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99篇 |
免费 | 133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1篇 |
儿科学 | 20篇 |
妇产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77篇 |
口腔科学 | 17篇 |
临床医学 | 258篇 |
内科学 | 120篇 |
皮肤病学 | 11篇 |
神经病学 | 31篇 |
特种医学 | 67篇 |
外科学 | 124篇 |
综合类 | 441篇 |
预防医学 | 192篇 |
眼科学 | 16篇 |
药学 | 156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181篇 |
肿瘤学 | 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6篇 |
2023年 | 99篇 |
2022年 | 82篇 |
2021年 | 114篇 |
2020年 | 66篇 |
2019年 | 72篇 |
2018年 | 68篇 |
2017年 | 35篇 |
2016年 | 45篇 |
2015年 | 64篇 |
2014年 | 98篇 |
2013年 | 79篇 |
2012年 | 76篇 |
2011年 | 70篇 |
2010年 | 71篇 |
2009年 | 69篇 |
2008年 | 71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52篇 |
2005年 | 54篇 |
2004年 | 53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9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用现成的BDNF成熟基因片段和上下游引物,用PCR直接扩增得到DIG标记的BDNF探针。用此探针原位检测海马神经细胞BDNFmRNA表达状况.通过设置阴性对照组和竞争实验组,说明杂文反应是特异的.原位杂交法观察神经细胞经药物处理后BDNFmRNA的变化,与文献报道用Northern法的结果一致。另外观察到BDNFmRNA表达差异,不仅存在于海马不同区,在同一区的细胞群也不同。这种原位杂交方法,操作相对简便,但灵敏度还不能检测BDNPmRNA在胶质细胞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52.
2019年底至今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已经造成全球7512万余人感染[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尸检样本是珍贵并极具价值的诊断和研究... 相似文献
53.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川楝素治疗肾癌的靶点及作用机制,并通过体外内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通过SwissTarget数据库和TargetNet数据库获取川楝素的作用靶点,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肾癌疾病相关靶点;采用DAVID数据平台对靶点进行GO分析;利用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的组织芯片分析靶点基因在肾癌组织的表达水平;基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靶点基因与肾癌临床表型的关系。采用CCK-8实验及异种移植实验观察川楝素对肾癌细胞体内外增殖的影响;采用Transwell侵袭和迁移实验观察川楝素对肾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构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过表达质粒并转染人肾癌细胞系ACHN和769-P,观察上调MMP9表达对肾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结果: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川楝素作用于肾癌的靶点包括MMP9在内共有13个靶点;TCGA数据库的临床数据表明,MMP9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肾组织表达上调(P<0.05),且其高表达与肾癌临床分期晚、分化程度低、复发及预后差密切相关(P<0.05)。功能实验中,川楝素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MMP... 相似文献
54.
目的:构建I-Ad / IgG2b Fc 杆状病毒表达载体,使其在Sf9 昆虫细胞内表达。方法:利用RT-PCR 从BALB/ c小鼠淋巴细胞中扩增出I鄄Ad α、I-Ad 茁和IgG2b Fc 目的基因序列,运用重叠PCR 将I-Adα和I-Ad β分别与Fos 和Jun 的亮氨酸拉链序列相连,形成I-Adα和I-Ad βJun;利用酶切位点Xba玉将I-Ad -Fos 与IgG2b Fc 段相连,形成I-Ad –Fos-IgG2bFc 重组序列;分别将I-Ad 琢-Fos-IgG2b Fc 和I-Ad 茁-Jun 插入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FastBacTM Dual 的PPH 和PP10 两个启动子的下游,构建出重组载体pFastBacTM Dual+[I-Ad / IgG2b Fc];采用PCR 及限制性内切酶对所构建的载体进行鉴定并测序;将pFastBacTMDual+[I-Ad / IgG2b Fc]转入DH10Bac 感受态,使其在转座子的作用下形成重组杆粒病毒Bacmid+[I-Ad / IgG2b Fc],利用脂质体转染试剂将重组表达载体转染至Sf9 昆虫细胞,P4 后大量感染Sf9 昆虫细胞,收集上清通过PEG20000 浓缩可得到I-Ad / IgG2b Fc 二聚体融合蛋白,通过双抗体夹心ELISA 及Western blot 对表达的蛋白进行检测。结果:PCR 及酶切鉴定以及测序结果证实所构建的pFastBacTMDual+[I-Ad / IgG2b Fc]重组载体具有正确的序列;双抗体夹心ELISA 和Western blot 结果表明重组杆粒能成功感染Sf9 昆虫细胞,并且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正确构象。结论:成功构建pFastBacTM Dual+[I-Ad / IgG2b Fc]杆状病毒表达载体,并在Sf9 昆虫细胞中表达,为研究I-Ad 限制性的T 细胞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RNA 干扰过氧化还原酶1(Peroxiredoxin 1,PRDX1)表达对人结直肠癌SW480 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筛选RNA 干扰PRDX1 的慢病毒质粒,与阴性对照慢病毒质粒分组转染结直肠癌SW480 细胞,转染后的SW480 细胞可分为PRDX1 基因沉默组(si-PRDX1)和阴性对照组(Vector)。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两组细胞中PRDX1 mRNA 和蛋白表达;采用Transwell 侵袭和迁移实验检测基因沉默PRDX1 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 检测两组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家族部分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基因沉默PRDX1 表达可有效抑制结直肠癌SW480 细胞中PRDX1 mRNA 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与阴性对照组相比(Vector),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基因沉默PRDX1 的SW480 细胞系构建成功;Transwell 侵袭和迁移实验显示si-PRDX1组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与Vector 组相比,si-PRDX1 组细胞中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的表达明显增加,而MMP-2 及MMP-9 的表达显著下降,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因沉默人结直肠癌SW480 细胞的PRDX1 表达可有效抑制细胞的侵袭、迁移及转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会通过调控TIMP-2、MMP-2 及MMP-9 的表达介导。 相似文献
56.
