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分析福州地区2006-2007年冬春季我院收治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及其亚型流行情况。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176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拭子中RSV并进行亚型鉴定分析。结果:(1)在176例标本中,RSV阳性28例(15.9%)。其中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阳性率为38%,显著高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4%(!2=33.15,P<0.05)。(2)28例RSV阳性标本中,A亚型23例(82%),B亚型4例(14%),不明分型者1例(4%);上、下呼吸道感染组患儿间RSV亚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都以A型为主。(3)RSV阳性患儿的年龄主要以3岁以下为主。结论:RSV是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福州地区2006-2007年冬春季RSV两种亚型同时流行,以A亚型为主。  相似文献   
12.
陈发林  蒋斌  刘益民  赵明 《西南军医》2012,14(4):616-617
目的探讨肩关节后脱位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临床较少见的9例肩关节后脱位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分析其受伤机制、临床表现,了解其漏诊误诊原因,以及保守、手术治疗方法的体会。结果本组病例中有5例误诊、漏诊,其中3例1周左后确诊,另外2例3~4周后确诊;余病例首次就诊即明确诊断。9例中6例采用手法复位治疗,3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后均采用的UCLA肩关节评分以评判疗效。结论肩关节后脱位是临床一种少见的损伤,容易漏诊及误诊。误诊、漏诊后延误治疗,将影响关节功能。但通过全面的临床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分析,是可以早期准确诊断,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可以得到满意疗效的。  相似文献   
13.
陈发林  陈康伟 《广西医学》1998,20(4):690-691
小儿氟乙酰胺鼠药急性中毒20例报告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陈发林陈康伟邓素坤韩进天我院于1997年1~4月,共收治20例氟乙酰胺中毒的患儿。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7例患儿均有服用浸泡过氟乙酰胺的红茹片鼠饵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抽搐,昏...  相似文献   
14.
为调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在医院内污染情况,我们对某院部分科室的诊疗器械和各种物品253份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调查对象对某综合性医院部分科室使用过的诊疗器械和各种物品的表面随机采样,样本共253份。另采消毒后诊疗器械样本80份作对照。二、检测方法用蘸有磷酸盐缓冲液(pH7.4)棉拭子,在科室的医疗器械、门把、病床、操作台、推  相似文献   
15.
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原纤蛋白1基因微卫星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毛细管电泳技术对检测原纤蛋白1(FBNl)基因微卫星标记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15号染色体FBNl基因侧翼区的4个微卫星为遗传标记,联合运用荧光标记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和毛细管电泳技术对40名正常人的FBNl基因微卫星标记进行检测。结果 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FBNl微卫星方法简便稳定,重复性好。所测定的40名正常人FBNl微卫星基因频率与国外学者报道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FBNl微卫星方法可望成为马凡综合征症状前诊断的简便易行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压氧干预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CD11和CD54变化及其对预后影响.方法 将ACI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33例和高压氧治疗组(高压氧组)31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高压氧组行常规治疗并高压氧治疗.2组患者均在发病≤72 h及发病第7,10,12和20天晨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CD11a、CD11c和CD 54,并在相同发病时间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另外选取健康者25例作为正常对照,仅抽取周围静脉血测定CD11a、CD11 c和CD54.结果 高压氧组和对照组在发病≤72 h时CD11a、CD11c和CD54表达达到高峰,2组之间各指标差异不显著,第7天都开始呈现下降趋势.高压氧组CD11a、CD11 c高峰持续时间7 d,对照组持续10 d;CD54高峰持续时间高压氧组为10 d,对照组为12 d.经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发病第20天时NDS的水平(近期疗效)和发病半年、1年时NDS的水平(远期疗效)分别有97.3%、96.7%及96.6%可用发病前CD11a和/或CD11c和/或CD54的水平以及其他相关因素解释.结论 高压氧治疗可缩短ACI患者CD11a、CD11 c和CD54高峰维持时间.高压氧可干预细胞黏附分子的变化过程,缩短异常时限,减少它们的表达,对ACI患者有保护作用.同时治疗前CD11a、CD11c和CD54的表达可预测病情的轻重,影响近远期疗效,预测预后.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CD11 a, CD11c and CD54 and its' influence on prognosi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hyperbaric oxygen(HBO)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Methods Sixty-four ACI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C group) and HBO therapy group( HBOT group).C group (33 cases)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only, HBOT group ( 31 cases)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and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CD 11 a, CD11 c and CD54 were measured in both groups at ≤72h, the 7th d, 10th d, 12th d, 20th d after ACI, and neural functional damage scores(NDS) were evaluated at the same time.CD11a, CDllc and CD54 were also measured in normal control group (25 cases).Results