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1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40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225篇
预防医学   8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0篇
  3篇
中国医学   106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光华  郑啸  陈康 《中国骨伤》2017,30(1):89-92
目的:探讨后内侧倒"L"形辅助前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3月至2014年6月,采用后内侧倒"L"形辅助前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SchatzkerⅣ、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34例,其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18~67岁,平均34.9岁;左侧19例,右侧15例。按Schatzker分型:Ⅳ型11例,Ⅴ型15例,Ⅵ型8例。按三柱分型:双柱骨折23例,三柱骨折11例。记录X线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度,测量并记录患者术后即刻、6、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后倾角(PA),术后3、6、12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系统(HSS)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2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39个月,平均(21.6±8.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X线愈合时间12~24周,平均(14.5±3.6)周;膝关节活动度105°~135°,平均(121.5±5.5)°。术后即刻、6、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分别为(84.3±1.8)°,(85.1±1.3)°和(85.6±1.6)°;后倾角分别为(7.8±1.6)°,(7.8±1.3)°和(7.7±2.3)°;术后即刻、6、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12个月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为71.4±1.4,76.7±1.7和81.6±1.2;术后3、6、12个月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例早期膝关节僵硬,经积极功能锻炼,术后1年膝关节伸直受限范围6°;1例术后前外侧伤口裂开,经换药后愈合,未发生深部感染;4例天气变化时出现疼痛。末次随访,无膝关节不稳、膝关节外翻、内固定松动及断裂发生。结论:后内侧倒"L"形辅助前外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能够充分显露手术区域,直视下精准复位骨折,同时对塌陷平台进行足量植骨,从而恢复了关节面的平整性,固定牢靠,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2.
目的观察羟考酮预处理在骨折术后镇痛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7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择期接受全麻下骨科手术的患者98例,按住院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2组均给予镇痛处理,对照组应用芬太尼干预,观察组则应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干预,比较2组患者拔管时(T1)、拔管5 min(T2)、拔管0.5 h(T3)时心率(HR)、收缩压(SBP)、镇静(Ramsay)评分的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定2组术后2 h、4 h、6 h、12 h、24 h疼痛程度,测定术前、术后24 h患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计算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1)T1、T2时点,2组HR、SBP、Ramsay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3点SBP、HR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2)与术后2 h比较,2组术后其余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上升(F=19.304、15.227,P均=0.000),但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18.783、11.649、13.590、11.200、21.913,P均=0.000);(3)与同组术前比较,2组术后24 h IL-6、TNF-α水平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5.840、5.079,P均<0.05;对照组:t=11.908、11.238,P均=0.000),观察组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t=6.773、8.170,P<0.05);(4)2组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羟考酮对骨科手术患者作镇痛预处理,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3.
134.
陈良夫,清末民初嘉善著名医家。其医案不仅被收入秦伯未《清代名医医案精华》,早期中医内科学教材中亦录其不寐案例做为示范教材。其对于不寐的治疗特点,概括有以下几点:1.治病求本,辨证分型基于“虚实”二字。2.选方用药基于经方,多用《内经》、《伤寒杂病论》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方。在临诊用药之时不拘泥于原方,随证变通。3.重视阴液的保护,如用石斛护胃阴,不用如柴胡劫肝阴。4.擅用血肉有情之品如阿胶、猪心血、人乳等补养阴血。 5.防微杜渐,对于心肝火旺明显,有上亢化风倾向者陈氏主张早用重镇潜阳药防其传变。  相似文献   
135.
目的:对广佛手蒸制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差异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批次生佛手及制佛手中的挥发油,利用GC-MS分析挥发油样品中的成分,进样口温度280℃,载气为高纯氦气,传输线温度280℃,分流比10∶1,进样量3μL,程序升温(初始温度60℃,保持3 min;以速率3℃·min~(-1)升至130℃,保持3 min;以速率5℃·min~(-1)升至250℃,保持至分析完成);电子轰击离子源,电子轰击能量70 e V,离子源温度230℃,加速电压34. 6 V,扫描范围m/z 40~350。对所得数据进行峰对齐、切割、滤燥等预处理,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从不同批次佛手及其制品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8个成分,统计筛选出了27个差异性成分,其中有15个共有性差异成分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α-蒎烯,β-蒎烯,对伞花烃,β-芳樟醇,L-4-松油醇,α-松油醇,橙花醇,β-环柠檬醛,香叶醇,α-柠檬醛10个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在生佛手中较高;β-石竹烯,顺式-α-香柑油烯,γ-衣兰油烯,γ-榄香烯和β-红没药烯5个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在制佛手中较高。结论:广佛手经过蒸制,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和组分均发生了改变,可为佛手的炮制原理及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实验基础,对促进该岭南特色饮片的研究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6.