57.
【摘要】 目的:测量1~6岁小儿胸椎椎弓根的形态学参数,为小儿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7月~2010年1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行胸部CT检查的1~6岁非脊柱疾患小儿胸椎螺旋CT影像资料。根据年龄将入组儿童分为1~岁组(1组),2~岁组(2组),4~6岁组(3组),每组20例。每例均测量T1~T12左右两侧椎弓根参数共24组数值。将64排螺旋CT平扫胸椎的三维重建数据传至工作站,在多平面重建技术下获得每个椎弓根的矢状面及横断面成像,测量胸椎椎弓根横径(内外径)、纵径(内外径)、骨-螺钉通道长度、椎弓根横断面夹角、椎弓根矢状面夹角,并将上述各参数与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椎弓根横断面夹角和椎弓根矢状面夹角年龄组间采用多重T检验。结果:(1)椎弓根的横径(内外径)T1~T4逐渐减小,T5~T12逐渐增大;横内径值(除T1、T6、T11、T12外)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rs:0.011~0.363,除T1、T6、T11、T12外,P>0.05),其随年龄增长变化不明显;横外径值(除T4外)与年龄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s:0.151~0.539,除T4外,P<0.05),其随年龄增长而增长。(2)椎弓根纵径(内外径)T1~T12逐渐增大,除T1外纵径均大于横径;各节段参数与年龄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纵内径rs:0.526~0.786,纵外径rs:0.692~0.864,P<0.05)。(3)骨-螺钉通道长度各年龄组中最短为T1或T2,最长为T9或T10,T1~T9有逐渐增加的趋势,T10~T12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各节段参数与年龄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s:0.299~0.676,P<0.05)。(4)椎弓根横断面夹角最大为T1,T1~T12逐渐减小,部分小儿T11及T12的椎弓根横断面夹角可达0°甚至负角,除T1外,其余各节段参数与年龄均存在显著负相关性(rs:-0.432~-0.107,除T1 P>0.05外,余P<0.05),1组与2、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与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5)椎弓根矢状面夹角T1~T12呈下降趋势,各节段参数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rs:-0.125~0.127,P>0.05),1、2、3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6岁小儿胸椎椎弓根横外径、纵经、骨-螺钉通道长度与年龄的相关性较大,而椎弓根横内径的生长速度较慢,与年龄的相关性较小;横断面及矢状面夹角与年龄的相关性较小,除1~岁年龄组外,其余年龄段的参数值随年龄增长无明显变化。因此行1~6岁小儿胸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时,应根据患儿年龄及术中情况妥善选择螺钉型号及进钉方式,以避免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58.
目的比较腹腔镜脾脏切除术(LS)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ED)同开腹脾脏切除术(OS)加贲rJ周围血管离断术对于治疗伴有难治性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门脉高压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内,77例行OSED术以及同期67例行LSED术治疗的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并发症情况。结果LSED组的手术时间和OSED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757)。LSED组术中出血,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少于OSED组(P〈0.001,P=0.019)。术后LSED组ALT、AST以及TBIL三项指标明显低于OSED组(P=0.002,P=0.002,P=0.015)。术后PLT、WBC以及H11检查结果两组之间无叫显差别(P=0.786,P=0.056,P=0.973)。术后并发症LSED组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高十OSED组(P=0.037),其余并发症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LSED术在治疗伴有难治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门脉高压症时具有安全、有效以及创伤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59.
目的 为了减小开胸手术切口的创伤,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探讨中断肋骨后外侧开胸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中断肋骨后外侧开胸方法施行食管、贲门癌切除、淋巴结清扫术126例;介绍该技术的要点,比较中断肋骨开胸切口法与其他保留肋骨方法的显露面积、创伤大小及手术效果。结果 本组无1例发生术后肺不张和胸壁切口出血而需再次开胸止血,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中断肋骨开胸切口方法手术操作简单,手术视野显露好,且手术创伤小。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在术中使用改性骨粉混合骨水泥填充伤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01采用PKP治疗的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30例在术中使用改性骨粉混合骨水泥填充伤椎(观察组),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