Plasma levels of CD11a, CD11c and CD54 rose significantly both in HBOT group and C group and peaked at≤72 h after ACI,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5), then declined at the 7th d.Levels of CD11 a, and CD11c maintained at the peak for 7 d in H BOT group and for 10 d in C group.CD54 peak remained for 10 d in HBOT group, and for 12 d in C group.A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NDS levels at 20th d (short-term curative effect), 6 months and 12 months (long-term outcome) could be explained by 97.3 % , 96.7% and 96.6% , respectively by the admission levels of CD11 a and/or CD11 c and/or CD54 and other related factors.Conclusion After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peak level duration of CD11a, CD11c and CD54 could be shortened.Hyperbaric oxygen could influenc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changing process, reduce leukocytes adhesion, decrease expressions of CD11a CD11c and CD54, and protect ACI patients.Before treatment, expression of CD11a, CD11c and CD54 may predict the severity, short or long-term outcome and prognosis of ACI patient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mAlb/Cr)、眦清胱抑素C(c)ys-C)和尿仅,一微球蛋白(仪1-MG)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观察组包含福建省立医院内分泌科2012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其尿白蛋白排泄率在30-300mg/d;对照组为该院健康体检者,收集二者血清及尿液标本,检测U-mAlb/Cr、Cys-C和尿仪,-MG浓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U-mAlb/Cr、Cys-C和尿仪广MG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均增高(P〈0.05),而在UAER低水平增高时(UAER在30-100mg/d),m-Alb/Cr(77.2%)和尿α1-MG(36.3%)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增高(P〈0.05),Cys-C(9.09%)阳性率无显著性增高,将三者间阳性率作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推断,对UAER低水平增高的敏感性U-mAlb/Cr〉尿α1-MG〉Cys-C。结论U-mAlb/Cr、Cys-C、尿α1-MG联合检测有助于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运用标准化六西格玛方法性能决定图评价特殊蛋白检测性能,探讨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理论在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福建省立医院检验科2011-2012年室内质控和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的数据,计算累积变异系数(CV)和累积偏倚(Bias),根据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总误差(TEa)要求,计算CV占TEa的百分数和Bias占TEa的百分数,从而得到σ值,再在标准化6σ方法性能决定图中标记操作点.结果 2012年下半年特殊蛋白常见检测质量水平参差不齐.IgG恰好达到6σ标准,C4和CRP处于5σ水平,IgE、C3都未进入4σ区间,IgA、IgM仅达到2σ水平,与室内质控及室间间质结果略有出入,提示室内质控方案可能存在不足.结论 运用标准化6σ方法性能决定图能更为直观地评价特殊蛋白项目的 检测性能,指导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CD11b、CD11c和CD54作动态观察,找出其变化规律及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对该规律的影响,并进一步阐明HBO对ACI患者脑血管的保护作用;同时对ACI患者治疗前CD11b、CD11c和CD54与近、远期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 64例ACI患者分2组:HBO组31例,常规治疗联合HBO治疗;治疗对照组33例,仅行常规治疗.2组分别在治疗前(发病≤72 h)及治疗第7、10、12、20天晨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CD11b、CD11c和CD54,并在相同治疗时间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al functional damage scores,NDS).另外选取正常对照组25人,仅抽取周围静脉血测定CD11b、CD11c和CD54.结果 HBO组和治疗对照组治疗前CD11b、CD11c和CD54表达明显升高,达到高峰,2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均开始下降.HBO组CD11b、CD11c高峰持续时间为7d,治疗对照组持续10 d;HBO组CD54高峰持续时间为10 d,治疗对照组持续12d.经相关性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发病第20天时NDS水平(近期疗效)和发病半年、1年时NDS的水平(远期疗效)分别为97.2%、96.7%及97.6%,可用CD11b和/或CD11c和/或CD54的上调水平以及其他相关因素解释.结论 HBO治疗后可缩短ACI患者CD11b、CD11c和CD54高峰持续时间.说明HBO可干预细胞黏附分子的变化过程,缩短其异常时限,减少它们的表达,对ACI患者有保护作用,并减少白细胞的黏附.同时治疗前CD11b、CD11c和CD54的表达可预测病情的轻重,影响近、远期疗效,为研究如何调控或抑制CD11b、CD11c和CD54的表达、减少对血管的损伤及早期制定更全面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福州市17家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的一致性,分析医疗机构当前状况及临床检验结果互认中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为我省实行检验结果互认提供依据。方法按临床生化、临床免疫、临床血液专业分别送组值不同的血样本5份至17家医院检验科,要求与临床标本同时检测,采用福建省室间质量评价PT方案对比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生化20个项目中TBIL、DBIL、Cr的一致性较差。临床免疫项目AFP、CEA、FT3、FT4的检测结果离散度较大,CV值在11.79%~44.63%。临床血液项目的 CV值较小,6个项目PT成绩>80%的单位数均为100%。结论以加强监督管理为前提,以建立参考系统、进行量值溯源及统一校准工作为保证的检验结果互认才具有现实意义,真正起到惠民减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