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素1(Ang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缺血清状态下的保护作用,探索一种改善MSCs生存能力的方法.方法 建立体外缺血清的凋亡模型,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检测MSCs的生存能力,双苯并咪唑染色评估MSCs的凋亡,蛋白质印迹分析(Western-blot)检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细胞生存通路的表达.结果 MSCs在缺血清处理24h后.生存能力降至(72.7±5.8)%,Ang1能够明显改善MSCs的生存能力,并呈剂量依赖性,在50μg/L时达到了高峰,生存能力提高至(92.3±1.5)%(P〈0.01);Ang1能够降低MSCs的凋亡率,从(24.9±3.9)%降至(11.0±2.4)%(P〈0.01);缺血清明显降低了MSCs的Akt磷酸化水平,但Ang1能够明显增加MSCs的Akt活化;应用P13K,Akt通路阻滞剂Wortman-nin后,Ang1的保护作用消失,MSCs的生存能力从(92.3±1.5)%降至(73.9±4.7)%(P〈0.01),凋亡率从(11.0±2.4)%回升至(26.5±2.6)%(P〈0.01). 结论 Ang1能够改善MSCs的生存能力.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13K/Akt生存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常见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也有部分病人伴随抑郁症状。为了解氟西汀 (百忧解 )对原发性高血压伴随的抑郁症状的疗效 ,作者进行了临床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比例均为 1997年 1月至 1999年 6月本院住院的病人均符合 1993年WHO的原发性高血压 (EH )诊断标准。经降压治疗血压降至18 6 7/ 12 0 0kPa以下 12 0 0 / 8 0 0kPa以上并维持 1月或 1月以上后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前 17项评分的积分超过 17分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 ,男 11例 ,女 19例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附注射液组各1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复制大鼠脓毒症模型.造模成功后2h参附注射液组腹腔注射参附注射液20 ml/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2、24h分别处死8只大鼠,观察各组大鼠小肠黏膜病理改变并评分;ELISA方法检测小肠黏膜分泌型Ig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肠黏膜CD3+、γδT细胞百分率的变化.结果 术后12、24h,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小肠黏膜损伤指数评分均显著增加,小肠黏膜分泌型IgA水平以及CD3+、γδT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降低(P<0.05);参附注射液组与模型组比较,小肠黏膜损伤指数评分显著下降,小肠黏膜分泌型IgA水平以及CD3+、γδT细胞百分率显著上升(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能通过促进小肠黏膜分泌型IgA分泌和上调CD3+、γδT细胞表达,保护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防治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胃食管反流及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pneumonia,VAP)的疗效。方法:ICU内82例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防治胃食管反流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予电针足三里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咽后部液体胃蛋白酶阳性率变化和VAP发生率,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咽后部液体胃蛋白酶阳性率均有所下降(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咽后部液体胃蛋白酶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动素水平有所升高(P0.05),胃泌素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能有效改善胃肠功能,减少胃食管反流,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血胃动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肓肠结扎穿孔法制备腹腔感染脓毒症动物模型。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脓毒症组(CLP),参附注射液低、高剂量治疗组(LSF,HSF)共4组。记录手术后6、18h各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收缩功能指标(LVDP和+dP/dt)、心脏舒张功能指标(LVEDP和-dP/dt)、心肌细胞凋亡发生率(AI)、心脏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呼吸控制比(RCR)。结果:与Sham组比较,CLP组术后6h的HR显著升高(P0.05),但术后18h的HR显著降低(P0.01);术后6h和18h的MAP、LVDP、+dP/dt、LVEDP、-dP/dt、SOD、RCR均显著下降(均P0.01),AI、MDA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而与CLP组比较,LSF组术后6h的MAP和HR、HSF组术后6h的HR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但HSF组术后6h的MAP及LSF组和HSF组术后18h的HR、MAP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LSF组和HSF组术后6h、18h的LVDP、+dP/dt、LVEDP、-dP/dt、SOD、RCR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LSF组和HSF组术后6h、18h的AI、MDA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不同程度地增高CLP大鼠的平均动脉压、改善其心功能、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和心肌组织MDA含量,增加SOD活性,保护线粒体功能;且高浓度参附注射液则以上结果更明显。参附注射液有助于脓毒症大鼠心肌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呼吸功能异常的恢复,这些作用的强度与参附注射液的剂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16.
大黄蒽醌衍生物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大黄蒽醌衍生物对大鼠腹腔感染致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确定大黄中对腹腔感染致ALI具保护作用的确切成份。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肺损伤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大鼠盲肠结扎并穿孔造成腹腔感染,治疗组于术后即刻、12h、24h、36h共4次灌胃给予大黄蒽醌衍生物。术后48h处死大鼠,检测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肺湿干重比值,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学分析,并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大黄蒽醌衍生物能降低腹腔感染致ALI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肺湿干重比值、BALF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并能改善肺间质水肿、肺出血、肺不张等病理变化。结论:大黄蒽醌衍生物对腹腔感染致ALI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黄加硫糖铝混悬液预防呼吸衰竭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将55例需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经鼻胃管给生大黄粉加硫糖铝混悬液,对照组予雷尼替丁入液静滴;观察两种方法对应激性溃疡出血、早发性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晚发性VAP和总VAP发病率的影响.结果两组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早发性VAP发病率和总VAP发病率近似,治疗组晚发性VAP发病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两组所用方法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疗效相似,但应用大黄加硫糖铝混悬液可降低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晚发性VAP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大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伴发中毒性肠麻痹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42例COPD呼吸衰竭伴发中毒性肠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大黄和西沙比利治疗,观察两组中毒性肠麻痹的疗效和2、4周内的呼吸机脱机情况。结果 治疗组中毒性肠麻痹有效率和2周内脱机成功率分别为71.43%和42.86%,而对照组分别为33.33%和14.2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4周内脱机成功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7.14%和52.38%,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大黄对COPD呼吸衰竭伴发中毒性肠麻痹的疗效优于西沙比利,且可使整体病情恢复加快,2周内脱机成功率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在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中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ICU内68例HAP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单核细胞HLA-DR、APACHE Ⅱ评分、皮质醇、T细胞亚群和NK细胞;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单核细胞HLA-DR、APACHE Ⅱ评分与28d住院病死率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死亡组单核细胞HLA-DR低于存活组(P〈0.05),而APACHE Ⅱ评分和皮质醇水平高于存活组(P〈0.01);人ICU时单核细胞HLA-DR和APACHEⅡ评分与预后相关,单核细胞HLA-DR与28d住院病死率均和皮质醇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HAP患者的单核细胞HLA-DR表达水平与预后相关,将APACHE Ⅱ评分与单核细胞HLA-DR结合分析能提高预后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复合抗生素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并发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研究,共入选113例患者,其中试验组58例,接受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治疗,4.5 g,q8 h静脉注射;对照组55例,接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2.0 g,q8 h 静脉注射.治疗5 d后评价临床和细菌学疗效. 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81.0 %,对照组总有效率78.2 %;试验组细菌清除率80.4% ,对照组79.6% ,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病原菌对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的敏感率为73.7%,耐药率为12.6%;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敏感率为75.8%,耐药率为9.5%.患者对两组药物均有良好的耐受性. 结论 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都可以作为AECOPD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抗菌治疗的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