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3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65篇
综合类   145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31.
多年来,笔者针对因感冒后滥用或误用药物出现邪欲去未去,反入于内,伤及气分,隔于胸膈之间,致热扰胸膈证,采用经方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常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通过对不同来源的人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与诱导,建立树突状细胞的稳定体系,为更进一步实验打好基础。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不同树突状细胞亚群的特异性表面标记抗体磁珠分离树突状细胞前体,通过加入不同的刺激分子,分别诱导未成熟、成熟及活化等不同阶段的树突状细胞。结果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相比,成熟活化型树突状细胞表达HLA-DR、CD86以及CD40等共刺激分子明显升高,其中MoDC对成熟标记物CD83的表达水平亦较高。此外,两者在形态上也有明显的差异。结论通过对不同亚群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培养和鉴定,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研究树突状细胞的平台,为深入开展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3.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目前认为,有多种因素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如: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合成增加、胞内信号分子的激活、基因多态性等等。两种血管内皮特异性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素是作用于血管内皮最重要的生长因子,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就这两种血管内皮特异性生长因子和糖尿病肾病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eenee quantitative PCR,FQ-PCR)技术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44例活动性肺结核的痰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痰进行FQ-PCR检测,并与痰涂片检查法、改良罗氏培养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FQ-PCR检测痰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痰涂片抗酸检查法阳性率、改良罗氏培养法阳性率分别为61.1%(88/144)、51.4%(74/144)、55.6%(80/144),以FQ-PCR检测痰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为最高,FQ-PCR检测特异性为100%。结论FQ-PCR技术检测痰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该方法快速、准确.对肺结核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5.
愈肝灵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治疗组101例,男性68例,女性33例.年龄最小者3岁、最大者63岁;其中1~10岁5人,11~20岁18人,21~30岁38人,31~40岁29人,51~60岁9人,61岁以上2人.西药对照组54例,男性35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者4岁,最大者62岁,其中1~10岁4人,11~20岁7人,21~30岁17人,31~40岁15人,41~50岁6人,51~60岁3人,61岁以上2人.中药对照组52例,男性34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者4岁,最大者61岁,其中1~10岁4人,11~20岁6人,21~30岁17人,31~40岁14人,41~50岁6人,51~60岁3人,61岁以上2人.所有患者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4年,平均病程13个月.三组性别、年龄等分布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36.
二十余年中医药在肾移植中的实验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是现代医学的新近产物,在古代中医药中没有相关论述。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不少医家探索了中医中药在肾移植临床和实验中的作用,取得了不少成果。现将近20余年来有关这方面的实验研究概述如下。1复方中药实验研究毕旭东等[1]观察活血化瘀注射液Ⅰ号(HHI-Ⅰ)对同系大鼠肾移植中肾脏保存/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用供肾热缺血5min、乳酸林格液中冷保存3h后进行同种大鼠间肾移植,随机分为HHI-Ⅰ组和对照组。HHI-Ⅰ组在开放血流前30min大鼠颈静脉给予HHI-Ⅰ1ml/100g体重、电子蠕动泵缓慢注入;常规组在相同的时间、以相同的速度…  相似文献   
37.
孟艳  陈江华 《浙江医学》2008,30(3):238-239
血液透析是一个体外循环过程,血液与透析管路及透析膜的接触,易触发并激活机体的凝血系统,导致凝血的发生,因此治疗过程中必须使用抗凝剂预防血栓的形成。肝素作为一种抗凝效果较好的抗凝剂已广泛应用于透析治疗中,但在对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出血患者行透析治疗时,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往往会加重出血,为此临床上尝试了许多减少出血的透析方法,如无肝素透析、低分子肝素透析、体外肝素化透折以及血仿膜吸附法无肝素透析等。我院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出血患者采用血仿膜吸附法无肝素透析和无肝素透析两种方法进行治疗,旨在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8.
免疫吸附在肾移植及肾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吸附治疗通过吸附剂选择性、特异性吸附全血或血浆中致病因子以净化血液,缓解临床症状。本文综述了免疫吸附在肾移植和难治性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39.
肾移植手术中特殊供肾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特殊供肾的外科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1年6月间进行的868例尸体肾移植中326只特殊供肾的处理,并与542只普通供肾的移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326只特殊供肾均得到了利用,血管变异的供肾移植后1个月血肌酐水平,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发生率及1年移植肾存活率与普通供肾均远见显著差异;其他特殊供肾均未发生与修整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畸形供肾或损伤供肾,通过合理手术整形,灵活运用等方法保肾,并不影响肾移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0.
中医药在肾移植临床中的应用及实验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肾脏移植是彻底治愈各种终末期肾脏疾病的唯一有效方法。目前,在肾移植的外科技术比较完善,但如何解决肾移植后的排异反应、感染、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等问题,是提高移植肾存活的关键。对于这些,中医药都有参与研究的可能和潜力。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将中医中药应用于肾移植,临床及实验研究取得可喜成绩,现对近20年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