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94篇 |
免费 | 395篇 |
国内免费 | 33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0篇 |
儿科学 | 69篇 |
妇产科学 | 60篇 |
基础医学 | 224篇 |
口腔科学 | 90篇 |
临床医学 | 948篇 |
内科学 | 527篇 |
皮肤病学 | 40篇 |
神经病学 | 80篇 |
特种医学 | 256篇 |
外科学 | 535篇 |
综合类 | 1810篇 |
预防医学 | 1007篇 |
眼科学 | 43篇 |
药学 | 930篇 |
20篇 | |
中国医学 | 777篇 |
肿瘤学 | 2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8篇 |
2023年 | 205篇 |
2022年 | 205篇 |
2021年 | 309篇 |
2020年 | 187篇 |
2019年 | 196篇 |
2018年 | 184篇 |
2017年 | 106篇 |
2016年 | 161篇 |
2015年 | 152篇 |
2014年 | 272篇 |
2013年 | 335篇 |
2012年 | 359篇 |
2011年 | 389篇 |
2010年 | 409篇 |
2009年 | 370篇 |
2008年 | 392篇 |
2007年 | 377篇 |
2006年 | 340篇 |
2005年 | 324篇 |
2004年 | 282篇 |
2003年 | 264篇 |
2002年 | 240篇 |
2001年 | 219篇 |
2000年 | 187篇 |
1999年 | 124篇 |
1998年 | 143篇 |
1997年 | 124篇 |
1996年 | 118篇 |
1995年 | 93篇 |
1994年 | 82篇 |
1993年 | 60篇 |
1992年 | 45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36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35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38篇 |
1985年 | 36篇 |
1984年 | 34篇 |
1983年 | 31篇 |
1982年 | 32篇 |
1981年 | 18篇 |
1980年 | 16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5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3篇 |
195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带瞄准器交锁髓内钉的应用 ,经常发生远端锁钉困难 ,我们采用了一种既简单可靠又不需X线透视的方法 ,极大地提高了远断锁钉的成功率。1 操作方法 髓内钉打入成功后 ,装上瞄准器 ,不必在股骨或胫骨远端背侧正中钻孔固定 ,直接据远侧瞄准孔做两个小切口后 ,置入套筒至骨皮质 ,调整其约位于骨干侧面中份。先用直径4 5mm或 4 0mm的配套钻头钻通一侧皮质 ,保持患肢体位 ,卸除瞄准器 ,用一根直径 2 0mm的克氏针于近侧孔探入 ,小副度旋转髓内钉 ,如克氏针在锁孔内 ,它便会随着髓内钉的旋转而摇摆 ,手感非常明显 ,极易体会。如不在锁孔… 相似文献
102.
超声介导上调Smad7表达对腹膜炎大鼠腹膜炎症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基因转染的方法上调Smad7在大鼠腹膜组织的表达,旨在探讨Smad7的高表达对大鼠腹膜炎模型的炎症反应和腹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Ⅱ级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入正常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后两组分别给予空载体和Smad7质粒转染,72 h后腹腔内注射大肠杆菌(E.Coli, ATCC 25922) 109 CFU/kg体重诱导腹膜炎,在48 h后做腹膜功能试验并杀检大鼠。检测腹水及血白细胞计数、腹水细菌菌落计数。间接免疫荧光检测Smad7和CD45在腹膜组织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腹膜组织Smad7蛋白的表达。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腹膜功能与腹水白细胞数和细菌菌落数进行Pearson多元线性相关分析。 结果 与空载体组比较,Smad7转基因组大鼠腹膜组织Smad7的表达、腹水白细胞计数和腹膜组织浸润的白细胞数均显著增加,但腹水细菌菌落计数显著降低、腹膜功能显著恶化。相关分析显示腹膜功能的恶化与腹水白细胞计数相关而与腹水细菌菌落计数无相关。结论 Smad7在大鼠腹膜组织的高表达增强了腹膜局部的炎症反应,而过强的炎症反应导致腹膜功能进一步受损。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总结先天性膀胱外翻的修复,探讨腹直肌前鞘—腹外斜肌腱膜瓣及肌蒂阔筋膜张肌肌皮瓣在修复膀胱外翻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腹直肌前鞘—腹外斜肌腱膜形成的前鞘—腱膜瓣加局部皮瓣或同侧肌蒂阔筋膜张肌肌皮瓣修复先天性膀胱外翻及腹壁缺损,局部皮瓣修复尿道上裂,肌皮瓣的应用面积最大为10cm×8cm。结果临床应用12例,膀胱外翻及腹壁的修复均达到了良好效果,膀胱括约肌功能基本恢复,二次尿道紧缩后12例均能控制排尿。肌蒂阔筋膜张肌肌皮瓣部分坏死2例,游离植皮后痊愈。结论选择性地应用腹直肌前鞘及腹外斜肌腱膜形成前鞘—腱膜瓣加强腹壁,局部皮瓣转移或应用同侧肌蒂阔筋膜张肌肌皮瓣转移修复腹壁缺损能有效地修复先天性膀胱外翻,恢复膀胱颈部括约肌的连续性及尿道紧缩,能达到自主控制排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4.
