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评价Vitek1、Vitek2和BDPhoenix3台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和第二医院临床分离的67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克隆测序的方法明确其基因型,同时在3台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上进行检测和分析,并检测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67株细菌主要以产CTX-M型为主,CTX—M-14、CTX—M-22、CTX—M.24和CTX—M-54种最常见,用Vitek—AMS检出60株ESBLs(89、6%),Vitek2检出62株ESBLs(92、5%),BD Phoenix检出63株ESBLs(94.0%)。不能检测的7株菌基因型主要为SHV-12、CTX—M-14、CTX-M-22及SHV-28基因型。对其MIC的检测结果显示主要为对多种抗生素均高耐药,或者为在临界点附近。结论3台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对ESBLs的检出率均高于89%,但是对高耐药菌株或者混合有其他酶的菌株的检测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32.
头孢西丁纸片法筛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头孢西丁纸片法筛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方法.方法采用NCCLS推荐的30μg头孢西丁纸片法和苯唑西林纸片法检测MRSA,以PCR方法检测mecA基因为金标准.同时做头孢西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用PCR方法检测14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mecA基因阳性83株,阴性62株.用头孢西丁纸片法筛查MRSA阳性82株,阴性63株.敏感性为98.8%,特异性为100%.而苯唑西林纸片法检测MRSA敏感性为95.2%,特异性为96.8%.结论头孢西丁纸片法筛查MRSA与mecA基因检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该方法可在常规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TCU)出现的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降低的奇异变形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2010年8-10月,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个ICU病房分离到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或敏感性降低的19株奇异变形杆菌.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菌株之间的同源性.采用药物敏感性试验、接合试验、质粒图谱分析、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等技术研究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分子机制.结果 19株奇异变形杆菌均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或敏感性降低,对头孢菌素类耐药或敏感.19株奇异变形杆菌共分为3个克隆株,克隆A 14株,克隆B4株(2株亚克隆B1,2株亚克隆B2),克隆C1株.14株克隆A的酶切条带完全相同.克隆B的2个亚克隆之间仅相差1条条带.接合试验使受体菌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敏感性明显降低.克隆A和亚克隆B2的菌株含相对分子质量约45 000 bp的质粒,而亚克隆B1的接合子Jzr69则含相对分子质量约54 000 bp的质粒,克隆C菌株接合失败.特异性PCR扩增、序列分析及质粒DNA电泳图谱证实该19株奇异变形杆菌均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结论 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奇异变形杆菌在医院ICU病房流行,存在克隆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评价MALDI-TOF MS在临床常见细菌快速鉴定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8月分离自血液、痰液、分泌物和尿液的临床常见细菌和浙江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收集的沙门菌共426株.包括革兰阳性球菌76株和革兰阴性杆菌350株.采用Vitek系统将细菌鉴定到种,血清凝集试验对沙门菌和志贺菌进行血清分型.PCR扩增91株细菌的16S rDNA基因并测序,所得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的数据库进行比对,确定细菌种类.用MALDI-TOF MS对所有细菌进行快速鉴定,比较不同鉴定方法 之间的符合情况.结果 除沙门菌和志贺菌外的所有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的Vitek和MALDI-TOF MS两者的鉴定结果 完全符合.23株沙门菌中只有2株肠炎沙门菌鼠伤寒血清型的3种鉴定方法 结果 相符,另有1株伤寒沙门菌、3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株乙型副伤寒沙门菌、1株肠炎沙门菌和1株肠炎沙门菌病牛血清型的血清凝集结果 与16s rDNA基因测序结果 相符.Vitek及血清凝集试验鉴定为福氏志贺菌的4株菌16s rDNA基因测序和MALDI-TOF MS的鉴定结果 均为大肠埃希菌.结论 MALDI-TOF MS可快速、准确地对细菌进行鉴定,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但对沙门菌和志贺菌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35.
