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8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研究 1 0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环孢霉素A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人肝微粒体酶体外代谢试验 ,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环孢霉素A的浓度。结果 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沙星 ,司帕沙星、洛美沙星、培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环孢霉素A的代谢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P <0 .0 5 ) ;氟罗沙星、芦氟沙星和依诺沙星在相应浓度下未见对环孢霉素A的显著抑制。其抑制程度依次为 :洛美沙星 >氧氟沙星 >司帕沙星 >左氧沙星 >环丙沙星 >培氟沙星 >诺氟沙星 >氟罗沙星 >依诺沙星 >芦氟沙星。本体外试验数据与临床结果并不完全相关。结论 本试验结果提示某些氟喹诺酮药物对人细胞色素P450 中CsA代谢酶具有潜在的选择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用单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筛选20名健康受试者,采用男女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分组,分别静脉滴注40、80 mg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每日2次,连续5d),给药后监测24 h胃内pH值.用LC-MS/MS法测定左旋泮托拉唑钠血药浓度,数据分别用WinNonlin 6.4软件和SAS软件分析处理.结果 首次静脉滴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后,40、80 mg剂量组后左旋泮托拉唑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2.37±0.61)、(4.56±0.89)tg/mL;AUC(o-t)分别为(4.96±3.26)、(10.16±3.16) μg·h/mL;AUC(o-∞)分别为(5.17±3.68)、(10.34±3.35) μg·h/mL;t1/2分别为(1.67±0.76)、(1.75 ±0.57)h;Tmax分别为(0.50±0.01)、(0.53±0.08)h;连续给药5d后40、80 mg剂量组左旋泮托拉唑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2.30±0.62)、(4.50±0.71) μg/mL;AUC(0-t)分别为(5.02±3.85)、(10.75±3.82) μg·h/mL;AUC(0-∞)分别为(5.26±4.35)、(10.98±4.10) μg/mL·h;Cmin,ss分别为(0.03 ±0.08)、(0.05 ±0.07)μg/mL;t1/2分别为(1.72±0.78)、(1.80±0.64)h;Tmax分别为(0.52±0.04)、(0.50±0.00)h.用药第1天后40、80 mg剂量组胃内pH >4的时间比例分别为(38.6±20.9)%、(46.9±16.5)%;pH >6的时间比例分别为(25.5±20.6)%、(32.7±7.9)%;用药第5天后胃内pH >4的时间比例分别为(69.6±15.4)%、(80.2±16.6)%;pH >6的时间比例分别为(48.3±13.7)%、(49.7±15.7)%.结论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在健康人体内符合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通过两剂量组药效学参数比较,80 mg剂量组的抑酸效果明显优于40 mg剂量组,且服药后较安全.建议临床使用80 mg每12小时1次.  相似文献   
73.
目的 为完善药物临床试验生物样本管理相关标准操作规程(SOP)及生物样本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以《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药物临床试验数据现场核查要点》《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检查细则》为参照,根据笔者临床试验项目的管理经验,通过统计质控表、申办方上报的方案偏离(PD),对2016年7月-2023年5月笔者负责管理的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在生物样本管理方面出现的不规范操作进行分析,并提出生物样本规范化管理的建议。结果与结论纳入了60项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共发现生物样本管理相关不规范项101条。生物样本采集、保存、处理为生物样本管理不规范操作发生率最高的环节,不规范项条数分别占总条数的37.62%、25.74%、21.78%。规范生物样本的管理需多方努力,比如机构办及伦理委员会在项目立项时对试验方案、知情同意书、遗传办申请书中涉及生物样本采集及处理的一致性等进行仔细审核,项目启动时机构办质控员应关注授权的人员是否出席并参加培训,项目开展阶段主要研究者、研究护士、采集人员、处理人员、运送人员、中心实验室相关人员、机构办质控员是否各司其职。在此基础上,生物样本管...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2种阿奇霉素分散片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500mg,用微生物琼脂平板扩散法测定血药浓度。采用3p97程序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以评价生物等效性。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药-时曲线基本一致,Cmax分别为(407.672±36.025)、(413.903±36.945)ng.mL-1,tmax分别为(1.950±0.510)、(1.850±0.366)h,t1/2分别为(50.757±18.919)、(48.926±16.402)h,AUC0~120分别为(4998.110±721.271)、(4853.564±539.555)ng.h.mL-1,AUC0~∞分别为(5793.932±700.138)、(5570.704±614.011)ng.h.mL-1。阿奇霉素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0±17.6)%。结论: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75.
