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非药物疗法对新生儿疼痛早期干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索新生儿疼痛临床诊断评估方法及降低疼痛应激的临床对策。方法采用自行制定的新生儿疼痛量表(NIPS),对入选住院新生儿100例分2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在常规医疗操作(足跟采血、静脉穿刺等)过程中及处理后进行评分,评分内容包括面部表情、啼哭程度、上下肢活动、生理指标等。治疗组轻度疼痛给予非药物疗法之抚触安慰,中重度以上疼痛予非药物疗法之抚触或/和喂配方奶;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60min后对两组新生儿再行评分。结果100例新生儿在上述操作过程中疼痛评分均存在轻、中、重度疼痛,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轻、中、重度疼痛均给予上述非药物疗法相应处理,60min后对两组新生儿再行评分,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新生儿疼痛在医疗操作中常见,可用疼痛量表综合评估,临床据评分程度予早期相应止痛处理可减轻疼痛对新生儿造成的不利影响,非药物疗法简便安全,易推广,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中国主要流行的HIV-1 B/C重组毒株不同时期感染者多聚酶蛋白(Pol)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特征并确定主要识别的免疫优势区域.方法 本研究以11例感染时间<18个月和25例感染时间>3年的HIV-1 B/C重组毒株感染者为研究对象,以10例HIV-1阴性健康人作为对照,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综合测定了针对覆盖HIV-1 pol基因的249条重叠多肽产生IFN-γ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结果 感染时间<18个月感染者中有8(72.73%)名检测到了分泌IUN-γ的HIV-1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主要识别位于逆转录酶区、氨基酸位置为Pol 481~631内的Pol5581、Pol5582、Pol5587、Pol5609、Pol5610和Pol5615六条多肽,分泌IFN-γ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广度与外周血CD4+T细胞数呈现明显负相关(P=0.0212,r=-0.762);感染时间>3年感染者中有15(60%)名检测到了分泌IFN-γ的HIV-1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主要识别位于逆转录酶区、氨基酸位置为Pol241~295内的Pol5521、Pol5525、Pol5526、Pol5531四条多肽和Pol 708~722内的Pol5638多肽,分泌IFN-γ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强度与病毒载量呈现明显正相关(P=0.006 95,r=0.660);健康人对照组无阳性反应.结论 中国HIV-1 B/C重组毒株不同阶段感染者主要识别多聚酶蛋白的不同区域.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中国主要流行的HIV-1 B/C重组毒株感染者Gag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特征.方法 本研究以10例感染时间<1年和25例感染时间>3年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 B/C重组毒株感染者为研究对象,以10例HIV-1阴性健康人作为对照,用Elispot方法检测其针对HIV-1B/C同义B Gag重叠多肽产生γ干扰素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结果 8例(8/10)感染时间<1年的HIV-1 B/C重组毒株感染者产生Gag特异性分泌γ干扰素的T淋巴细胞反应,主要识别散在分布的五条多肽;17例(68%)感染时间>3年的感染者产生反应,主要识别p17区域内的一条和p24区域内六条多肽.感染时间>3年组产生IFN-γ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强度与病毒载量呈明显正相关(P =0.0318,r=0.519),感染时间<1年的感染者反应强度明显高于感染时间>3年的感染者(P=0.021).健康人对照组无阳性反应.结论 HIV-1 B/C重组病毒感染者在疾病进程不同阶段识别Gag的不同区域.  相似文献   
24.
[目的]超声筛查食用"问题奶粉"的儿童,探讨食品安全问题.[方法]应用超声诊断仪对4 388例食用"问题奶粉"的儿童进行泌尿系超声筛查,根据年龄分为7个年龄段组.[结果]筛查阳性率约为1.07%(47/4 388),泌尿系异常患儿的男女比例及各年龄段组的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年龄段组泌尿系异常患儿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此次筛查显示年龄越小泌尿系结石的发生率越高.三聚氰胺有可能促成婴幼儿泌尿系统的结石.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5.
红霉素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新生儿由于胃肠道发育不成熟或疾病影响均可造成喂养不耐受,其胃肠动力的发育与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发育相比相对迟缓,故喂养不耐受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和危重症新生儿中很常见。喂养不耐受影响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及生长发育,肠道喂养的进展缓慢通常导致肠外营养的延长,而这将使新生儿易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肝功能障碍并使住院时间延长。近年来发现红霉素对胃肠道有促动力作用,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力求探索出关于喂养不耐受诊断及治疗的适当策略。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预防性与治疗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39例胎龄在28~34周的早产儿,分为预防组17例,治疗组22例,比较两组使用Ps前后血气指标、需机械通气患儿的呼吸机相关参数、主要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预防组使用PS前后的血气指标改善明显优于治疗组,治疗组需上机比例几乎2倍高于预防组(68.2%vs 35.3%),预防组在呼吸机PIP、MAP、FiO2的参数水平低于治疗组,上机时间及氧疗时间亦短于治疗组(以上比较P均<0.05).预防组在重度(Ⅲ~Ⅳ级)HMD发生率、脑室内出血、肺出血以及病死率上均低于治疗组(P<0.05),而在慢性肺疾病(CLD)、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和气胸上无差异(P>0.05).结论 预防性使用PS可减少机械通气的使用,降低呼吸机应用参数,减少合并症的发生,能改善早产儿的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7.
门急诊儿童手足口病28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3月至5月,安徽省阜阳市爆发流行儿童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一度引起国人的关注。我们采用回顾性研究,将我院2008年3月至7月儿科门急诊收治的286例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与临床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例NRDS患儿分两组,治疗组19例给予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20例单纯机械通气治疗,其余治疗两组相同。观察应用PS前后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变化及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病死率。结果应用PS后动脉氧分压(PaO2)升高(P〈0.01),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气峰压(PIP)、平均气道压(PEEP)及吸入氧浓度(FiO2)下降(P〈0.01);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对NRDS有明显疗效,与单纯机械通气比较,能改善患儿的氧合,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29.
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儿科急症、重症,需及时诊断治疗,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因其发病率高,国内有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占婴幼儿重症肺炎的63.4%[1],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应用酚妥拉明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心衰2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临床资料 患儿 ,男 ,1小时。因出生羊水 度混浊 ,1分钟 Apgar评分 2分 ,重度窒息后在基层医院予吸痰、插管抢救时 ,操作不慎将 1长约 1 2 cm,直径 0 .8cm的橡皮气管插管滑入食道内 ,患儿当即有呕吐动作 ,并出现呼吸急促 ,全身轻度发绀 ,急转入我院NICU。入院后摄 X线胸腹平片见食道 -胃内有 1异物 ,上端起始第 6颈椎平面处 ,下端位于胃内 ,拟诊食道 -胃内异物。曾请耳鼻喉科医师急会诊 ,因异物位置过深无法借助五官科器材将其取出 ,故决定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替代胃镜取异物。术前备氧气 ,不用麻醉及镇静剂、阿托品及咽部局部麻醉。纤支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