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31.
Alzheimer病(AD)[1]是一种进展性的以记忆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为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占痴呆的50%。AD患者脑中主要的生化和病理改变来源于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细胞加工和β淀粉样蛋白(Aβ)代谢、tau蛋白磷酸化、炎症反应和脂质代谢异常等过程。这些过程形成的代谢产物能在脑脊液(CSF)中准确地反映出来,故CSF是最理想的检测标本[2],但由于CSF采集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及技术性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寻找和开发高敏感、高特异的血液生物学标志物,以求对AD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1APP…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分析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IH)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转归.方法 对48例SI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多数伴随恶习呕吐等症状,可出现腩膜刺激征;腰穿脑脊液压力<70 mmH2O,13例红细胞计数增多,8例总蛋白增高;可并发慢性硬膜下血肿或积液,硬脑膜增厚并强化.充分补液治疗效果好.结论 认识SIH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CSF及影像学特征,可提高SIH的确诊率;本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3.
目的总结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3例TTP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TTP经典的五联征为发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神经系统症状及肾损害。以脑损害为首发表现的TTP容易被误诊为脑卒中、颅内感染等。早期行血浆置换治疗效果好。结论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要注意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4.
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是一种细胞核内转录因子,调节启动子中具有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的基因转录。在中枢神经系统,CREB具调节神经元生长发育功能并参与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学习记忆的形成过程。CREB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信号通路可能成为治疗AD的一个靶目标。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 总结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脊液和脑电图改变以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2例SSPE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收集文献40篇,病例数加本文2例共计116例。SSPE好发于儿童、青少年时期(5~20岁),男∶女=3.7∶1,部分患者幼儿时期有麻疹病史,典型病例隐袭起病,慢性进展。病理特征是脑内广泛炎性反应和核内包涵体。颅脑CT或MRI可见颅内多发脱髓鞘病灶。脑脊液和血清麻疹病毒抗体滴度和比值升高。特征性脑电图为广泛性周期复合慢波。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预后差。结论 SSPE早期诊断困难,典型病例依据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脑电图和脑脊液改变可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观察和评价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P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2014年于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PS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丁苯酞组和对照组各70例。研究过程中失访6例,其中丁苯酞组2例,对照组4例,将其删除。丁苯酞组给予基础治疗+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首诊时、进展后、治疗后14 d和治疗后90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NIHSS评分进展幅度评估神经功能障碍程度;治疗后14 d和治疗后90 d采用NIHSS评分演变情况评估神经功能转归情况;治疗后14 d和治疗后90 d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后90 d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障碍康复程度,将mRS评分≤2.0分定义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0分定义为预后不良事件。对两组脑梗死病灶同侧颈内动脉系统的狭窄闭塞性病变患者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mR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观察有无皮疹等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事件。结果 两组治疗后14 d、治疗后90 d NIHSS评分均低于进展后,治疗后90 d 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后14 d(P<0.05)。丁苯酞组治疗后14 d、治疗后90 d NIHSS评分降低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丁苯酞组治疗后14 d、治疗后90 d Barthel指数、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90 d 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共发现61例(45.5%)脑梗死病灶同侧颈内动脉系统的狭窄闭塞性病变,其中丁苯酞组29例(42.6%),对照组32例(48.5%)。丁苯酞组脑梗死病灶同侧颈内动脉系统的狭窄闭塞性病变患者治疗后14 d、治疗后90 d NIHSS评分低于进展后,治疗后90 d NIHSS评分低于治疗后14 d(P<0.05)。丁苯酞组脑梗死病灶同侧颈内动脉系统的狭窄闭塞性病变患者治疗后14 d Barthel指数、治疗后90 d Barthel指数、预后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能够促进PS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改善,提高生活能力,是一种有效并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8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测斑块回声特征分为不稳定性斑块 (易损斑块组)38例和稳定性斑块(非易损斑块组)48例.另选40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颈动脉易损斑块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非易损斑块组,两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相关,提示血hs-CRP水平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稳定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蕲蛇酶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水平的影响。方法对10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蕲蛇酶联合疏血通组(治疗组)52例,疏血通组(对照组)52例,两组治疗1个疗程(14d)后比较疗效,同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内皮素水平都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蕲蛇酶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安全,能够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性状,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 相似文献
40.
Wallenberg综合症所致频发顽固性呃逆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llenberg 综合征伴频发顽固性呃逆患者7例,男6例,女1例;年龄42-71岁,平均55岁;合并高血压病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例,糖尿病2例;均以突发眩晕急性起病,出现吞咽困难、频发顽固性呃逆、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其中出现Horner征4例,步态不稳5例,头痛、复视各2例;病变同侧面部痛温觉障碍2例,对侧偏身痛温觉障碍5例;同侧肢体共济失调6例,不同程度的同侧软腭麻痹、咽反射减弱或消失7例;均于病后1-3 d行头颅CT平扫,7例均未发现延髓梗死灶;病后3-7 d 行头颅MRI检查, 6例延髓背外侧发现有梗死灶,1例无异常发现.Wallenberg综合症的治疗主要为:有溶栓治疗指征时给予r-tPA溶栓治疗;降纤;扩管;抗血小板;神经营养;脑保护剂;对症支持治疗;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