105.
尿酸利仙冲剂治疗痛风性肾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痛风性肾病是由于高尿酸血症尿酸钠结晶沉积在肾脏髓质 ,引起炎症反应及间质纤维化病损的一种疾病。迄今为止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尚处于临床疗效观察阶段 ,尚无实验研究的报道。我们对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经验方尿酸利仙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 ,观察其对实验性痛风性肾病高尿酸血症、肾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旨在研究其对痛风性肾病的作用机理。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1 动物 雄性Wistar大鼠 2 4只 ,体重 (10 0± 10 ) g ,由中科院上海动物所提供。1.2 药物 尿酸利仙冲剂由土茯苓、桑寄生、丹参、制胆南星等组成 ,药物用江苏天江制…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联合双路环形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至2018年3月接诊的60例(6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的住院ID号,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单纯的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双路环形置管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33% vs 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0,P=0.553)。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联合双路环形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分析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膝内侧副韧带浅层治疗陈旧性膝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十堰市太和医院骨1科自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28例陈旧性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新鲜断裂的内侧副韧带、Ⅰ度和Ⅱ度损伤患者排除。术前应力位拍X片检查可见膝关节内侧间隙较健侧>5 mm,磁共振检查可见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皱缩或断裂。手术方法为取自体同侧的半腱肌,编织缝合,编织好的肌腱从胫骨的内侧脊前方穿入,从脊的后方穿出。然后将肌腱的两个尾端用导引针穿入股骨隧道,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术后在可调支具保护下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随访12个月左右,拍摄膝关节内侧应力位片、应用Lyshlo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评判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比较。 结果患者术后Lyshlom评分(t=7.449)、IKDC评分(t=8.915)、膝内侧应力位片开口距离与健侧距离的差值(t=5.014)均改善,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结论应用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膝内侧副韧带浅层对治疗膝内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短期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8.
高化王宝军赵亮李亚东刘振宇白晓冬陈文韬刘长贵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8,(1):76-79
目的评价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APACHEⅡ)指导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22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59例,女167例;年龄为69~106岁,平均(75.4±6.1)岁。APACHEⅡ评分平均为(18.3±6.3)分(5.34分)。将患者根据不同APACHEⅡ评分分为3组:低危组127例,评分≤15分;中危组68例,评分为16~24分;高危组31例,评分≥25分。比较3组之间的实际死亡率,以及同一组内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及合并内科疾病率等。结果13例患者于住院期间死亡,死亡率为5.8%(13/226)。死亡原因依次为心脏事件6例,呼吸功能衰竭4例,感染中毒性休克2例,肾功能衰竭1例。高危组患者的实际死亡率(22.6%,7/31)显著高于低危组(1.6%,2/125)和中危组患者(5.9%,4/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中,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组中,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中,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的年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和合并内科疾病较多,可采用APACHEⅡ评分量化评估,术中出血量是最为重要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乙状结肠去带新膀胱术的术前护理及术后康复指导要点。方法收治10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护理,配合膀胱全切乙状结肠去带新膀胱术围手术期的各项处理;术后早期对患者行新膀胱功能训练、饮食指引等康复指导,随访观察手术的疗效。结果所有手术均取得成功,术中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16个月,患者新膀胱功能良好,无尿道狭窄等明显并发症,所有患者白天可完全控制排尿。结论耐心细致的术前护理结合术后早期的新膀胱功能训练康复指导是保证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