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针对目前全世界肝脏移植的瓶颈问题——供肝匮乏,课题组提出了一种新的肝移植方式——部分肝移植,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与国内外同类研究比较,主要有以下发现和创新点:①确立了对移植物的选择标准和右半肝移植物静脉回流的重建方式;②比较了带或不带肝中静脉的右半肝移植物的活体肝移植的术后结果,确定了带肝中静脉的右半肝移植物的安全性和必要性;③首次在国内开展劈离式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患者,并保持国内单中心最大病例数;④首次在国内开展不同血型两供一受活体肝移植并获成功,该手术方式为受体提供了更大重量的肝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供体的安全;⑤在国际上率先报道了中国肝移植人群免疫抑制剂霉酚酸药代动力学变化规律,首次建立了霉酚酸完全暴露的简化计算公式,并首次比较了活体肝移植和全肝移植霉酚酸药代动力学的差异。该研究成果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及顺应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2009年4月-2010年3月对35例疑有小肠疾病者行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中发现小肠病变26例(74.3%),包括血管畸形9例,间质瘤1例,息肉2例,小溃疡1例,非特异性炎症11例,寄生虫2例,其中4例患者同时存在两种病变.所获取的图像质...  相似文献   
23.
多层螺旋CT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ieeding,OGIB)是指常规胃镜、结肠镜检查结果阴性,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出血.出血部位大多在小肠,在消化道出血中约占5%[1].  相似文献   
24.
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于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症状,并造成食管粘膜病理性损害,是常见的酸相关性疾病之一,虽然胃食管动力紊乱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控制胃酸仍是治疗食管反流性疾病主要的方法和手段.波利特(雷贝拉唑肠溶衣片)是新一代强力的质子泵抑制剂(PPI)对反流性食管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2001-2003年间我们运用波利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诊断方法、病灶部位、手术方式、病理结果和预后等.结果 18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其中8例行局部切除术,1例行肠段切除术,1例行胃大部切除术,3例行乳头部肿瘤切除加括约肌成形术,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理检查证实腺瘤5例、管状腺瘤2例、绒毛状腺瘤2例、管状绒毛状腺瘤2例、错构瘤2例、错构瘤性息肉1例、Brunner腺瘤1例、腺肌瘤1例、纤维瘤病1例、异位胰腺1例;经2~60个月随访,1例死于非相关疾病,1例失访,其余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上腹部不适和上消化道出血是十二指肠良性肿瘤最为常见的症状,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6.
1病例介绍 患者女,62岁,因"反复腹胀、便秘2年余,加重1月"入院。于2010年3月起开始出现腹胀、大便不畅,既往偶有便秘,1-2天排便一次。外院诊为"肠梗阻、慢性传输型便秘”。予以灌肠、导泻等保守治疗症状缓解。此后患者又间断性出现上述症状数次,均以灌肠保守治疗后好转。  相似文献   
27.
基因的稳定性对维持机体的正常生长具有重要作用。DNA随时面临损伤因子的威胁,一旦DNA发生不可逆损伤将会导致基因的不稳定,甚至诱发肿瘤形成。但机体具有DNA损伤修复、细胞凋亡调控系统可以及时修复损伤的DNA以维持基因的稳定性。有研究表明Rad9、Rad1、Hus1基因参与DNA的损伤修复和细胞凋亡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明确关系。本文将对目前Rad9、Rad1、Hus1基因的研究以及与肿瘤发生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8.
经皮股静脉穿刺置管定位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心静脉插管是外科基本操作之一。经颈内静脉或经锁骨下静脉置管操作要求高 ,失败率达 7%~ 19%[1] ,偶可致严重并发症。经皮股静脉穿刺置管则方法简单 ,尤适合非熟练者。我们采用改进的经股静脉插管方法 ,使穿刺成功率大为提高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1.病人2 0 0 0年 1月~ 12月 ,对 15 4例需迅速建立中心静脉径路的危重病人、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插管难以施行或插管未成功者及因输液或静脉营养需置中心静脉插管者 ,施行股静脉穿刺置管。禁忌证 :①深静脉血栓形成者 ;②处于高凝状态者 ;③近 4周同侧曾行股静脉插管 ;④有下肢缺血…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血友病A病人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治疗相关肝胆胰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外科行ERCP治疗的7例血友病A病人临床资料,其中5例轻型,2例中型。有5例为胆总管结石,其中1例伴感染,2例为胰头恶性肿瘤引起胆总管下端梗阻。对血友病病人围术期充分补充抗血友病球蛋白(anti-hemophilic globulin, AHG),严密监测相关凝血指标和生命体征。结果:2例行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网篮取石,2例行括约肌切开+网篮取石,2例行金属支架,1例单独行鼻胆管引流。4例胆总管结石病人予鼻胆管引流术。7例病人均顺利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9.6±3.2)(7~16) d。术前病人FⅧ:C为(18.7%±11.1%)(1.2%~28.2%),术前输AHG(2 743±964)(2 000~4 000) U/d。所有病人术后血红蛋白(100±30)(51~131) g/L和红细胞比容(0.293±0.084)(0.160~0.396),与术前[(105±35)(50~150) g/L和(0.307±0.097)(0.161~0.42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血淀粉酶为(105±80)(28~237) U/L。所有病例均无围术期出血、消化道穿孔、胰腺炎等ERCP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在补充AHG等治疗下,对血友病A病人行ERCP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0.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致食管支气管瘘1例四川省遂宁市人民医院(629000)包勇,陈拥军1病历简介患者男,31岁,因“反复呕血、黑便3月余”,以“上消化道出血”于1993年5月12日收入院。患者10年前患急性重症肝炎,同年转为肝硬化、腹水。1989年因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