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背景: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阻断甲羟戊酸的合成,抑制某些膜联结蛋白的翻译后修饰,从而阻断某些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多种细胞的增殖。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胶原合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分泌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器官移植研究室。材料:实验于2004—06/2004—10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实验室完成。培养的新生SD大鼠的肺成纤维细胞,根据培养液中加入的干预药物浓度不同而分为辛伐他汀0,1,5,10,50μmol/L及辛伐他汀50μmol/L+甲羟戊酸200μmol/L组。方法:用消化法培养新生SD大鼠的肺成纤维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干预。四氮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免疫组化法测定细胞胶原的合成,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含量。主要观察指标: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及辛伐他汀加甲羟戊酸干预后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能力,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分泌量。结果:①辛伐他汀5,10,50μmol/L组四氮唑蓝比色A490值,肺成纤维细胞表达Ⅰ,Ⅲ型胶原的平均吸光度值(A值)及培养上清液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含量明显低于辛伐他汀0μmol/L组(0.520&;#177;0.010,0.334&;#177;0.011,0.260&;#177;0.012,0.111&;#177;0.011;0.508&;#177;0.011,0.324&;#177;0.014,0.232&;#177;0.015,0.083&;#177;0.015;0.445&;#177;0、017,0.305&;#177;0.015,0.216&;#177;0.015,0.068&;#177;0.012;0.561&;#177;0.013,0.361&;#177;0.012,0.289&;#177;0.012,0.140&;#177;0.013,t=3.359~8.111,P&;lt;0.05~0.01)。②辛伐他汀50μmol/L+甲羟戊酸200μmol/L组四氮唑蓝比色A490值,肺成纤维细胞表达Ⅰ,Ⅲ型胶原的平均吸光度值(A值)及培养上清液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含量明显高于辛伐他汀50μmol/L组(0.567&;#177;0.015,0.354&;#177;0.014.0.283&;#177;0.012,0.138&;#177;0.011,t=4.715—10.950,P&;lt;0.01)。结论:辛伐他汀能抑制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并可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分泌,抑制肺成纤维细胞黏附迁移功能,并可通过影响甲羟戊酸通路而具有抗细胞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22.
2例FGF12基因变异所致早发型婴儿癫痫性脑病患儿就诊年龄分别为4月龄(男)和2月龄(女),分别于2018年9月和2019年4月收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均为新生儿期出现反复抽搐,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形式多样,恶化期为痉挛后强直,伴或不伴痉挛发作,另伴有喂养困难和运动发育迟缓以及难治性肺炎。2例患儿均有FGF12基因杂合变异,变异位点分别为p.R52H和p.R114H。1例患儿因重症肺炎死亡,1例患儿加用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后癫痫控制,运动发育进步,脑电图好转。  相似文献   
23.
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的一员.在研究一氧化氮(NO)的下游目的蛋白时,GDF-15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线.Kempf等[1]的研究发现,在NO处理过的心肌细胞中GDF-15表达显著上调.同时,还发现心肌细胞在氧化应激状态[2]、主动脉狭窄小鼠的左心室压力负荷过大时[3]以及扩张型心肌病的鼠模型中[4],GDF-15的转录产物都明显增加.这些发现提示GDF-15在心血管疾病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GDF-15的分泌水平与不同心血管疾病及不同疾病阶段的关系值得深入探讨,并引起不同领域科研人员的关注,以下综述了GDF-15的结构功能及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在冠状动脉损伤中可能参与机制。方法 选择我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分为冠脉扩张组25例(单纯冠脉扩张7例;冠脉扩张合并少量斑块18例),冠脉粥样硬化组38例,冠脉正常组32例(冠脉完全正常14例;冠脉有少量斑块18例)。用ELISA法检测血浆NO、ET-1、MMP-9及TIMP-1水平。结果 NO、NO/ET-1、MMP-9、MMP-9/TIMP1在冠脉扩张、粥样硬化及正常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分亚组分析,单纯冠脉扩张组NO水平达到最高分泌峰值[(168±121) mmol/L],冠脉扩张合并少量斑块组MMP-9水平达到分泌最高值[(1977±1090) ng/L],ET-1和TIMP-1水平并没有产生统计学差异。结论 冠脉扩张可能是抵抗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而启动的机体正常代偿功能,而冠脉动脉粥样硬化是机体正常代偿功能的失去所导致的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研究褪黑素对巨噬细胞ABCA1受体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THP-1细胞体外培养PMA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褪黑素(0、50nmol/L、100nmol/L、500nmol/L和1μmol/L)干预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巨噬细胞ABCA1和LXRα 的mRNA和...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巨噬细胞内胆固醇外流的变化及ABCA1、ABCG1和SR-B1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包括合并冠心病组与单纯糖尿病组各15例)和正常对照组15例。