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1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24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10篇 |
综合类 | 18篇 |
药学 | 5篇 |
中国医学 | 5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5篇 |
2019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交锁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骨折 ,目前已被认为是一种标准的治疗方法。胫骨交锁钉可用于膝下 7cm至踝上 4cm轴向不稳定性骨折 ,临床多见运用不扩髓髓内钉治疗的报告 ,而不主张采用扩髓及切开复位的方法。我院近 2年来运用国产实心胫骨交锁髓内钉 ,并采用手动扩髓配合小切口复位治疗部分胫腓骨骨折 2 8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8例患者中 ,根据“AO”分型 :A1 IC1 MT1 NV14例 ,A2 IC1 MT1~ 2NV16例 ,A3 IC1 MT2 NV15例 ,B1 IC1 MT2 VN15例 ,B2 IC2 MT2 NV12例 ,B2 IO1 MT2 N…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肾细胞癌ACHN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ACHN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100μmol/L培养液)、25μmol/L白藜芦醇组(100μmol/L培养液+25μmol/L白藜芦醇)、50μmol/L白藜芦醇组(100μmol/L培养液+50μmol/L白藜芦醇)、100μmol/L白藜芦醇组(100μmol/L培养液+100μmol/L白藜芦醇)、200μmol/L白藜芦醇组(100μmol/L培养液+200μmol/L白藜芦醇)。培养12、24、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培养24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荧光探针法检测ACHN细胞氧化型二氯荧光素(dichlorofluorecin, DCF)荧光强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2, 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及25、50、100、200μmol/L白藜芦醇组培养12 h(0.71±0.01、0.63±0.01、0.56±0.03、0.48±0.02、0.39±0.02)、24 h(1.19±0.04、1.00±0.02、0.79±0.03、0.63±0.03、0.41±0.06)、48 h(1.62±0.02、1.15±0.03、0.79±0.04、0.62±0.04、0.41±0.08)细胞增殖活力吸光度值依次降低(P0.05),培养24 h细胞凋亡率[(7.73±0.87)%、(12.64±1.13)%、(29.43±1.25)%、(37.73±1.24)%、(48.56±1.78)%]依次升高(P0.05);培养24 h,对照组及25、50、100、200μmol/L白藜芦醇组细胞DCF荧光强度[(5.40±0.70)、(14.97±1.33)、(17.03±0.80)、(19.67±1.16)、(31.50±2.28)u/(s·mg)]及caspase-3相对表达量(0.24±0.02、0.58±0.02、1.19±0.05、1.41±0.05、1.74±0.06)依次升高,Bcl-2相对表达量(1.67±0.10、1.11±0.16、0.94±0.11、0.67±0.09、0.53±0.02)依次降低(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诱导肾细胞癌ACHN细胞内活性氧累积,上调caspase-3表达,下调Bcl-2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分析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患者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前白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5年9月至2020年9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直肠癌患者,以单盲随机抽样法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前和术后3d血清凝血酶...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椎管内原始性神经外胚瘤的临床特点及分型、诊断、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 4例经影像学、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的椎管内原始性神经外胚瘤,并回顾相关文献,总结所报告病例.结果 3例显微镜下全切,1例大部切除;术后病理检查提示中枢性原始性神经外胚瘤2例,外周性原始性神经外胚瘤2例;术后3例均给予全神经轴放疗和全身化疗,1例因经济原因术后出院后未再接受其他治疗;2例随访10个月及14个月仍生存,1例随访25个月死亡,1例随访6个月后失访.结论 椎管内原始性神经外胚瘤多见于成人;病程短;预后差;应根据病理分型制定手术后放化疗方案;CD99可作为临床上区别中枢性原始性神经外胚瘤和外周性原始性神经外胚瘤的免疫组化指标.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采用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5例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Ⅱ~Ⅲ级、1例鳞状细胞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加原位回肠代膀胱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手术效果。结果 16例患者膀胱根治均切除成功,手术时间240~320min。腹腔镜下失血量为100~500ml,平均为230ml。2例输浓缩红细胞2个单位。术后3d恢复肠蠕动并拔除耻骨后引流管,4d后开始进食。2周后拔除输尿管支架管。随访4~26个月,1例有排尿困难,5例术后早期出现轻微尿失禁,所有病例术后3个月均可完全控制排尿,5例男性患者有勃起功能障碍。16例均无复发。结论该术式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将成为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有可能在具有一定腹腔镜手术操作基础的基层医院逐步开展。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局麻结合强化麻醉对比全麻下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进行MPCNL手术的上尿路结石患者9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9例)患者采取全麻,观察组(49例)患者采取局麻结合强化麻醉;观察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双J管留置时间、结石清除率、肾造瘘管留置时间、术后不良反应状况,术前1 d与术后3 d患者血清尿素氮(BUN)、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C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β2-微球蛋白(β2-M)及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改变状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双J管留置时间和肾造瘘管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CRP、TNF-α及IL-6浓度较术前1 d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3 d β2-M、Cr及BNU浓度和术前1 d对比3 d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低于对照组的3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局麻联合强化麻醉下进行MPCNL术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血清炎症反应及住院时间,但在病例选择上需谨慎,术前准备与术中监护工作要做充分。 相似文献
28.
目的总结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1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6例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18个肿瘤,2例多发),部分切除1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血管母细胞瘤。术后11例随访3月∽5年,无复发,病情恢复良好。结论对于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显微镜下严格沿正确的界面进行分离,先离断动脉后处理静脉,避免分块切除而力争全切,是减轻术中出血和神经功能损害的关键。虽然手术风险高,但对临床表现明显的患者,宜应行积极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防止症状发展。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Hunt-HessⅣ~Ⅴ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早期病因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并客观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31例SAH患者发病后7d内进行CT及DSA检查,寻找SAH的原因,明确SAH均为脑动脉瘤破裂所致。明确病因后,即刻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术后早期处理出血并行有效的对症治疗。对于动脉瘤直径和瘤颈宽度不同患者的疗效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经X^2检验。结果:31例患者经CT、DSA检查,均明确诊断。SAH均为脑动脉瘤破裂所致,所有动脉瘤均经栓塞治疗。其中动脉瘤腔100%闭塞26例、95%闭塞者3例、90%闭塞者2例。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5例,1例动脉瘤复发并经第2次补充GDC栓塞而治愈。29.0%(9/31)出现与SAH有关的永久性后遗症。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6例、Ⅱ级9例、Ⅲ级4例、Ⅳ级2例、Ⅴ级10例;病死率32.3%(10/31)。术后随访3~68个月均无再出血。动脉瘤直径11~25mm组7例,死亡5例;5~10mm组21例,死亡4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6.60,P〈0.05)。瘤颈≤4mm组24例,动脉瘤完全栓塞23例,死亡5例;瘤颈〉4mm组7例,动脉瘤完全栓塞3例,死亡5例,2组动脉瘤完全栓塞率和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X^2=11.24、P〈0.01,X^2=6.35、P〈0.05)。结论:CT及DSA可对Hunt-HessⅣ~Ⅴ级SAH进行早期病因诊断;对已破裂的动脉瘤早期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囊内栓塞,术后早期处理出血并有效的对症治疗,是提高动脉瘤性SAH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