黄芩苷、黄芩素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黄芩苷、黄芩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铜绿假单胞菌X140为研究对象,用32μg·mL-1的黄芩苷、2μg·mL-1的黄芩素干预X140生物膜的培养。以阿奇霉素为对照,采用倍比稀释法对生物膜内活菌菌落计数。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不同培养条件下生物膜的变化。结果:32μg·mL-1的黄芩苷、2μg·mL-1的黄芩素可以显著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黏附性和抑制生物膜的形成(P<0.01)。结论:黄芩苷、黄芩素可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影响铜绿假单胞菌的黏附性。  相似文献   
76.
本文简述国外门诊病人静脉输注抗菌药物治疗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评价其药物经济学及在国内推广所面临的问题。研究表明,门诊病人静脉输注抗菌药物治疗能够降低病人费用、提升病人满意度、减少院内感染的风险。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积极推行这一措施。  相似文献   
77.
加替沙星片随机双盲对照治疗细菌性感染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加替沙星片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9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分别应用加替沙星片和左氧氟沙星片,剂量均为0.2 g,bid,饭前口服给药,疗程7~14 d。结果:加替沙星片和左氧氟沙星片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0%和84.2%,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8.2%和87.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和15%,试验中未见光敏反应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替沙星片可作为治疗细菌性感染有效、安全的抗菌药。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观察转化糖注射液对各种疾病病人血糖水平的影响 ,评价转化糖注射液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 ,选用 18~ 6 5α病人共 139例 ,试验组 (70例 )静脉输注转化糖注射液 5 0 0mL·d- 1,对照组 (6 4例 )静脉输注葡萄糖注射液 5 0 0mL·d- 1,疗程皆为 3~ 5d(在此期间 ,2组病人皆不输注其他含糖制剂 )。结果 :转化糖组血糖波动小于葡萄糖组 (P <0 .0 5 )。 2组病人输液前后、输液后 2h血糖水平P >0 .0 5 ,试验前后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 ,血尿酸均未出现与药物相关变化。结论 :转化糖注射液具有与葡萄糖注射液相当的安全性 ,且对血糖的影响小于葡萄糖注射液  相似文献   
79.
戴青  陈勇川  夏培元  刘松青  向荣凤 《中国药房》2007,18(14):1081-1083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霉酚酸(MPA)与霉酚酸葡糖苷酸(MPAG)浓度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LunaC18,流动相为(20mmol·L-1磷酸二氢钾+40mmol·L-1四丁基溴化铵(pH5·5))-乙腈=73:27,流速为1·6mL·min-1,MPA与MPAG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串联检测,MPAG检测波长为250nm,MPA荧光检测波长为316nm(激发波长)、430nm(发射波长),柱温为38℃,其中血样加乙腈沉淀蛋白后进样10μL。结果:MPA、MPAG检测浓度分别在0·2~20(r=0·9993)、1~100(r=0·9999)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5、0·1μg·mL-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54%、100·22%;MPA日内、日间RSD均<6%,MPAG日内、日间RSD均<4%。结论:本方法快捷、简便、灵敏,可用于测定人血浆中MPA与MPAG的浓度。  相似文献   
80.
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勇川  朱卫民 《中国药业》2005,14(12):76-77
目的:评价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患者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31例),分别应用哌拉西林/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剂量为9~20 g,每8 h 1次,静脉滴注给药,疗程5~14 d.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9.3%,90.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0.5%,9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试验组中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哌拉西林/舒巴坦是治疗细菌性感染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