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肝损害的作用。方法 66例60岁以上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肝损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入选患者采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常规方案治疗。对照组(n=31)护肝采用静脉滴注肌苷1.0g,维生素C2.0g和门冬氨酸钾镁20mL, 1次/d,连用2周。治疗组(n=35)护肝采用GSH1. 2g经静脉输入, 2次/d,连用2周。同时监测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血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及child pugh评分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肝损害的肝功能复常方面显示更为良好的治疗效应,ALT,AST,TBIL,TBA和child pugh评分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30d内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T,ALB,出院时的死亡率和30d内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 05)。结论 GSH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肝损害是有效的和安全的。在慢性肺心病常规方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GSH对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肝损害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疗效优于常规护肝治疗。  相似文献   
42.
艾司洛尔对全麻术后老年患者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对全麻术后老年患者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全麻下术后送往ICU 老年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以0.75mg/kg的艾司洛尔加生理盐水10ml静注.B组静注生理盐水1ml,2分钟后开始吸引拔管,分别记录给药前(基础值)、拔管前、拔管后即刻、1、3、5、10分钟的HR、SBP、DBP及ECG的ST段的变化,并计算心律与收缩压乘积RPP,观察用药后肝肾功能.结果 A组HR自拔管前至拔管后10分钟与基础值比较无明显变化.B组HR和RPP拔管后即刻与拔管后1分钟显著升高且差异极其显著(P<0.01),SBP于拔管后即刻与拔管1分钟显著升高(P<0.05).结论0.75mg/kg艾司洛尔单次静注可防止老年患者拔管引起的HR和RPP的增加,减少老年患者心肌缺血的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假丝酵母菌菌血症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菌群分布和临床诊治。方法对2008年3月-2010年5月血培养确诊为假丝酵母菌菌血症的1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84.2%的假丝酵母菌菌血症患者有≥3种基础疾病,100.0%患者有≥4个高危因素,94.7%患者有静脉导管留置,63.2%患者为导管相关性感染;以发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各脏器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分别占47.4%、15.8%、15.8%、15.8%、5.2%,治疗措施包括拔除深静脉导管和给予抗真菌药物,治愈率为63.2%。结论假丝酵母菌菌血症多发生于有多个基础疾病和多个高危因素者,以白色假丝酵母菌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44.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到后期经常会出现呼吸衰竭。呼吸肌疲劳是呼吸衰竭发生发展的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病人在病情危重期间,由于消化吸收不良、能量供需失调等原因,常常伴有营养不良,进而使呼吸肌的结构和功能受损,由此导致呼吸肌疲劳,并导致撤离呼吸机困难。这已经成为呼吸监护室的临床难题之一。笔者以粗针膻中穴透刺治疗COPD 20例,并观察了其对患者呼吸肌疲劳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5.
<正>气管插管(以下简称气插)机械通气是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而撤机的方式仍有争议。近年来,无创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作为一种撤机方式已逐渐引起关注[1-7],但NIV能否作为一种常规的撤机方式用于临床,尚无定论。本文拟通过历史对照,初步探讨NIV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e,ICU)撤机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治疗对脑梗死并发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HAP)患者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等免疫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6例脑梗死并发SH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1)。治疗组给予1.6mg胸腺肽α1皮下注射,bid,持续1周。对照组仅对脑梗死和SHAP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单核细胞HLA-DR、CD4 细胞及CD4 /CD8 比值明显上升,其存活者抗生素应用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胸腺肽α1能提高脑梗死并发SHAP患者免疫功能,有利于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47.
亚低温(MildHypothermiaMHT)技术广泛应用于脑外伤,在动物实验方面也证明对脑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我们采用这一技术对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观察,并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亚低温组为2001年10月至2003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共23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42~74岁(平均63岁),其中大面积脑梗塞7例,脑出血14例,SAH1例。脑出血经手术治疗8例。常温组为未行亚低温治疗的1999年12月至2001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共19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44~72岁(平均64岁),…  相似文献   
48.
朱美飞  江荣林  雷澍  王灵聪  刘骞 《浙江医学》2016,38(11):779-782
目的探讨在缺氧缺血清环境下,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二甲基乙二酰甘氨酸(DMOG)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SCs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得到,分为:常氧条件下溶剂对照组(N-DMSO)、缺氧条件下溶剂对照组(H-DMSO)、20μMDMOG加药组(D-20滋M)、100滋MDMOG加药组(D-100滋M)及500μMDMOG加药组(D-500滋M),观察以下指标:(1)通过缺氧条件下CCK-8检测DMOG在20μM、100μM及500滋M剂量下对MSCs的保护作用,确定DMOG的最佳剂量;(2)通过Matrigel实验观察DMOG促进MSCs血管新生的作用;(3)通过Westernblot法检测血管新生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1)不同浓度组DMOG对缺氧损伤MSCs的影响:N-DMSO组OD值3.25±0.05,H-DMSO组2.23±0.14,D-20滋M组2.68±0.43,D-100滋M组3.11±0.25,D-500滋M组3.23±0.04。与N-DMSO组比较,H-DMSO组OD值降低(P<0.01),与H-DMSO组比较,D-20滋M组、D-100滋M组、D-500滋MOD值均升高(P<0.05或0.01)。(2)不同浓度组DMOG对正常MSCs的影响:D-20滋M组3.19±0.02,D-100滋M组3.15±0.06,D-500滋M组2.51±0.08。与N-DMSO组比较,D-500滋M组OD值降低(P<0.01),D-20滋M组、D-100滋M组与N-DMSO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DMOG在20滋M及100滋M对细胞无毒性。(3)血管新生相关蛋白的表达:与H-DMSO组相比,D-100μM组缺氧3、6及24hHIF-1α均增加(1.44±0.32vs7.79±0.23,2.4±0.28vs3.51±0.79,0.93±0.37vs2.46±0.07,P<0.05或0.01),pAKT则在缺氧6h增加(0.47±0.15vs0.71±0.03,P<0.05),VEGF在缺氧6、24h均增加(0.63±0.10vs0.87±0.14,0.42±0.06vs0.70±0.06,P<0.05或0.01),以缺氧24h最为显著。pmTOR/mTOR及pERK/ERK蛋白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MOG通过抑制HIF-1α降解及促进AKT磷酸化提高缺氧环境下MSCs的血管新生能力。  相似文献   
49.
50.
监护病房耐药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加强监护病房 (ICU)的耐药菌情况。方法 收集ICU l82例病人临床分离的耐药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共分离到 74 8菌株 ,包括G杆菌 386株 (5 1 6 % ) ,G球菌 2 74株 (36 6 % ) ,真菌 88株(11 6 % ) ,致病菌分离 95 5 %来自痰培养。MRSA为最常见耐药菌 ,占总耐药菌的 32 5 % ,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MRSA ;铜绿假单胞杆菌居第 2位 ,占总耐药菌的 14 7% ,亚安培南大多耐药 ,体外药敏试验最敏感为妥布霉素 ,其次为头孢呱酮 舒巴坦 ;鲍曼氏不动杆菌第 3位 ,最有效为亚安培南 ;白色念珠菌第 4位 ,尚未发现耐氟康唑菌株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仅居第 6、9位 ,对亚安培南均敏感。结论 ICU中的耐药菌情况相似于 2 0 0 1年全国 13家大医院的感染率 ,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控制和预防耐药菌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