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4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46篇 |
内科学 | 26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55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32篇 |
中国医学 | 23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1.
脑干脑炎(brainstem encephalitis,BSE),又称脑干炎或脑干型脑炎,是指发生于脑干的炎症,也可累及脑干临近脑组织。现将我科2006年以来,收治的16例脑干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2.
患者男,52岁.因间断气短伴腹胀1个月,于2005-08-11收入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患者1个月前出现活动后气短,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偶于站立时出现黑矇,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尿少. 相似文献
93.
目的评价妊娠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转归及期待治疗的可行性及宫颈检查手段的安全可靠性。方法应用宫颈病变三阶梯诊断原则对1714例妊娠妇女进行宫颈病变筛查,并对诊断为CIN者进行孕期和产后的严密随访。结果 1714例妊娠妇女中,活检结果CINⅠ者26例,CINⅡ者7例,CINⅢ者3例,未发现浸润癌,对其进行严密随访,产后半年随诊结果为妊娠期CIN逆转率为50.0%,持续率为41.7%,进展率为8.3%;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阴道镜及必要时的宫颈活检等检查手段用于妊娠妇女均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妊娠期CIN的逆转率较高,多主张保守治疗,但应加强孕期及产后的严密随访;妊娠期进行宫颈的相关检查如TCT、阴道镜及活检等安全可靠,本研究可为制定妊娠期宫颈病变的诊治指南提供一定的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94.
脑干脑炎(brainstem encephalitis,BSE),又称脑干炎或脑干型脑炎,是指发生于脑干的炎症,也可累及脑干临近脑组织。现将我科2006年以来,收治的16例脑干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5.
三种剖宫产术式腹腔粘连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淑霞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11):857-858
目的 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及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再次手术的腹腔粘连情况.方法 对2003-01-2005-10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对既往有新式剖宫产史、改良新式剖宫产及子宫下段剖宫产史因妇产科疾病再次开腹手术的154例病例进行术中观察并回顾性分析,比较其腹腔粘连情况.结果 改良新式剖宫产史者粘连最轻,粘连发生率最低,与新式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导致的粘连最重,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次之,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粘连最轻,发生率最低. 相似文献
96.
陈淑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9):1887-1888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急性非化脓性甲状腺炎、病毒性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等 ,病因尚未完全明了 ,现多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西医对本病较轻者多采用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物 ,较重者使用糖皮质激素 ,多能迅速取效 ,但停药后易复发。笔者通过配合中医辨证论治 ,不仅保证疗效 ,且极少复发 ,现介绍如下。1 辨证施治对确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 ,在常规应用西药治疗的同时 ,根据其所处的病程时期 ,分为风热侵袭和阳虚痰凝两型。1.1 风热侵袭 :此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初期 ,多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可见急性起病 ,发热、畏寒、头痛、乏力、… 相似文献
97.
98.
99.
背景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但其血栓事件发生情况却高于正常人群,进而增加了其治疗难度,因此分析其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非常必要。目的探究ITP患者发生血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725例ITP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形成血栓分为血栓组及非血栓组。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抗磷脂抗体检测结果及血栓类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ITP患者发生血栓的影响因素。结果725例ITP患者中非血栓组704例(97.1%)、血栓组21例(2.9%)。血栓组患者年龄≥50岁、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激素使用>8周、脾切除、狼疮抗凝物(LA)阳性、抗心磷脂抗体(aCL)阳性所占比例高于非血栓组(P<0.05);血栓组与非血栓组患者疾病状态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OR=4.466,95%CI(1.008,19.797),P=0.049)〕、疾病状态〔慢性ITP:OR=3.046,95%CI(1.067,8.699),P=0.037)〕、高血压史〔有:OR=9.031,95%CI(1.930,42.272),P=0.005〕、糖尿病史〔有:OR=5.919,95%CI(2.078,16.863),P=0.001〕、激素使用>8周〔是:OR=4.119,95%CI(1.465,11.580),P=0.007〕、LA〔阳性:OR=3.426,95%CI(1.145,10.254),P=0.028)〕、aCL〔阳性:OR=4.064,95%CI(1.357,12.169),P=0.021〕是ITP患者发生血栓的影响因素(P<0.05)。725例ITP患者中发生动脉血栓12例(1.7%)、静脉血栓8例(1.1%)、形成动静脉血栓1例(0.1%)。结论年龄≥50岁、疾病状态为慢性ITP、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激素使用>8周、LA阳性、aCL阳性是ITP患者发生血栓的影响因素,临床治疗ITP时应特别注意预防其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抗凝血酶-Ⅲ(AT-Ⅲ)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共入选56例OMI患者,采用B-型超声诊断仪检查颈动脉IMT,同时检测AT-Ⅲ、PAI-1水平。以颈动脉IMT作因变量,AT-Ⅲ。PAI-1,血浆纤维蛋白原(FBN)等13个变量作为自变量,采用逐步筛选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PAI-1等7个变量进入方程:IMT=-0.5431+0.0438FBN+00831PAI-1+0.0024SBp+0.0023Age+0.1725LDL-0.1256HDL+0.3733Apo-B。堤示:PAI-1与颈动脉IMT正相关,是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AT-Ⅲ未进入回归方程,表明其与颈动脉IMT增厚无相关。2、对PAI-1、AT-Ⅲ与颈动脉IMT的关系分别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其结采分别为:IMT=-0.2039+0.5343PAI-1,r=0.8221,P〈0.0001;IMT=08538+00006AT-Ⅲ,r=0.1095。P=0.4215。此结果亦表明:PAI-1水平与IMT呈正相关;AT-Ⅲ与颈动脉IMT增厚无相关。结论:老年OMI患者病情稳定时,PAI-1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是颈动脉IMT增厚的危险因素;AT-Ⅲ与颈动脉IMT增厚无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