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20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低位直肠癌不同保肛术式术后排便功能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不同保肛术式术后肛门排便功能。方法 对176例行吻合器吻合术、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术及结肠套叠式原位肛门重建术的低位直肠癌病人,术后随访排便功能2~3年并进行评价。结果 176例术后排便功能优良率为94.9%。其中吻合器吻合术组排便控制优良率100%,正常便意100%。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术组排便控制优良率95.8%,正常便意87.5%。结肠套叠式原位肛门重建术组排便控制优良率84.4G,排便次数无一定规律。结论 排便功能与保肛术式及吻合平面有关,保留解剖肛管者可具有良好排便控制能力。吻合器吻合术和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术术后4~6个月肛门排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缺乏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B7h信号的供体特异性输血(DST)对异基因小鼠心脏移植术后T细胞(Tc)凋亡的影响.方法 按陈氏方法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术后统计各组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实验分3组,异基因组:分别以BALB/c和C57BL/6为供、受体,不予治疗;同基因组:供、受体均为C57BL/6,不予治疗;治疗组:以BALB/c和C57BL/6为供、受体,给予治疗.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受体鼠外周血CD8+ICOS+Tc亚群比例以及受体鼠引流淋巴结中CD8+Tc的凋亡情况.结果 与异基因组比,治疗组中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明显延长[(84.4±29.1) d vs.(7.0±0.8) d,P<0.01].与异基因组比,治疗组外周血CD8+Tc亚群无明显缩减,而在CD8+ICOS+Tc亚群中,治疗组中显著低于异基因组[(7.5±2.0)% vs.(14.0±3.0)%,P<0.05].与异基因组比,治疗组受体移植术后7 d引流淋巴结中CD8+Tc凋亡比例显著上调[(19.5±5.1)% vs.(8.7±3.1)%,P<0.05].结论 通过ICOS/B7h信号的供体特异性输血预处理可以诱导引流淋巴结中CD8+Tc凋亡,这与受体外周血中CD8+ICOS+Tc亚群变化相关,可能在耐受的诱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双极电凝在甲状腺腺叶切除加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72例行开放甲状腺腺叶切除加Ⅵ区淋巴结清扫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双极电凝分为双极电凝组(A组)40例和单极电凝组(B组)32例。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手术并发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A组手术时间(46.4±7.5) min显著短于B组(70.8±11.1) min;A组出血量(6.0±3.4) ml显著少于B组(15.5±6.0)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和淋巴结清除个数等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都没有术后出血病例,A组手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5%显著低于B组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极电凝是施行甲状腺腺叶切除加Ⅵ区淋巴结清扫术时的理想工具,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残胃或食道空肠双襻吻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4年12月对18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残胃或食道空肠双襻吻合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8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0例。从腹腔镜腹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胃排空功能、3年局部肿瘤复发率等评价手术质量。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至2015年3月。结果 1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术平均238 min,远端胃切除术217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80 ml,平均清扫淋巴结16枚。术后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3.6 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2.6 d。残胃与空肠双襻、空肠与空肠侧侧吻合重建方式,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2例(11.1%),经有效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5~12 d胃排空障碍解除。无手术切缘癌残留,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18例患者随访时间截止2015年3月(3~84个月),无肿瘤复发和转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较好。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残胃或食道空肠双襻圆形吻合器吻合术安全、可行,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术后能维持较好消化吸收功能,其近期效果比较满意,远期效果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5.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有高位结扎和低位结扎处理肠系膜下动脉两种方式,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可能会影响吻合口的血运,从而导致吻合口漏的发生。低位结扎保留了左结肠动脉(LCA),能够改善吻合口的血供。按照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腹腔镜下保留LCA进行直肠癌术还需对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进行D3清扫。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腹腔镜保留LCA直肠癌根治的意义及相关手术技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Twist蛋白在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伴有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成套组织标本(原发灶、肝转移灶、距肿瘤边缘10 cm以上的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54例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4例患者标本的原发灶、肝转移灶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Twist蛋白的表达,数据分析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R &#215;C表资料的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Log-rank检验分析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及Twist蛋白在原发灶及肝转移灶中表达的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独立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Twist蛋白在结直肠癌原发灶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肝转移灶、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0.001);原发灶中Twist蛋白在不同浸润深度T2、T3、T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64.9%、85.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及肝转移灶中Twist蛋白阳性表达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P=0.034,P=0.031);多因素生存分析证实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组织学分型为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01,P=0.002,P=0.005),而Twist蛋白在原发灶及肝转移灶中的表达不是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因素( P=0.548,P=0.742)。结论 Twist蛋白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原发灶高表达,其可能参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对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30例。术前经结肠镜病理检查活检病理证实:盲肠部癌13例、升结肠癌11例、结肠肝曲癌6例。术前行CT或MRI评估,TNM分期为Ⅰ期6例、Ⅱ期18例、Ⅲ期6例。对该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26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为36 ml,平均检出淋巴结13枚,术后3 d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术后未发生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平均9 d出院。术后病理为Ⅰ期4例、Ⅱ期18例、Ⅲ期8例。术后30例全部获得随访3~20个月,平均10个月,局部无肿瘤复发,均生存。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采用中间入路,安全可行,临床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选择性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高危患者,同期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并与普通患者对比.结果 高危患者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可促进康复,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结论 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后不必常规预防性造瘘,但对于高危患者选择性的进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无疑是一种相对更为稳妥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89.
我科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结直肠癌合并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38例,因其诊治有其特殊性,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复发的因素.方法 对我院低位直肠癌306例的保肛手术后随访结果,按年龄、病理分期、肿瘤至齿状线的距离及保肛手术方式与术后局部复发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TNM Ⅲ、Ⅳ期的病人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Ⅰ、Ⅱ期的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青年组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分化较好的高中分化腺癌的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分化差的低分化及黏液腺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肿瘤距齿状线距离以及不同的保肛手术方式与术后复发率无明显相关.结论 病人年龄、肿瘤的分期及病理类型是影响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局部复发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