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研究外源性给予江浙蝮蛇毒提取的神经生长因子(sNG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模型,局部滴加药物和术后肌注sNGF,通过展爪反射,趾间距,自切及脊髓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评定,观察坐骨神经修复情况。结果 sNGF治疗可使伤后SEP,MEP提早出现,减轻自切,改善后肢运动功能。结论:蛇毒提取的NG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2.
OGD后突触后膜GluRs含量变化及神经元延迟性死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时OGD损伤后神经元突触后膜GluR1~3含量变化及其在神经元延迟性细胞死亡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PI染色、细胞比色分析和双重免疫荧光技术定量观察神经元死亡、膜表面及灾触GluR1~3含量变化。结果 OGD后神经元死亡数量明显增加;膜表面GluR2含量、含GluR2的突触数目以及突触部位GluR2含量都明显降低(P<0.05),膜表面GluR2含量下降以突触部位为主,而膜表面GluR1和GluR3却明显增加。结论 OGD损伤可致突触后膜表面GluR2含量降低,GluR1和GluR3增加并可形成缺乏GluR2的AMPA受体通道,从而介导了Ca~(2-)的快速内流,引起神经元的延迟性死亡。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蛇毒神经生长因子(sNG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诱发电位的影响,评价蛇毒种经生长因子在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模型,局部滴加药物和术后肌注sNGF,通过脊髓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评定,观察坐骨神经修复情况.结果:sNGF治疗可使伤后SEP、MEP提早出现,结论:蛇毒提取的NG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NGF对大鼠坐骨神经完全离断后腰髓前角神经元的作用。方法 :30只大鼠分为 3组 ,Ⅰ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 (硅胶管内注入 2 0ul生理盐水 ) ;Ⅱ组为NGF硅胶管给药 ,每只大鼠 10 0ng( 5ng/ul× 2 0ul) ;Ⅲ组为NGF硅胶管内给药后 +每日肌注NGF5 0 0ng/kg。切除单侧坐骨神经 10mm ,并用硅胶管桥接坐骨神经断端。术后 1、2、3、4个月分别进行霍乱毒素亚单位B结合的辣根过氧化酶 (CB -HRP)作为示踪剂 ,同时取标本测定脊髓髓鞘碱性蛋白 (MBP)含量。结果 :CB -HRP示踪Ⅱ和Ⅲ组优于对照组 ,前角运动神经元增多 ,突触连结成网 ;MBP含量Ⅱ组和Ⅲ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MBP含量减少不明显。结论 :外周神经损伤后 ,损伤局部应用NGF能减少其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及脱髓鞘改变。  相似文献   
85.
背景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受体的过度激活在继发性脑损害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AMPA受体第二亚单位(GluR2)的减少是引起Ca2+快速内流主要原因,但缺血损伤后神经元膜表面AMPA受体数量及结构(亚单位组成比例)变化特征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缺血后神经元膜表面AMPA受体亚单位(GluRs)含量组成变化及其对Ca2+内流和细胞死亡的影响,为脑缺血治疗的特异性干预途径提供理论依据.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材料孕18 d SD大鼠8只(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动物所提供),进行胚胎海马神经元分离和培养.干预缺血损伤组更换无糖细胞外液后置专用缺氧箱内缺氧30 min,然后重新添加维持培养基继续培养,对照组在相同时刻更换正常培养基.采用PI染色、双重免疫荧光标记和细胞比色分析技术定量观察神经元死亡和膜表面GluRs含量变化,采用Fura-2法测定胞内Ca2+含量.主要观察指标①伤后神经元死亡数目.②突触内和膜表面GluRs含量.③胞内Ca2+含量.结果缺氧损伤后24 h GluR2阳性突触数目构成比为0.42±0.16,与对照组(0.58±0.15)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48,P=0.023),膜表面GluR2含量也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27,P=0.019);而GluR3阳性突触数和膜表面含量则显著升高,伤后24 h膜表面GluR3含量与伤前的比值为1.23±0.23,相差显著(t=2.114,P=0.040);膜表面GluR1伤后也呈增多趋势;缺血损伤组胞内Ca2+含量是对照组的1.36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71,P=0.017),其神经元死亡数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803,P=0.000 1).结论缺血损伤可致神经元膜表面AMPA受体组成结构变化,GluR2含量减少,GluR3,GluR1含量增加,介导了Ca2+快速内流和神经元死亡,在继发性脑损害中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Anandamide(ANA)-大麻受体Ⅰ(CB1)在内脏高敏感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鸡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基础致敏,联合非伤害性/伤害性结直肠扩张刺激(NNCRD/NCRD),建立内脏高敏感性-NNCRD/NCRD大鼠模型。