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复方丹参滴丸在代谢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方丹参滴丸具有抗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扩张血管、调节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复方丹参滴丸具有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从而为复方丹参滴丸防治代谢综合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
观察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及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并予以吡格列酮治疗,经治疗的大鼠肾脏肥大指数、24 h尿微量白蛋白、尿素氮、肌酐、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肾小球HIF-1α和VEGF表达降低(均P<0.01).提示吡格列酮具有改善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和肾功能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HIF-1/VEGF缺氧反应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83.
陈晨  徐向进  陈频 《医学综述》2014,(9):1561-1564
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测定β细胞的分泌功能对了解糖尿病的发生、发展,预测糖尿病的预后及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胰岛β细胞功能评估方法及指标众多,各有优缺点;加之胰岛素分泌方式具有复杂性,糖尿病不同阶段β细胞功能又有不同特点,均给β细胞功能评估工作带来困难。该文就各种β细胞功能评估方法及相关指标在临床及科研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提出了合理应用评估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125,CA125)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17例T2DM患者和132例健康体检者,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比较糖、脂、蛋白指标及血清CA19-9、CA125水平。T2DM患者再按糖化血红蛋白(haemoglobin A1c,HbA1c)水平、并发症情况分组比较CA19-9和CA125水平;观察治疗前后CA19-9或CA125异常升高T2DM患者糖类抗原水平变化。结果:(1)与正常人群相比,T2DM患者糖脂组份和CA19-9、CA125水平均明显升高,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2)与HbA1c≤7.5%T2DM患者(n=34)比,HbA1c >7.5% T2DM患者(n=83)的糖代谢指标及CA19-9、CA125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1);(3)与无并发症者(n=50)和伴慢性并发症者(n=51)相比,伴急性并发症者(n=16)糖代谢指标及CA19-9、CA125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4)与入院时相比,治疗后CA19-9或CA125异常升高T2DM患者糖类抗原均显著降低(均P<0.05);(5)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中血糖(r值分别为0.353、0.269,P值均<0.01)、HbA1c(r值分别为0.320、0.325,P值均<0.01)、糖化血清白蛋白(r值分别为0.307、0.324,P值均<0.01)、总胆固醇(r值分别为0.215、0.359,P值均<0.05)与CA19-9、CA125升高呈正相关,白蛋白(r值分别为-0.296、0.359,P值均<0.05)与CA19-9、CA125升高呈负相关。结论:T2DM患者不仅存在糖脂代谢紊乱,也存在蛋白代谢异常;血糖控制越差时,CA19-9或CA125水平升高更明显;血糖控制好转后,CA19-9或CA125水平将明显降低;糖脂蛋白代谢紊乱可能是影响CA19-9或CA125升高的因素。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23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 =110)和对照组(n =120)。2组均给以阿仑膦酸钠治疗,观察组另给以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骨密度情况,腰背疼痛评分,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钙、磷水平,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腰椎正位、前臂、股骨颈及股骨粗隆的骨密度均较高,且观察组患者的腰椎正位、前臂、股骨颈及股骨粗隆的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 VAS 疼痛评分均较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血钙及血磷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的作用,探讨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隔日1次肌肉注射地塞米松1mg/kg诱导SD大鼠产生胰岛素抵抗,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吡格列酮组、丹参注射针组及复方丹参滴丸浸膏组。给药8周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胸主动脉肌层/管壁厚度,并采用ELISA法测定脂联素浓度及实时PCR法测定大鼠骨骼肌细胞膜葡萄糖转运蛋白-4 mRNA表达。结果造模成功大鼠胰岛素抵抗指数增加,一氧化氮合酶生成减少,一氧化氮降低,胸主动脉肌层/管壁厚度明显增加,脂联素分泌减少,肌细胞膜葡萄糖转运蛋白-4 mRNA表达降低。而经上述3种药物干预后,大鼠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一氧化氮合酶及一氧化氮生成增加,胸主动脉肌层/管壁厚度明显降低,脂联素分泌及肌细胞膜葡萄糖转运蛋白-4 mRNA表达增强(P〈0.05或P〈0.01),且吡格列酮组及复方丹参滴丸浸膏两组间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注射针组作用较弱(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通过多靶点调节糖脂代谢而发挥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并与其促进脂联素分泌、增强骨骼肌细胞膜葡萄糖转运蛋白-4 mRNA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7.
我院1986年~1998年采用Ⅰ期尿道吻合治疗骨盆骨折教后尿道断裂21例,效果满意,报告下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6~62岁,平均35.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4例,砂土埋伤4例,撞挤伤3例,均有骨盆骨折、尿道滴血、排尿困难、导尿失败。肛查前列腺向上移位,并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并着重从其对凝血纤溶活性和内皮功能影响的角度探讨葛根素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68例T 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分别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血糖、餐后2 h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HOM A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血浆中凝血纤溶活性及内皮功能指标包括纤溶酶活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结果:经葛根素治疗后,T 2DM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活性改善、内皮素明显下降、一氧化氮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尿微量白蛋白和HOM A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葛根素可通过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活性,调节血管内皮舒缩功能,减轻尿微量白蛋白的作用,发挥改善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作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我科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治疗,对观察组20例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感觉障碍、肌力实验及反射指标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0.
何XX,男,22岁,因肛周巨大包块而于1997-02-15就诊。查体;肛周见约8cm×8cm之环形菜花样包块,触之易出血。臀沟两侧皮肤因与包块摩擦已溃烂,伴疼痛及行走困难,追问有同性恋病史。自根部切除包块,基底用电凝烧灼。病检示尖锐湿疣。1个月后局部少许复发,再次用电凝烧灼基底后,局部给予干扰素针剂100万U,隔天注射1个月,以后未见复发。男性肛周巨大尖锐湿疣1例@佟发春$云南省玉溪地区医院泌尿外科!玉溪,653100@姚正有$云南省玉溪地区医院泌尿外科!玉溪,653100@王健$云南省玉溪地区医院泌尿外科!玉溪,653100@杨华$云南省玉溪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