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5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30篇
内科学   5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49篇
预防医学   147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93篇
  3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4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1.
腔隙性脑梗塞的CT、TCD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梅  陈雯 《北京医学》2000,22(4):211-213
目的对419例腔隙性脑梗塞患得的头颅CT、部分TCD及临床特征作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分类,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及脑底的动脉系统血流速度的改变。结果本组患者发病年较大,63.1%,有慢性高血压病史,临床表现为复杂化、多样化。CT检查显示腔隙灶以多发为主。TCD可反映椎-基底动脉系统及颈内动脉系统的血管弹性及血流速度,对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但定位不甚准确。结论CT是诊断腔隙性脑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丁胺卡那霉素地塞米松(丁卡地塞)复方脂质体玻璃体内注射以延长两种药物的半衰期.方法 大白兔随机分4组,正常眼2组和眼内炎眼2组均分别注射复方脂质体和游离药物.结果 丁卡在正常眼复方脂质体的半衰期较游离药物延长1.8倍,在眼内炎眼延长3.4倍.地塞在正常眼复方脂质体半衰期较游离药物延长22.5倍,在眼内炎眼延长46.2倍.结论 丁卡地塞复方脂质体玻璃体内注射使丁卡和地塞两种药物的半衰期有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直接从卵细胞水平研究女性年龄与其卵细胞染色体非整倍体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取试管婴儿助孕技术后未能受精成功的卵细胞 ,采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卵细胞 13,16 ,18,2 1和 2 2号染色体的情况。结果 :卵细胞的非整倍体率为 2 7.1% ,随着女性年龄的增加 ,卵细胞的非整倍体率也随之上升 ,两者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 r=0 .88,P<0 .0 0 1)。结论 :女性年龄与其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间存在相关性 ,对于 35岁以上行试管婴儿助孕术的妇女应同时进行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14.
前房与后房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观察前房及后房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调查无后囊支撑的Ⅰ期及Ⅱ期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和后房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共 3 4眼 ,随访期为 6~ 3 6月 ,随访视力、眼压、眼底。结果 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8眼中 :术后视力 0 1~ 0 .4者 8眼 ( 4 4 4%) ,≥ 0 .5者 9眼 ( 5 0 0 %)。后房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6眼中 :术后视力 0 1~0 .4者 8眼 ( 5 6 0 %) ,≥ 0 .5者 4眼 ( 2 5 0 %)。 6眼术后发生葡萄膜炎 ,1眼继发青光眼 ;1例 ( 1眼 )老年人因高血压发生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 2例 ( 2眼 )脉络膜少量出血 ,术后 5天吸收。眼压术后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两组术后均获得较理想的视力。可根据年龄和眼部情况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女性年龄与卵细胞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直接从卵细胞水平研究女性年龄与其卵细胞染色体非整倍体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取试管婴儿助孕技术后未能受精成功的卵细胞,采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卵细胞13,16,18,21和22号染色体的情况.结果卵细胞的非整倍体率为27.1%,随着女性年龄的增加,卵细胞的非整倍体率也随之上升,两者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0.88,P<0.001).结论女性年龄与其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间存在相关性,对于35岁以上行试管婴儿助孕术的妇女应同时进行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16.
婴儿痉挛临床诊治与预后12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127例婴儿痉挛患儿的临床诊治和随访结果资料分析,了解婴儿痉挛的诊断治疗与预后之间的关系,为婴儿痉挛的临床诊治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和前瞻性队列研究,对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复旦大学儿科医院收治的婴儿痉挛患儿进行分析和随访,对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共有127例婴儿痉挛患儿进入研究。起病年龄为(6.1±3.1)个月,患儿随访时间(38±8)个月;72.4%为症状性,宫内发育迟缓、先天脑发育畸形、出生时窒息为主要病因,脑发育不全、智能发育迟缓多见;27.6%为隐原性或原发性。脑电图表现为高峰节律紊乱、弥漫或局灶性棘慢波发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丙戊酸钠、氯硝基安定、硝基安定、苯巴比妥、托吡酯、拉莫三嗪为常用的治疗药物。在症状性婴儿痉挛中,76.1%预后不良,原发性或隐原性婴儿痉挛中,有60.8%的病例发作得到控制;有明确病因、起病年龄<3个月、起病前发育落后、EEG背景活动变慢或有局灶性棘慢波发放,可能提示婴儿痉挛预后不良。 结论婴儿痉挛多为症状性,有明确病因、起病年龄<3个月、起病前发育异常、EEG背景活动变慢或有局灶性棘慢波发放,与婴儿痉挛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hypothyroidism,简称甲减)是碘摄入过量引起的甲状腺疾病之一.研究显示,在高碘摄入地区甲减的患病率和亚甲减的5年累积发病率显著增高[1].单胺类神经递质是人体中枢神经重要的信息传递物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bitartrate,NE)、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等,其中5-羟吲哚乙酸(5-hydroxyindile acetic acid,5-HIAA)是5-HT的主要代谢产物.现已证实,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hyr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TRH)的垂体外作用与单胺类神经递质有关[2],上述神经递质可能参与甲减内分泌调节作用.笔者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法测定高水碘地区甲减患者血浆中NE和5-HIAA含量,观察、分析其含量的变化,旨在探讨单胺类神经递质与甲减发生、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DA)作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在早产儿和出生体质量轻的婴幼儿中发病率增高,体质量< 1000g的婴幼儿可超过80%[1].当前随着心外科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电视胸腔镜技术日趋完善,使PDA手术更朝向低龄化的方向发展,成为早期治疗重症PDA的一种重要手段.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利用全电视胸腔镜为11例新生儿施行动脉导管未闭钳闭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手术流产与药物流产对患者输卵管通畅影响.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接收的不孕妇女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流产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实验组(n=30).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孕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流产后输卵管阻塞例数11例,阻塞率为36.67%,明显低于对照组阻塞例数20例,阻塞率为66.67%,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孕周≤6 w阻塞例数为6例,阻塞率为37.50%,>6w患者阻塞例数为5例,阻塞率为35.71%,实验组不同怀孕周期流产导致输卵管阻塞率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孕周≤6 w流产患者为8例,输卵管阻塞率为57.14%,比较孕周>6w流产患者12例,阻塞率为75.00%,对照组不同怀孕周期流产导致输卵管阻塞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流产与手术流产相比,发生输卵管堵塞机率明显较高,而怀孕高于6 w女性应用药物流产输卵管堵塞机率高于手术流产与怀孕6w内药物流产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