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巨噬化培养,应用Real-time PCR与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细胞ATP结合盒受体A1(ABCA1)、ATP结合盒受体G1(ABCG1)和清道夫受体B1(SR-B1)的mRNA及蛋白表达。以5%自身血清及标准血清为接受体测定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率。 结果ABCG1在2型糖尿病患者巨噬细胞的mRNA与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而ABCA1与SR-B1的表达在各组间无差异。2型糖尿病患者巨噬细胞的胆固醇流出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BCG1的mRNA表达与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率呈显著正相关(r=0.552,r=0.630,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巨噬细胞的胆固醇外流功能明显降低,与ABCG1表达下调相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大鼠的脂肪干细胞(ADSCs)体外诱导为光感受器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方法。方法 经贴壁筛选法连续传代纯化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CD90、CD49d、CD106鉴定ADSCs。用EGF、激活素A、牛磺酸、视黄酸和视网膜细胞提取液单独诱导ADSCs;用EGF+牛磺酸、EGF+视黄酸、牛磺酸+视黄酸、EGF+牛磺酸+视黄酸联合诱导,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视紫红质、CK和S-100的表达。结果 原代ADSCs,CD45阳性率是1.6%,CD90是71.3%,CD49d是7.8%,CD106是3.5%。从传1代至传5代,CD45阳性率是0.8%~9.3%,CD90是84.7%~94.8%,CD49d是16.8%~31.0%,CD106是3.5%。各代ADSCs中,CD49d的阳性率均高于CD106。ADSCs的视紫红质的诱导效应是17.5%~46.0%,CK的诱导效应是19.7%~79.3%,S-100的诱导效应是27.3%~50.7%。结论ADSCs具有向光感受器细胞和RPE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28.
目的寻求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具有起搏功能的心肌细胞的方法和途径。方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分别用5-氮胞什(5AZ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内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干细胞因子(SCF)和窦房结心肌细胞(SAN CMs)裂解液进行诱导。观察细胞形态,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心脏特异性肌钙蛋白T(cTnT)、连接蛋白43以及超极化激活的核酸环化酶门控的离子通道(HCN)2/4的表达,并测定细胞起搏电流If。结果上述方法均能在体外将干细胞诱导为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的心肌样细胞,并且均有HCN2表达。5-AZA、bFGF+EGF和SANCMs组表达HCN2比例较高(22.9%、22.3%和11%),且均能测到起搏电流(If)的存在。结论窦房结裂解液是体外诱导骨髓间质千细胞分化为具有起搏功能的心肌细胞的理想方法,HCN是很有前景的分选具有起搏功能的心肌细胞的标志蛋白。  相似文献   
29.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小型猪心肌细胞(CMs)裂解液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诱导分化作用。方法用5-aza、小型猪CMs裂解液二种方法体外诱导人MSCs的分化,单纯培养基(DMEM)培养为对照组,观察细胞形态改变。用细胞免疫化学、免疫荧光法检测MSCs的α-actin、cTnT、Cx43和CD31的表达,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结果小型猪CMs裂解液诱导人MSCs所得心肌样细胞(CLCs)表达cTnT、Cx43和CD31;5-aza诱导组MSCs表达cTnT和Cx43,不表达CD31;5-aza培养初期对MSCs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Ms裂解液促进MSCs的增殖。结论小型猪CMs裂解液培养基可以诱导人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及内皮样细胞,并且具有很强的促细胞增殖作用,优于目前广泛研究的肌细胞诱导分化剂5-aza。本研究为大规模诱导人MSCs向CMs分化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膜蛋白-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在细胞迁移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粘附法分离、纯化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下,观察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抗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抗体等因子对单核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在25μg/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有促进单核细胞迁移的倾向,迁移细胞由对照组的179.40±38.49升高至251.00±26.11,P=0.076;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体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对细胞迁移没有明显影响;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氨基末端则抑制迁移的细胞数至56.40±76.9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加入抗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抗体之后单核细胞迁移也受到抑制,160μg/L组迁移细胞数为151.20±20.33,与10μg/L组(228.40±83.96)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参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的单核细胞迁移,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氨基末端对迁移具抑制作用,该作用甚至强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抗体,提示单核细胞迁移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