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胼胝体损伤的临床CT分析(附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胼胝体损伤的CT征象及CT检查在胼胝体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胼胝体损伤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胼胝体损伤的颅脑CT表现特点:①出血性损伤和非出血性损伤,以膝部与体部多见,压部少见;②弥漫性脑肿胀;③常合并颅脑其他部位损伤。结论:CT能为临床诊断胼胝体损伤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15例巨大浆膜下子宫肌瘤(GSH)的CT表现,以期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GSH,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将CT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GSH可表现为非均质实性(11例)、均质实性(3例)、囊实混合性(1例)3种类型,其中7例呈非均质实性的GSH增强后内部呈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改变,其间可见分隔结构;4例呈非均质实性的GSH增强后呈“漩涡状”混杂密度,3例GSH瘤体边缘见低密度带。结论:GSH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其鉴别诊断主要应注意与原发性肠系膜肿瘤及胃肠道间质瘤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前瞻性研究螺旋高分辨率 CT(HRCT)对肺内孤立性结节 (SPN)的定性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 98例肺内孤立性结节行常规螺旋扫描 (SCT) ,构成对照组 ,在结节处加 HRCT扫描 ,构成目的组 ,在双盲的前提下 ,由二个水平相当的独立诊断小组对两组资料图像的外观形态、内部结构、结节—肺界面、邻近改变、CT血管征进行观察、描述、记录并诊断 ,最后与病理嵌合 ,χ2 比较二组资料的诊断正确率。结果 :SCT诊断正确率为 6 7.3% (6 6 /98) ,HRCT诊断正确率为 89.8% (88/98) ,HRCT在显示钙化、密度、坏死、空泡征、细短毛刺、胸膜凹陷征、晕征、血管支气管征方面优于 SCT(P<0 .0 5 ) ,而显示外观形态 ,粗长毛刺、锐利度、肺气肿征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良性倾向性征象包括 :边界锐利如笔画、钙化、密度均匀、粗长毛刺、周围肺气肿征、晕征 ;恶性倾向性征象包括 :细短毛刺、分叶、血管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坏死、空泡征。结论 :HRCT有助于 SPN征象的显示 ,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应列为 SPN检查常规。  相似文献   
14.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分布特征的螺旋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颈胸腹部三野淋巴结转移的分布特征及其螺旋CT表现。资料与方法:对200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胸段食管癌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或影像标准诊断有淋巴结转移。根据本组200例CT所反映的肿大淋巴结的分布情况,将颈胸腹部三野淋巴结分为19组。设定淋巴结的短径≥1cm为淋巴结转移阳性标准,统计各组阳性淋巴结的出现率,观察淋巴结转移的位置、形态、大小、数目及强化情况。结果:200例食管癌中,共有546个部位观察到淋巴结转移。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以右下气管旁组(40.0%,80例)、主肺动脉窗组(34.0%,68例)、隆突下组(27.0%,54例)最多,膈上组(2.5%,5例)及脾动脉组(1.5%,3例)最少。结论: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在右下气管旁组、主肺动脉窗组及隆突下组。螺旋CT检查可以较为准确地显示食管癌三野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病情恶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病情恶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症状恶化且在24h内行2次头颅CT检查的病历资料,并分为血肿扩大组及血肿稳定组,分析各组病情恶化原因。结果 42例血肿扩大组经治疗后死亡18例。22例血肿稳定组经治疗后死亡5例。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病情恶化死亡率高,导致早期病情恶化的因素主要是血肿扩大,血肿扩大与血压、出血部位、血肿形态等有关,血肿稳定但病情恶化与首次头颅CT血肿大小,出血部位、颅腔代偿能力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内肉芽肿的 CT、MRI表现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观察 16例颅内肉芽肿的 CT、MRI资料。结果 :颅内肉芽肿的影像表现 :1病灶小 ,呈结节状或厚壁小环状 ;2 CT平扫病灶呈等或略高密度 ,可伴有小点钙化 ,MRI平扫 T1 WI呈等信号 ,T2 WI呈高信号 ,增强可见早期强化或延迟性强化 ;3灶周水肿较轻 ;4无明显占位效应或伴有轻度脑萎缩。 11例影像诊断与临床相符 ,5例误诊。结论 :CT及 MRI对颅内肉芽肿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肝小血管瘤(SHHE)在螺旋CT多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中的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40例肝小血管瘤患者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比剂注射速率为3ml/s,然后开始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扫描,观察病灶的强化方式和特征。结果共发现45个病灶,60.00%的SHHE具有典型表现,如边缘明显强化逐渐向中心充填,35.56%在动脉期和门脉期均为高密度,4.44%多期均为低密度,而在第三期扫描中95.56%的SHHE为高密度和等密度。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可以充分显示SHHE各期的增强表现,正确评价其血流变化,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ereatitis,AP)累及肾周间隙(perirenal space,PS)的CT表现及其在临床严重程度分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0年12月。2008年8月经CT检查并临床或手术证实的AP528例,分析PS受累89例CT表现,并分析其与临床严重程度分型对照关系。结果:重症AP受累率49.1%(81/165)明显高于轻症2.2%(8/363)(P〈0.01),PS受累CT表现为桥隔增粗模糊(85例),肾周脂肪间隙磨玻璃样改变(49例),积液(37例),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9例),积液和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仅出现于重症AP。若以PS受累作为重症AP筛选标准,则敏感性49.1%(81/165),特异性97.8%(355/363),准确性82.6%(436/528)。结论:CT能准确显示AP肾周间隙受累情况,PS积液和软组织密度影为重症AP特征性表现,PS受累CT表现在临床AP严重程度分型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 MRI 表现特点,探讨继发椎管相对狭窄与 SCD 的 MR 异常信号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6例 SCD 患者的临床及 MRI 影像资料,分析 SCD 病例中椎间盘膨出/突出、黄韧带增厚、后纵韧带增厚或两者以上协同作用下的椎管相对狭窄与脊髓内病灶的表现特点。结果56例 SCD 患者中,MRI 检查脊髓表现有病灶的45例,均表现为典型的SCD 影像表现。继发椎管相对狭窄并脊髓信号异常者37例,继发椎管相对狭窄脊髓未见异常信号者2例,无继发椎管相对狭窄脊髓信号异常者8例,无继发椎管相对狭窄脊髓也未见异常信号者9例。比较采用χ2检验统计继发椎管相对狭窄与脊髓异常信号有显著性差异(P <0.05)。37例 SCD 有继发椎管相对狭窄中15例行物理治疗后较对照组病程缩短。结论继发椎管相对狭窄致脊髓微循环障碍是导致 SCD 脊髓病变 MRI 表现更显著或更易于显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p53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6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术前均经胸部CT平扫与增强扫描,以判定转移淋巴结(MLN)的存在情况与影像表现,并经免疫组织化学法(SP)检验,以探测癌组织内VEGF与p53蛋白的表达。对所有患者MLN的CT表现与VEGF、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 CT对食管癌MLNs诊断的准确率为83.33%(55/66)。在CT像上,MLNs表现为肿大、圆球形、强化不均匀或伴坏死、融合。食管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62.12%(41/66),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1.52%(34/66)。VEGF、p53蛋白在食管癌MLN阳性组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MLNs的短径小于等于2cm组与短径大于2cm组的VEGF、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对食管癌MLN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而食管癌中较高的VEGF、p5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