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44篇 |
免费 | 506篇 |
国内免费 | 30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4篇 |
儿科学 | 133篇 |
妇产科学 | 81篇 |
基础医学 | 434篇 |
口腔科学 | 64篇 |
临床医学 | 1691篇 |
内科学 | 809篇 |
皮肤病学 | 174篇 |
神经病学 | 207篇 |
特种医学 | 36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4篇 |
外科学 | 704篇 |
综合类 | 3250篇 |
预防医学 | 1698篇 |
眼科学 | 126篇 |
药学 | 1243篇 |
21篇 | |
中国医学 | 1127篇 |
肿瘤学 | 2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6篇 |
2023年 | 177篇 |
2022年 | 219篇 |
2021年 | 312篇 |
2020年 | 240篇 |
2019年 | 221篇 |
2018年 | 259篇 |
2017年 | 122篇 |
2016年 | 224篇 |
2015年 | 207篇 |
2014年 | 521篇 |
2013年 | 488篇 |
2012年 | 603篇 |
2011年 | 592篇 |
2010年 | 575篇 |
2009年 | 585篇 |
2008年 | 523篇 |
2007年 | 592篇 |
2006年 | 547篇 |
2005年 | 594篇 |
2004年 | 524篇 |
2003年 | 497篇 |
2002年 | 377篇 |
2001年 | 326篇 |
2000年 | 319篇 |
1999年 | 363篇 |
1998年 | 341篇 |
1997年 | 325篇 |
1996年 | 269篇 |
1995年 | 232篇 |
1994年 | 198篇 |
1993年 | 158篇 |
1992年 | 151篇 |
1991年 | 126篇 |
1990年 | 112篇 |
1989年 | 97篇 |
1988年 | 40篇 |
1987年 | 49篇 |
1986年 | 43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36篇 |
1983年 | 30篇 |
1982年 | 23篇 |
1981年 | 20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7篇 |
1960年 | 7篇 |
1959年 | 7篇 |
1958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酐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106例IM患儿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53例采用复方甘草酸酐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利巴韦林治疗,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50/53)和83%(44/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功异常、T淋巴细胞异常)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2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计数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变化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酐治疗IM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用药安全性高,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评价结合了纤连蛋白片段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作为PET探针在异种移植小鼠模型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分子成像的能力。材料与方法结合了纤连蛋白片段(结合后纤维连接蛋白简称Fn)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特别 相似文献
24.
25.
27.
47例脑梗塞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疾病是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 ,笔者总结了我院1990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 976梗室中死亡 4 7例患者的住院资料 ,分析死亡原因 ,以进一步提高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4 7例 ,男性 2 9例 ,女性 18例 ,年龄 34~ 85岁 ,其中 5 0岁以下 3例 ,5 1~ 6 0岁 5例 ,6 1~ 70岁 16例 ,70岁以上 2 3例。既往有高血压病 35例、糖尿病 14例、冠心病 14例、风湿性心瓣膜病 3例、心房纤颤 13例 ,脑梗塞 7例、慢性支气管炎 9例、肾功能不全 1例。1.2 临床表现神智清楚 13例 ,嗜睡 16例 ,昏迷 18例 ,眼球同向偏视18例 ,一侧肢体瘫痪 2 0例 … 相似文献
28.
女性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05-12-01/15按整群抽样法抽取西安市高校在读的护理专业学生515名作为被调查对象。症状自评量表总分≥187为高分组,总分≤116为低分组。高分组与低分组配比的条件是均为女性,年龄相差不超过3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自尊量表、护理专业学生相关状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515份,其中2名学生生病未填写调查表,应答率为99.6%。调查中有效问卷共507份,有效率为98.8%。症状自评量表总分高分组与低分组学生各100名。①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相关个人因素(计量变量)单因素分析结果:高分组积极应对、自尊水平得分明显低于低分组(20.47±5.02,22.15±6.02;25.91±3.60,30.96±3.2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高分组消极应对得分明显高于低分组(12.57±4.08,8.00±4.1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相关个人因素(二分类变量)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分组与低分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因素有独生子女、远离家人、孤独、学习压力大、担心拿不到学位、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经常被人误会、受人歧视、失恋、有知心朋友、无处倾诉苦恼、睡眠型态紊乱、近1年来本人健康改变、适应新环境、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担心毕业分配、现有最担心的事情。③多因素分析显示,学习压力大(OR=10.017)、近1年来本人健康改变(OR=4.384)为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OR=0.037)、高水平自尊(OR=0.357)是保护因素。结论: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成长、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相关,其心理健康干预需考虑学生的个人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 相似文献
29.
疑病症是一种充满争论且难以治疗的躯体形式障碍。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心理创伤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强迫症等焦虑障碍构建了相应的理论。疑病症与心理创伤关系密切,而且在症状学上与一些焦虑障碍相似。现探索性地从心理创伤的角度提出疑病症的预设信念冲突理论。未来研究可对该理论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并在其基础上建立更为整合的模型。 相似文献
30.
痞证是指心下痞窒,胸膈满闷,触之无形、不痛的证候,其病机为气机阻塞,升降失常,此多由误治,热邪内陷所致,亦有脾胃素虚,饮食阻滞,痰气壅窒,或其它原因所致,《伤寒论》有邪热之痞,邪热有余,表阳不足之痞、少阳误下之痞;胃虚食滞之痞;多次误下,胃气重虚之痞;水气停蓄之痞,胃虚挟颌,浊气上逆之痞,邪热下利之痞,热结在里之痞;水饮冲斥胸胁之痞的不同。因此病因病理、症状,治法和煎服药物的方也有差异,笔者对《伤寒论》痞证论治探讨于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