可上调ATDC5成软骨分化细胞miR-455-3p的表达水平,且受NF-κB通路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保留颈丛的领式切口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9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在解放军第八五医院普外科行改良保留颈丛的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95例完整清扫Ⅱ、Ⅲ、Ⅳ、Ⅴ区淋巴结。保留锁骨上神经的中间及向内的分支等重要颈部结构。Ⅱa、Ⅱb、Ⅲ、Ⅳ、Ⅴa和Ⅴb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4.7%、12.6%、55.8%、82.1%、4.2%和14.7%。病人术后外耳、肩部、、锁骨下和颈外侧感觉均存在。结论:该改良术式既能完整清扫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有关的颈侧区淋巴结,又保留颈丛神经的大多数感觉功能,可作为替代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系统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不同的消化道吻合方式及相关辅助方法。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和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以及EMBASE等数据库中,关于PD手术后消化道吻合方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分析,提取围手术期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生胰漏、胆漏、出血、胃排空延迟、死亡率、再次手术以及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指标,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7篇RCT研究共计2504例病例纳入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胰胃吻合组术后胰漏和胆漏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胰肠吻合组(OR=0.60,95% CI:0.44~0.82,P=0.00; OR=0.33,95% CI:0.13~0.82, P=0.02)。胰肠吻合组中,胰管-黏膜吻合术与传统端端吻合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胰漏、再次手术和围手术期死亡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支架管引流组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胰漏、尤其是Ⅱ~Ⅲ级胰漏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无支架管引流组(均P<0.05)。结论 PD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推荐采用胰胃吻合,辅以外支架管引流。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癌(ICC)病人肝切除术后“教科书式结局”(TO)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TO评分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八一医院收治的261例行肝切除术的ICC病人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TO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的权重构建预测TO的评分模型。结果 261例ICC病人中,67例(25.7%)术后发生TO。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和T分期[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癌症分期]为术后TO的独立预测因素。依此4项因素构建的评分模型显示了较好的预测准确性,最佳截断值为-1.9分,其敏感度为67.2%,特异度为62.9%。一致性检验显示其预测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有着较好的一致性(χ2=1.350,P=0.853)。结论 基于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T分期4个因素建立的评分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ICC病人术后TO的可能性,即手术时间短、无肝硬化、肿瘤直径<5 cm的年轻ICC病人肝切除后获得TO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Wallis和Coflex棘突间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以及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棘突间固定系统治疗的L_(4,5)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5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25~67岁,平均43.3岁;腰椎管狭窄症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根据所采用的棘突间固定系统不同将患者分为Wallis组(33例)和Coflex组(22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腰痛和下肢痛进行评分;根据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腰椎功能;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手术前后手术节段和邻近节段活动度、椎间盘高度以及上位邻近节段Pfirrmann等级的变化情况。结果:5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8~72个月,平均60.4个月。术后48个月时,两组患者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和ODI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节段的活动度和椎间盘高度较术前均明显减小(P0.05),而上下邻近节段的活动度和椎间盘高度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椎间隙高度和活动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上位邻近节段Pfirrmann分级较术前差异不明显(P0.0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节段在术后1~3年复发,其中Wallis组3例,Coflex组1例,平均年龄35.2岁。结论:Wallis和Coflex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相同中期疗效,可延缓邻近节段退变,但不能阻止椎间盘突出的复发。