金黄杆菌属β内酰胺酶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金黄杆菌属β内酰胺酶基因型的分布。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43株脑膜炎败血金黄杆菌、16株产吲哚金黄杆菌和10株黏金黄杆菌对15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用三维试验和改良三维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用2-巯基丙酸协同试验检测金属酶;用6对针对金黄杆菌属的特异性引物扩增金黄杆菌的β内酰胺酶基因并测序。结果喹诺酮类抗生素的MIC50和MIC50较低,其余的抗生素的MIC值均很高,黏金黄杆菌的MIC值要低于其他两种金黄杆菌。表型筛选试验脑膜炎败血金黄杆菌中共检测到26株产金属酶,阳性率为60.5%,43株全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100%;产吲哚金黄杆菌和黏金黄杆菌均未检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产吲哚金黄杆菌检出11株金属酶,阳性率为68.8%;黏金黄杆菌检出6株金属酶,阳性率为60%。脑膜炎败血金黄杆菌检出金属酶基因型Bla-B1、B2、B3、B5、B11共5种,Bla—GOB2、GOB4、GOB6、GOB8共4种;检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CME-1型1种。产吲哚金黄杆菌3株均为IND-1型金属酶基因型。黏金黄杆菌检出6株CGB金属酶基因型。同时发现产吲哚金黄杆菌有8株,黏金黄杆菌有3株没有检测到目前国内外所报道的基因型。结论金黄杆菌属基因型的研究为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降低医院感染以及新型抗生素的开发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6.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及新药替加环素的耐药状况.方法 收集2008-2009年浙江省4所教学医院的602株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其对13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以及对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的敏感性.同时,采用PFGE技术对2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以确定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浙江省4家教学医院2008-2009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自于呼吸道标本,2009年达到277株(86.0%),血液标本数量从2008年的15株(5.4%)下降到2009年的5株(1.5%),而其他标本无明显变化.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的13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35.0%~85.0%.与2008年相比,除左氧氟沙星和妥布霉素耐药率分别下降0.9%和9.0%以外,2009年其余抗生素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地上升,头孢曲松和头孢吡肟耐药率增加了近10.0%,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达到74.2%(239/602)和70.8%(228/602).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显示了很高的耐药率,耐药率达到78.9%(475/602),而多黏菌素B耐药率仅为3.7%(22/602).PFGE分型显示2008-2009年24株鲍曼不动杆菌有6个克隆型,其中A型最常见,占50%.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加大了院内感染控制的难度,临床应加强控制,防止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37.
肠杆菌科细菌中质粒介导的KPC-2型碳青霉烯酶的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出现的碳青霉烯耐药的黏质沙雷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等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机制.方法 2006年4月-2007年2月,从我院2个ICU病房分离到对碳青霉烯耐药或敏感性降低的21株黏质沙雷菌、10株肺炎克雷伯菌和1株大肠埃希菌.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肠杆菌基因间重复性一致序列-PCR(ERIC-PCR)分析这些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用接合试验、质粒消除试验、质粒图谱分析、等电聚焦电泳(IEF)、特异性PCR扩增和序列分析以及外膜蛋白分析等技术研究细菌对碳青霉烯耐药的分子机制.