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31.
RT-PCR测序法检测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D)缺乏症是最常见的遗传性溶血性红细胞酶缺陷病,绝大多数为编码区单碱基突变,现有的多种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均存在漏检率。该研究拟探讨RT-PCR测序法检测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的可行性。方法 将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的195例贫血查因或体检儿童根据G6PD/6GPD比值 (结果 G6PD缺乏组的基因突变检出率为100%,共检出13种错义突变,包括1种新突变。对照组中28例男性均没有检出错义突变;37例女性中13例检出杂合型错义突变,1例国内外未见报道的纯合型同义突变C1191T,14例C1311T多态位点。对照组的女性标本存在较高的G6PD缺乏症 (携带者)漏检率 (35%,13/37)。结论 RT-PCR测序法对G6PD基因突变检出率高,具有较大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2.
目的:检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G-6-PDmRNA表达水平,从转录水平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提取G-6-PD缺乏症患者及其直系家属(患者父亲和/或母亲等)外周血RNA,采用逆转录方法形成cDNA后,运用逆转录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Real-TimePCR,QRT-PCR)技术,测定G-6-PDmRNA的表达量。使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将3组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G-6-PD缺乏症患儿组mRNA表达量为0.57±0.19,父系组为0.74±0.21,母系组为0.67±0.21,患儿组与父系组比较t=-3.18,(P<0.01);与母系组比较t=-2.54,(P<0.05)。结论:G-6-PD缺乏症患者的G-6-PD基因发生突变后其G-6-PDmRNA表达量发生了改变,提示该病的发生与在转录水平上发生变化有关,在G-6-PD缺乏症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下颌管颊舌向位置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颌管颊舌向位置的初步研究刘宝林李德华陈小文王艳清临床进行牙种植体植入时,由于下颌后牙区存在下齿槽神经血管束,所以通常将种植体植于颏部与颏孔之间。随着口腔种植学临床工作的广泛开展,每年有大量的患者接受后牙种植治疗。这就要求对下颌管进行深入的研究,尤其...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1, 8-二羟蒽醌对重组人蛋白激酶CK2全酶的直接作用及其酶动力学机制,以寻找CK2的抑制剂。方法以重组人CK2全酶为分子靶点,检测不同浓度1, 8-二羟蒽醌对CK2活性的影响。CK2活性通过测定转移到CK2底物上的[γ32P]ATP的[32P]放射活度来检测。结果重组人CK2与天然CK2的性质完全一致。1, 8-二羟蒽醌对重组人CK2全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 )为23. 90μmol·L-1; 与ATP呈竞争性抑制CK2的活性, 抑制常数Ki值为16. 08μmol·L-1。结论1, 8 -二羟蒽醌是重组人蛋白激酶CK2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35.
白藜芦醇诱导鼻咽癌细胞CNE-2Z凋亡过程中caspase-6的活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诱导鼻咽癌细胞CNE-2Z凋亡过程中是否有caspase-6的活化。方法:用Western-blot分析caspase-6酶原的裂解,半定量RT-PCR检测caspase-6mRNA表达的改变,比色法测定caspase-6活性的变化。结果:用Res 0(对照)、25、50、100、200μmol/L处理细胞24小时,caspase-6酶原的表达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少,100 μmol/L时开始出现活性裂解片段P20(20 kD),200μmol/L时P20增加;caspase-6 mRNA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的增加(P<0.01);caspase-6活性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的升高(P<0.01)。结论:Res诱导CNE-2Z细胞凋亡过程中有caspase-6的活化。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茵栀黄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生儿黄疸患儿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茵栀黄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心肌酶、转铁蛋白、血清胆红素、T淋巴细胞等指标,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7.27%,研究组有效率为93.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血清心肌酶、同工酶降低,转铁蛋白水平升高,血清总胆汁酸、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水平降低,CD3+、CD4+及CD4+/CD8+水平升高,CD8+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能降低新生儿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及心肌酶水平,提高转铁蛋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自体肾移植术在复杂肾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始3例接受腹腔镜辅助下自体肾移植术治疗患者围手术期与随访资料。3例患者中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伴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1例,左侧功能性孤立肾巨大肾癌1例,完全内生性T1a期肾癌1例。肾脏切除手术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肾脏取出体外后立即进行肾脏灌注,并在冷缺血状态下切除肾肿瘤并行肾脏修补,然后将肾脏移植于髂窝内。结果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分别为330 min、280 min、220 min,手术失血量100~200 mL,肾热缺血时间20~60 s,围手术期无输血,术后无继发性出血、尿瘘等并发症。随访时间10~18个月,患者移植肾功能良好,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无肾积水及肾动脉狭窄等。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自体肾移植术是需要保留肾脏的复杂肾肿瘤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这项治疗方法可以帮助特定患者保留脏器,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加替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加替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26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过敏、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症状.结论 重视加替沙星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以便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9.
IL-18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江西汉族人群哮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L-18基因启动子区-607C/A、-137G/C多态性与江西汉族人群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及其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和DNA测序技术对102例哮喘患者(A组)[其中合并过敏性鼻炎40例(A1组),不合并过敏性鼻炎62例(A2组)]及100例健康对照者(B组)IL-18基因启动子区1-607C/A、-137G/C基因型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607C等位基因频率在A、A1、A2、B组中分别为50.0%、40.0%、56.5%、45.5%,A2和A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37C等位基因频率在A、A1、A2、B组中分别为17.2%、27.5%、10.5%、16.0%,A1和B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1和A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607C/-137G单倍体基因频率在A、A1、A2、B组中分别为45.1%、33.7%、52.4%、41.5%,A2和A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607A/-137C单倍体基因频率在A、A1、A2、B组中分别为12.3%、21.3%、6.5%、12.0%,A1和A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IL-18-137C等位基因与江西汉族人群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有关,IL-18-607C/A、-137G/C基因多态性在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和哮喘不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中频率分布不同.提示IL-18可能在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体外以及细胞内木犀草素对蛋白激酶CK2活性的抑制效果及进行酶动力学分析以确定其抑制作用类型。方法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重组人CK2α′及β亚基在体外等摩尔混合构成CK2全酶。通过测定药物作用后转移到CK2底物上的[γ3-2P]ATP的32P的放射性活度,探讨木犀草素对重组人CK2全酶以及HL-60细胞内CK2活性的抑制作用,并采用L ineweaver-Burk作图法分析其酶动力学机制。结果木犀草素能显著抑制重组人CK2活性(IC50=0.86μmol.L-1)以及HL-60细胞内的CK2活性,其对细胞内CK2的作用效果要强于阳性对照TBB。酶动力学分析表明,木犀草素与ATP呈竞争性抑制CK2的活性(Ki=0.19μmol.L-1),与酪蛋白则呈混合性抑制CK2的活性(Ki=0.11μmol.L-1)。结论木犀草素是一种有效的蛋白激酶CK2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