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学与药物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性脑缺血病理生理学变化导致的脑组织损害与缺血时间和受累区域有关。其中,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梗死灶周围的去极化、炎症反应以及缺血半暗带神经元的凋亡参与了缺血性脑损伤过程。文章对目前多数临床药物试验不尽人意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脑缺血不同环节应用药物的策略。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突变与脂类代谢及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潮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观察组, 根据患者APOE基因c.388及c.526突变情况, 分为A组(c.388T>C)、B组(c.526C>T)、C组(无突变)三个亚组。选取同期入院的8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 根据患者APOE基因c.388及c.526突变情况, 分为D组(c.388T>C)、E组(c.526C>T)、F组(无突变)三个亚组。比较各组APOE基因突变分布情况, UA、TG、TC、HDL-C、LDL-C、APOE、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观察组、对照组APOE基因c.388位、c.526位野生型及突变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血清UA、TG、T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清LDL-C、APOE、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野生型(C组、F组)血清UA、TG、TC、HDL-C、LD... 相似文献
24.
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做为一个精神科的医务工作者,经常遇到一些与宗教有关的精神心理问题,故对50例基督徒进行心理与个性特征分析。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及一般资料资料来自某市郊农村两个自发的基督教会,发出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其中男性5份,女性45份。年龄25~78岁,平均(38.32 16.67)岁,文化程度高中1人,初中7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42人,调查对象均为汉族。1.2方法评定工具采用自拟的调查表,对加入教会心理社会因素征询;个性特征采用龚氏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测试。所有受试者按问卷… 相似文献
25.
正脑卒中后早期、合理的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致残率,但仍有50%—60%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损害[1]。非侵入性脑刺激(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NIBS)是一种新兴的中枢干预技术,可以调节大脑皮质兴奋性[2]。将NIBS与外周性干预按照一定的模式相结合,可促进大脑功能重塑[3],然而,不同的结合方式所产生的效果不同[4]。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索帕罗西汀联合生物反馈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7月22日—2018年7月22日期间本院抑郁症100例患者(实施奇偶数法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者进行帕罗西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周UPDRS评分(51.59±1.38)分、治疗后4周UPDRS评分(48.56±2.45)分、治疗后6周的UPDRS评分(41.22±1.19)分、治疗后2周HAMD评分(25.33±1.86)分、治疗后4周HAMD评分(20.59±1.28)分、治疗后6周HAMD评分(12.38±1.07)分、总有效率(96.0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帕罗西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效果显著,可加速抑郁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心境障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的116例心境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双相障碍诊断率为17.2%,新型抗抑郁药应用比例82.8%,情绪稳定剂在抑郁症中的使用率为5.3%,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为67.2%。结论:临床医师对双相障碍的识别和诊断情况不容乐观。对情绪稳定剂的认识不够全面。单用或联用奥氮平逐渐成为临床医师治疗心境障碍的又一选择。 相似文献
28.
目的通过本研究探索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I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发病48h内入院12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首次300mg,以后75mg/d),对照组应用标准剂量氯吡格雷治疗(75mg/d),两组连用14d。两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有脑水肿者适当应用甘露醇脱水治疗。治疗前、治疗后72h、第7天、第14天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定,并于随访3个月时再评估。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用药第8天复查头颅CT或MRI,观察梗死灶面积是否扩大或出血。结果治疗后72h、7d、14d,治疗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头颅CT或MRI,治疗组有1例梗死灶出现点状出血,对照组未见脑出血;两组各1例皮疹;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完成3个月随访者98例,治疗组50例,BI≥75者35例(70.0%),有效率≥18%者40例(80.0%);对照组48例,BI≥75者19例(39.6%),有效率≥18%者21例(43.8%)。治疗组BI≥75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早期应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明显较标准氯吡格雷更能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未发现安全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9.
对于前庭系统性眩晕,仅靠临床表现来判断病变部位有无器质性损害,容易出差错。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电生理改变,是否对临床医生有指导作用?为此,对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进行脑干听觉诱电位(BAEP)检测,结合影像学资料及住院观察其转归情况,分析BAEP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
低分子肝素和降纤酶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降纤酶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广东省潮州市中心医院 2 0 0 0 - 0 3~ 2 0 0 4 - 0 5进展型脑梗死全部病例随机分 3组 :治疗组、对照甲组、对照乙组 ,每组各 30例。 3组均个体化常规治疗基础上 ,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和降纤酶 ,对照甲组应用低分子肝素 ,对照乙组应用降纤酶 ,连续应用 7d ,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 ,监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改善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甲组、乙组 (P <0 0 1) ,对照甲组 ,乙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治疗后第 2周临床疗效评价总有效率治疗组 96 7%、对照甲组 80 0 %、对照乙组 83 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甲、乙组 (P <0 0 5 ) ;而显效率 3组分别为 80 0 %、5 3 3%、5 3 3%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甲、乙组 (P<0 0 1) ,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3d、7d、14d后纤维蛋白原前后比较 :治疗组较显著降低 (P <0 0 1) ,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前后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低分子肝素、降纤酶联合治疗进展型梗塞 ,更有效中止病情进展 ,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提高临床疗效 ,安全性高 ,副作用小 ,适应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