背景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aldosteronism,PA)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PA的分型中以醛固酮瘤(aldosterone-producing?adenoma,APA)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diopathic?aldosteronism,IHA)最为常见.PA患者与肾上腺无功能瘤(nonfunctional?adrenal?tumors,NFAT)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水平存在差异,不同亚型PA患者血清PTH水平也存在差异.目的 比较PA与NFAT患者以及APA与IHA患者血清PTH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影响PTH的因素,探讨PTH在PA及NFAT患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6?-2020年收治的PA患者414例[女176例,男238例;平均年龄(50.90?±?10.40)岁;APA患者263例,IHA患者151例]和NFAT患者275例[女112例,男163例;平均年龄(52.74?±?11.20)岁]的临床资料.比较PA与NFAT患者以及APA与IHA患者血清PTH、血电解质、尿电解质、血浆肾素、血浆醛固酮、尿醛固酮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PTH的因素.分析PTH鉴别PA与NFAT以及APA与IHA的最佳切点.结果 PA患者中位PTH水平明显高于NFAT患者[64.82(62.36,67.28)?pg/mL?vs?45.23(35.02,54.74)?pg/mL,P?相似文献   
137.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镜与单纯椎板开窗术两种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2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均有51例。其中,对照组行单纯椎板开窗术,研究组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分别于术后3~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并根据MacNab标准,评价二者疗效及优良率。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采用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功能。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统计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患者术后产生的痛觉过敏、足下垂等并发症进行记录,并计算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02例均取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5个月。(1)疗效评价:研究组优良率为92.1%,对照组为8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2,P=0.0380.05)。(2)手术情况:研究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VAS评分及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及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两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统计并发症,研究组发生率为1.9%,对照组为3.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0,P=0.3990.05)。结论相比单纯椎板开窗术,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能够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轻疼痛程度,而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腰椎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总结肝假性淋巴瘤(HPL)的影像学检查特征,为临床诊断HPL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8日我院收治的1例HP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HPL的影像学特征。结果超声显示右肝稍低回声,动脉相浅淡增强,门脉相及延迟相呈低增强。腹部CT显示肝Ⅷ段稍低密度影,动脉期轻度强化,强化方式为快进快出。Gd-EOB-DTPA MRI检查示肝Ⅷ段可见结节状T1WI稍低T2WI稍高信号影,边界清楚,大小2. 0 cm×1. 9 cm,弥散受限,增强扫描后动脉期轻度强化,强化方式为快进快出,肝胆期呈低信号。结论 HPL长径小于2 cm,其影像学表现边界清楚,回声、密度或信号均匀,弥散受限,动态增强动脉期整体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和平衡期强化程度减低,肝胆期呈均匀低信号。  相似文献   
139.
目的 探讨地榆皂苷Ⅱ对结肠癌细胞HT-29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地榆皂苷Ⅱ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划痕试验检测地榆皂苷Ⅱ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地榆皂苷Ⅱ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地榆皂苷Ⅱ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分别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地榆皂苷Ⅱ对细胞中蛋白激酶B (AKT)/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地榆皂苷Ⅱ(0、1、5、10、20、40、60和80μmol/mL)可剂量依赖性抑制结肠癌细胞HT-29的增殖;地榆皂苷Ⅱ(5、10和20μmol/mL)可剂量依赖性抑制结肠癌细胞HT-29的迁移能力;地榆皂苷Ⅱ(5、10和20μmol/mL)可剂量依赖性抑制结肠癌细胞HT-29的侵袭能力;地榆皂苷Ⅱ(5、10和20μmol/mL)可剂量依赖性促进结肠癌细胞HT-29的凋亡;地榆皂苷Ⅱ(5、10和20μmol/mL)可剂量依赖性降低结肠癌细胞HT-29中AKT和PI3K mRNA的表达,增加Ca...  相似文献   
140.
Wistar大鼠眼挫伤后虹膜毛细血管通透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葛健  吴永杰  陈康  叶青 《眼科新进展》2000,20(4):259-261
目的 通过用 Wistar大鼠制造眼钝挫伤模型 ,观察虹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化 ,探讨其与外伤性前房出血后再次出血的关系。方法 选用 5 0只 Wistar大鼠麻醉后用钝器敲击其双眼造成前房出血的眼外伤模型 ,每天观察出血情况且在损伤后 1、3、5、7、9、11d分别取 2只眼虹膜组织制备石蜡切片 (HE染色 )作光镜检查 ,另外在按 2 m L· kg- 1 剂量将10 g· L- 1 Evan蓝溶液注入大鼠的左心室然后经左心室心脏灌洗后取出虹膜组织按一定剂量浸泡于甲酰胺溶液中 ,于 45℃恒温水浴 72 h,取上清液 ,于 6 2 0 nm波长分光光度计测定比色值标记成一曲线 ;并测不同浓度 (0 .0 1~ 0 .1g· L- 1 ) Evan蓝溶液中在 6 2 0 nm波长的透光度 ,制作一标准曲线。结果 外伤后 ,虹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均增高 ,增高程度在不同时间不相同。在 19只再次出血的标本中 ,其虹膜通透性均保持高水平。结论 再次出血大鼠中 ,发现所测得的透光度维持在高水平 ,于组织间隙仍可见血细胞游离其间 ,说明毛细血管壁的不稳定状态是造成再次出血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