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7),生理盐水+结直肠扩张(CRD)组(n=7),OVA+CRD+二甲亚枫(DMSO)组(n=8),OVA+CRD+不同剂量(0.5、5.0、10.0mg/kg)N-花生四烯酸氨基乙醇(ANA)组(n=8),OVA+CRD+ANA+AM251(选择性CB1受体拮抗剂)组(n=8)。采用免疫荧光组化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技术研究各组大鼠脊髓CB1阳性产物的分布特征及受体表达情况。根据腹壁肌电活动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内脏敏感性的变化。结果在80mmHg下行NCRD后,在L4-L6脊髓背角组织中,生理盐水+CRD组、OVA+CRD+DMSO组CB1受体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生理盐水+CRD组比较,OVA+CRD+DMSO组CB1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在20mmHg压力下行NNCRD时,各组大鼠内脏运动反射(VMR)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0mmHg压力下行NCRD时,生理盐水+CRD组VMR-AUC较OVA+CRD+DMSO组明显降低(P<0.05),OVA+CRD+ANA(高剂量)组VMR-AUC较OVA+CRD+DMSO组明显降低(P<0.05),而OVA+CRD+ANA+AM251组较OVA+CRD+ANA(高剂量)组VMR-AUC明显增加(P<0.05)。结论 ANA可缓解OVA基础致敏联合NCRD诱导的伤害性刺激作用,该作用是通过CB1受体介导的,提示ANA-CB1系统参与了内脏高敏感的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87.
近年来实验方法治疗脊髓损伤取得了许多进展 ,如实验性胚胎脊髓移植、周围神经移植、神经细胞移植、大网膜移植、神经营养因子的应用等治疗脊髓损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实验结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1 ,2 ] 。我们拟采用胚胎脊髓移植和损伤区上下神经根吻合的方法 ,观察手术后对防止成鼠脊髓轴突损伤引起的神经元萎缩的作用。材料与方法一、动物分组 :Wistar成年大鼠 ,体重 180~ 2 5 0 g,雌雄不拘 ,每个时相点每组 6只动物 ,正常对照组 6只动物 ,共 10 2只大鼠。随机将动物分为 A组 ,单损伤组 ;B组 ,损伤加损伤区上下神经根吻合组 ;C组 ,损…  相似文献   
88.
胚胎脊髓不同移植方法对成年大鼠损伤脊髓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胚胎脊髓不同移植方法防止成年鼠脊髓轴突损伤后引起的神经元萎缩的作用。方法:采用Wistar成年大鼠腰脊髓半切洞损伤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五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损伤组;C组为损伤+移植组;D组为损伤+移植+椎旁肌组;E组为损伤+移植+大网膜组,手术后应用行为学和电生理检查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尼氏染色方法观察神经元的大小,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胚胎脊髓不同移植方法均可以防止老年鼠脊髓轴突损伤引起的神经元萎缩,图像分析发现其作用为E组>D组>C组>B组>A组,尤以E组效果最好,可以完全恢复损伤神经元的形态,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也出现了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 鼠胚胎脊髓不同移植方法能维持神经元的细胞形态,对成年大鼠损伤脊髓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 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胚胎脊髓(FSC)移植是否能够影响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和伤后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将60只大鼠分为脊髓半脊髓半切洞损伤_胚胎脊髓移植组(A组)和单纯脊髓半切洞损伤组(B组)。伤后1,3,,7,14,28天,应用行为学和电生理检查观察大鼠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原位杂我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GFAP的表达,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大鼠脊髓  相似文献   
90.
不同的组织移植到宿主脊髓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胚胎脊髓,肋间神经,大网膜,椎旁肌移植到宿主脊髓后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方法:应用脊髓半切洞模型,移植后1,2,4,12周,进行HE、Nissl、嗜银染色和电镜检查,观察移植植物存活、分化及其与宿主之间的关系。结果:胚胎脊髓移植到损伤的脊髓后,可在宿主脊髓内继续分化发育,与宿主脊髓形成部分纤维连接;助间神经移植后,可能通过存活的雪工细胞与宿主脊髓建立一定的结构联系;带蒂的大网膜移植后,可与宿主脊髓形成血管连接;带蒂的椎旁肌移植最终形成瘢痕组织。结论:胚胎脊髓组织能较好地修复损伤的脊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