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融合节段的长短与相邻节段退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8年5月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的69例腰椎退行性变患者,将其按融合节段数分为A、B、C三组:单节段融合24例为A组;双节段融合26例为B组;多节段融合19例(3个节段及以上)为C组。分别在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测量X线片上固定节段上位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椎体滑移距离、腰椎前凸角、腰骶关节角,并通过影像学评价标准评定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率,分析融合节段数与邻近节段退变的关系。结果:随访时间为18-72个月,平均为31.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无神经损害加重症状。末次随访时,A组有2例(8.3%)出现上位相邻节段影像学退变,B组为4例(15.4%),C组为4例(21.1%)。A、B两组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会增加相邻节段退变,融合固定节段越多,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后凸成形术联合中药治疗椎体肿瘤合并脊柱后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体肿瘤合并脊柱后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经后路肿瘤切除加后凸成形术并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经后路肿瘤切除术加钉棒固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椎体功能、融合情况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Cobb角、并发症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椎间隙高度、椎体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凸成形术创伤较小、并发症少,联合中药治疗对椎体肿瘤合并脊柱后凸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50例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50例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基本正常42例,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较差者8例。本组患者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例发生骨水泥外漏,但均未出现神经症状。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能短时间内有效缓解腰背部疼痛。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肩胛骨正侧位X线摄片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肩峰下撞击综合征50例患者的58肩进行肩胛骨正侧位X线拍片,43例49肩同时行利多卡因试验,分析X线结果,比较三型利多卡因试验阳性率。结果:Ⅰ型肩峰13.8%(8/58),Ⅱ型肩峰25.9%(15/58),Ⅲ型肩峰60.3%(35/58);Ⅰ型肩峰中7肩行利多卡因试验,阳性率为42.9%(3/7),Ⅱ型肩峰中13肩行利多卡因试验,阳性率53.8%(7/13),Ⅲ型肩峰中29例行利多卡因试验,阳性率75.9%(22/29)。经χ2检验,Ⅲ型肩峰组与其他两组的利多卡因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Ⅰ型肩峰组与Ⅱ型肩峰组的利多卡因试验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肩胛骨正侧位X线片对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价值高;Ⅲ型肩峰者罹患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可能性较Ⅰ型、Ⅱ型肩峰者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封闭负压吸引技术(VSD)联合带蒂皮瓣修复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4.5 cm×3.0 cm~10.0 cm×4.5 cm)患者一期使用VSD技术处理创面,二期带蒂皮瓣修复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创面。结果 12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2.5月。术后皮瓣均存活,创面一期闭合,未再次出现钢板外露、窦道形成及骨髓炎现象。2例患者中厚皮植皮区部分坏死,行换药保守治疗后愈合。住院时间21~30 d,平均住院时间24.3 d。结论早期应用VSD技术结合带蒂皮瓣修复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患者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经皮手法穿刺置椎弓根钉技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中短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经皮手法穿刺置钉技术治疗无神经损害的胸腰段骨折患者22例(研究组),与随机选择同期经骶棘肌入路开放手术治疗的20例同类患者作比较(对照组),评估经皮手法穿刺置钉技术的临床运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时间及住院时间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而末次随访时伤椎复位、后凸角矫正、VAS及ODI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运用经皮手法穿刺置钉技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骨折能取得良好的中短期临床疗效,而且手术创伤小,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脊柱微创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多孔钽棒植入联合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手术方法及临床近期疗效。方法 2008年9月~2010年11月,我科采用多孔钽棒植入联合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6例(18个髋)。男10例(其中1例双髋),女6例(其中1例双髋);年龄31~56岁,平均45岁。致病原因:创伤性3例,激素性5例,酒精性8例。单侧14例,双侧2例。按Ficatb病变分期:Ⅰ期14例髋,Ⅱ期2例髋。根据Harris评分为(53±1.2)分。结果手术时间为30 min,出血量为45 ml。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Harris评分为(82.6±2.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89.63%。其中1例出现股骨头塌陷,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结论多孔钽棒植入联合髓芯减压在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具有微创、解除疼痛又延缓股骨头塌陷。其中多孔担金属植入物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在取出术中见骨小梁生长入多孔钽棒。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运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联合腰围加压治疗老年人胸腰椎后路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因胸腰椎疾病行脊柱后路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老年患者4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7岁.按处理方式不同分为A组(18例)和B组(23例),A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腰围加压治疗,其余治疗方法为B组.对A组和B组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切口愈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18例患者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切口Ⅰ级愈合情况与B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及后果.结论 中心静脉管置管引流联合腰围加压治疗老年人脊柱后路术后脑脊液漏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9.
目的:总结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5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3 cm×2 cm~14 cm×10 cm;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8个月,平均5个月;切取皮瓣面积为4 cm×3 cm~16 cm×12 cm,皮瓣蒂长约4~8 cm,平均6 cm。结果:4例皮瓣周围皮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21例皮瓣全部一期愈合成活;2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个月),5例皮瓣术后3月稍肿胀,经适当功能锻炼,肿胀消退;20例皮瓣无臃肿,外形满意,功能感觉良好,能穿鞋正常行走。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具有手术操作方便,可修复面积大,成功率高,为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可靠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小腿内侧皮瓣在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行研究分析本科2008年5月至2010年1月使用小腿内侧皮瓣对15例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随访时间5~30个月。结果 15例患者均在我科拆除术后缝线后出院,切口均达到一期愈合,皮瓣均存活。结论小腿内侧皮瓣能够较好的修复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