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LED红蓝光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凝胶对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FCAD)患者皮肤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96例FCA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rhEGF凝胶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LED红蓝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状况,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经皮水分丢失(TEWL)、表皮油脂含量和表皮含水量,ELISA法检测血清干扰素-γ(IFN-γ)、免疫球蛋白-E(IgE)及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对照组为6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表皮油脂含量、表皮含水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EW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效果更优,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FN-γ、IgE及IL-4含量较治疗前、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D红蓝光结合rhEGF治疗FCAD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皮肤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低浓度布比卡因腰麻联合控制性补液对痔上黏膜环切术病人麻醉效果及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痔上黏膜环切术病人20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0.45%布比卡因+常规补液组(Ⅰ组)、0.45%布比卡因+控制性补液组(Ⅱ组)、0.25%布比卡因+常规补液组(Ⅲ组)、0.25%布比卡因+控制性补液组(Ⅳ组),每组各50例,观察4组病人麻醉效果及术后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 4组病人术中肛门松弛程度评分、直肠肛门牵拉反射评分、麻醉平面、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Ⅳ组病人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均短于Ⅰ组、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病人排尿费力、尿潴留发生率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Ⅲ组病人排尿费力、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Ⅰ组。结论不同浓度布比卡因腰麻均可在痔上黏膜环切术术中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在痔上黏膜环切术围术期行控制性补液,并采用低浓度布比卡因进行术中麻醉,可降低术后尿潴留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明确泛素E3连接酶(DTL)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克隆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提取3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中CD138+细胞后,以14例健康志愿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为对照,实时定量PCR检测DTL在mRNA水平的变化,并选取12例骨髓瘤患者和2例对照,Western blot检测DTL在蛋白水平的变化。同时,人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分为对照(CON)与DTL敲低(DTL-shRNA)组,感染10 感染复数 CON与DTL-shRNA病毒48 h,使用流式细胞仪确认慢病毒的感染效率、实时定量基因扩增荧光检测系统和Western blot确认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敲低效率,使用细胞增殖及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在随后的0、24、48、72、96 h的细胞数量变化,将CON与DTL-shRNA细胞培养于半固体培养基中,10 d后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大于50个细胞的克隆数量,并使用膜联蛋白 V/碘化丙啶双染法检测凋亡的变化,碘化丙啶染色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使用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NF-κB)通路中P65和抑制因子κBα(IκBα)磷酸化水平的改变、凝胶迁移实验检测NF-κB转录活性的变化。结果 健康志愿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与骨髓瘤患者CD138+细胞中,DTL的表达量分别为1.00±0.12 和 9.36±3.71(t=3.65,P=0.0024),DTL在骨髓瘤CD138+细胞中蛋白水平同样呈现过表达。RPMI8226感染CON与DTL-shRNA病毒48 h后,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的比率为90%,CON组与DTL-shRNA组DTL在mRNA水平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1 和 0.21±0.04(t=33.19,P<0.0001),在蛋白水平 DTL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2±0.13 和 0.11±0.02(t=5.399,P=0.0057)。CCK8检测CON组与DTL-shRNA组细胞增殖后显示0、24、48、72、96 h的细胞增殖倍数分别为1.00±0.03 比 1.00±0.02、2.19±0.28 比 1.47±0.13、3.50±0.14 比 2.24±0.19、5.43±0.41 比 3.08±0.14、7.42±0.17 比 4.29±013(F=24.58,P=0.001)。检测CON组与DTL-shRNA组的克隆形成后显示,DTL-shRNA组大于50个细胞的克隆不可见,CON与DTL-shRNA克隆形成数量分别为76±4比0(P<0.01),在细胞周期中,CON与DTL-shRNA组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28.61±8.64)%比(57.25±10.37)%(t=3.675,P=0.0213),细胞凋亡中,CON与DTL-shRNA组膜联蛋白 V+细胞比例为(3.21±0.89)%比(34.71±18.68)%(t=2.895,P=0.0443)。RPMI8226感染CON与DTL-shRNA慢病毒48 h后,CON与DTL-shRNA 磷酸化P65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2±0.14 和 0.82±0.11(t=6.81,P=0.0024),而P65的表达分别为0.25±0.04 和 0.24±0.08(t=0.19,P=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N与DTL-shRNA 磷酸化IκBα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9±0.03 和 0.13±0.02(t=2.882,P=0.0449),而IκBα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2±0.05 和1.01±0.06(t=17.52,P<0.0001)。凝胶迁移实验检测DTL-shRNA NF-κB转录活性进一步确定了DTL的下调抑制了NF-κB转录活性。结论 DTL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高表达,且DTL的下调抑制了细胞增殖,阻断了克隆形成,促进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而DTL对骨髓瘤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与NF-κB通路的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