结果 21株黏质沙雷菌为同一克隆株;10株肺炎克雷伯菌亲缘关系相近.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黏质沙雷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MIC为2~8μg/ml,肺炎克雷伯菌K10为128和256μg/ml.所有菌株接合试验均获得成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接合子的MIC由原来的≤0.125μg/ml上升到1~2μg/ml.IEF、PCR扩增和序列分析证实黏质沙雷菌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等电点(p1)为6.7]和pI为6.5的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产TEM-1(pI5.4)、KPC-2、CTX-M-14(p17.9)和pI为7.3的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产KPC-2、CTX-M-15(pI 9.0)和pI为7.3的B内酰胺酶;所有接合子均只产KPc-2一种β内酰胺酶.所有接合子质粒DNA的EcoR Ⅰ、Hind Ⅲ和Bcu Ⅰ限制性酶切图谱完全相同.外膜蛋白的十二烷基磺酸钠一聚丙烯酰胺电泳和基因序列分析发现肺炎克雷伯菌KIO由于OmpK36基因中存在插入序列ISEcp1而导致OmpK36膜孔蛋白的缺失.结论我院ICU病房出现大量碳青霉烯耐药的黏质沙雷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KPC-2是引起这些细菌对碳青霉烯耐药或敏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KPC-2合并膜孔蛋白缺失可导致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高水平耐药;同一种编码blaKPC-2的质粒在3种不同属的细菌之间传播.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价口服Cocktail A乳酸菌制剂后人肠道乳酸菌群的变化。方法用需氧和厌氧定量培养方法分离并鉴定烧伤病房中30例腹泻患者给予Cocktail A乳酸菌制剂治疗前后肠道中的细菌,并以正常健康体检者的粪便培养鉴定结果作为对照。同时对未鉴定出的细菌用16S rRNA基因进行鉴定。结果腹泻患者肠道中的菌群与健康体检者肠道中的菌群相比,乳酸菌的数量和种类少,而口服乳酸菌制剂治疗后肠道中的植物乳杆菌、明串珠球菌、戊糖片球菌、副酪蛋白乳杆菌大量增加。结论口服Cocktail A乳酸菌制剂能调节肠道的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快速鉴定临床分离的非白喉棒状杆菌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58株非白喉棒状杆菌,用MALDI-TOF MS和16S rRNA基因测序两种方法进行鉴定和比较。用MALDI-Biotyper软件构建不同棒状杆菌MALDI-TOF MS蛋白系统发育树。结果 58株非白喉棒状杆菌中,54株MALDI-TOF MS与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结果一致,包括34株纹带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straitum)、11株杰氏棒状杆菌(C.jeikeium)、3株C.resistens、2株解葡萄糖苷棒状杆菌(C.glucuronolyticum)、2株黏金色棒状杆菌(C.aurimucosum)和2株无枝菌酸棒状杆菌(C.amycolatum)。4株16S rRNA基因测序无法鉴定到种的菌株中,MALDI-TOF MS鉴定为2株产黏棒状杆菌(C.mucifaciens)、1株C.singulare和1株假白喉棒状杆菌(C.commune)。结论 MALDI-TOF MS可将棒状杆菌属细菌快速、准确地鉴定到种。  相似文献   
40.
目的 采用HAIN基因分型试剂盒鉴定临床非结核分枝杆菌,评价其优缺点.方法 收集浙江、安徽等地74株临床非结核分枝杆菌,采用HAIN基因分型试剂盒鉴定临床非结核分枝杆菌,并用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对其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 74株非结核分枝杆菌HAIN基因分型试剂盒鉴定结果为:31株胞内分枝杆菌,12株脓肿分枝杆菌,8株偶发分枝杆菌,6株堪萨斯分枝杆菌,5株鸟分枝杆菌,3株耻垢分枝杆菌,2株草分枝杆菌,2株瘰疬分枝杆菌,1株戈登分枝杆菌,另外有4株菌株只能鉴定为分枝杆菌属,不能鉴定到种.8株结核分枝杆菌鉴定准确.与16SrRNA基因测序相比较,HAIN基因分型试剂盒除了4株菌株只能鉴定为分枝杆菌属以外,其余70株非结核分枝杆菌均能鉴定到种,鉴定符合率为94.59%;并且它能进一步区分脓肿分枝杆菌和龟分枝杆菌,以及堪萨斯分枝杆菌和胃分枝杆菌.如果单纯鉴定HAIN基因分型试剂盒菌株范围之内的临床最常见非结核分枝杆菌菌株,鉴定符合率为100%.结论 HAIN基因分型试剂盒鉴定临床非结核分枝杆菌时间短、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