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99篇
神经病学   32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4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近年来,我国脑卒中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每年约有(1.50~2.00)×10~6例新发病例,年病死率约116.63/10万,仅次于恶性肿瘤位列疾病死因的第2位,给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每年高达374亿元人民币。因此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个体化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除了临床症状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外,脑卒中的诊断和监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近期迅速发展的神经影像学诊断技术,如MRI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成像(P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等,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观察匹罗卡品诱导的颞叶癫(癎)大鼠海马CA1区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1、4、7的表达变化.方法 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癎)状态(SE)2 h组、SE 12 h组、SE 24 h组、SE 72 h组、SE 7 d组和SE 14 d组,每组8只.SE各组腹腔注射325 mg/kg匹罗卡品建立癫(癎)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 区mGluR1、4、7 mRNA和mGluR1蛋白的表达.结果 RT-PCR检测显示,SE 24 h组mGluR1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SE 7 d组则显著增加(P<0.05);SE各组mGluR4 mRNA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 12 h组、SE 24 h组、SE 72 h组和sE 14 d组mGluR7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mGluRl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上,其表达变化规律与mGluR1 mRNA一致.结论 mGluR1、4、7可能参与难治性癫(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3.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是一组以对称性双下肢进行性肌无力和肌张力增高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遗传变性病。国外HSP估计发病率为9.6/10万,国内尚无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婴儿期至成年期皆可  相似文献   
104.
儿童运动障碍疾病(pediatric movement disorders)是一大类多表现为间歇性发作和运动增多为特点的神经系统疾病,可单独发生,也可作为某些综合征的症状。相对于其他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和神经肌肉疾病,儿童运动障碍疾病一直以来未受  相似文献   
105.
同样是从遥远的千年开始,西方的《圣经》最早出现了对老年人震颤和强烈情感刺激相关颤抖的记载;而中国的《黄帝内经》则在"素问·脉要精微论"章中对身体前倾、背屈肩随、不能转身、膝部屈  相似文献   
106.
医生手记 5年前.有位安徽来沪的年轻癫癎病人,由他的父母带领专程前来就诊。我们根据他的癫癎发作类型,选择了针对性的单药治疗方案。当家长拿到医生的处方时,惊讶地发现只有1种药,立即返到诊室,问道:“医生,怎么就1种药?能管用吗?我家孩子的病可重了,  相似文献   
107.
老年帕金森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帕金森病 (Parkinson′sdisease ,PD)由英国医师JamesParkinson于1817年首先报道和描述 ,它是一种中老年期常见的隐匿起病、缓慢进展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是中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随年龄增长其患病率逐渐增高 ,5 0岁为1% ,6 0岁为 2 %。其病理改变主要是黑质多巴胺 (DA)能神经元脱失、变性 ,黑质和蓝斑区形成路易小体(Lewybody)。临床上出现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步态异常。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未明了 ,目前认为与遗传、环境因素、氧化应激、兴奋性神经毒、年龄…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观察不同损毁程度帕金森病 (PD)小鼠模型的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 (DAT)功能变化 ,探讨12 5I 甲基 3β (4 碘苯基 )托烷 2 β 羧酸盐 (β CIT)DAT显像的价值。 方法 根据注射MPTP天数不同 ,分为 1,3,5和 7d模型组和对照组 ,静脉注射12 5I β CIT 148kBq 2h后行放射自显影。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法 (HPLC ECD)检测纹状体多巴胺 (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免疫组化酪氨酸羟化酶 (TH)染色观察黑质和纹状体的病理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MPTP损毁的各组PD小鼠模型的纹状体 /皮层放射性比值分别降低 2 0 % ,42 % ,45 %和 5 2 % ;纹状体DA含量分别降低 47% ,75 % ,95 %和 95 % ;免疫组化TH染色可见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量随MPTP损毁程度的加重而进一步减少。结论 不同损毁程度的PD小鼠模型DAT功能变化与生化和病理改变相一致 ,β CITDAT功能显像有助于PD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系统评价普拉克索在治疗帕金森病中对患者心脏瓣膜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Database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国内外2008年8月前已发表的普拉克索在治疗帕金森病中对心脏瓣膜不良反应的诊断试验,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及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492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普拉克索组与未服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对照组左房室瓣反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权均数差值(WMD)=1.33,95%可信区间(CI):0.53~3.36],右房室瓣反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95,95%CI:0.60~6.35),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04,95%CI:0.42~2.62)。结论: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患者心脏瓣膜的不良反应较小,但还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10.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SLE患者(女38例,男3例)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效果。结果:SLE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以弥漫性症状(51.2%)为多见,其次为局灶性(22.0%)、抽搐发作(12.2%)和其他(14.6%);29例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发生在SLE病后3年内,占71.7%;32例脑电图(EEG)检查的患者中27例有异常(84.3%),其中21例弥漫性症状患者中EEG异常20例(95.2%);22例局灶性症状患者中13例(59.1%)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异常。21例伴蛋白尿患者同时接受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余20例患者接受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前者疗效可能优于后者(χ2=5.91,P=0.05)。结论:SLE神经系统损害以颅内弥漫性损害常见,EEG检查有助于早期弥漫性症状患者的诊断,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SLE,其疗效可能优于单一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