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缺血性脑卒中发作时,脑组织由于长时间缺血缺氧而处于无氧代谢状态,进而导致能量衰竭和酸中毒,引起脑组织和神经功能损伤.因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除采取溶栓治疗改善脑部供血供氧外,对其神经功能修复也至为重要.此文主要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博安兄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其主要成分为银杏内酯A、总黄酮醇苷,每5 mL中含17.5 mg有效成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神经功能改善及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期望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32.
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特征和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特征和相关因素,以便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资料和参考依据。方法对2004年10月~2005年10月,住院时间>48h的189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脑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3例,27例次,感染发生率12.17%,例次发生率14.29%,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多,占59.26%,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占18.52%,胃肠道感染占7.41%;年龄、住院天数、侵袭性操作等因素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针对相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3.
陈俊斌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1):3738-3739
目的:探讨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分成卡马西平组(30例)和托吡酯组(38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剂量及副作用。结果: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总有效率托吡酯组为87%,卡马西平组为7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34.
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患者要实施远端动脉分流术挽救缺血肢体,就必须获得高质量的小腿远端动脉图像。作为无创而实用的方法,CE MRA技术是评价周围远端小血管有价值的手段。但由于远端动脉管径小,对比剂到达所需时间长,应用团注跟踪连续三站CE MRA成像时,小腿远端动脉图像难以获得最佳质量。本研究通过应用高分辨率矩阵、减影和零填充技术,对小腿远端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观察妥泰对偏头痛发作的预防作用。方法:将8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妥泰组(42例),尼莫地平及心得安组(40例),疗程1月,观察3月。观察上述两组治疗前后头痛指数和1月内头痛总天数的变化。结果:妥泰组头痛指数及1月内头痛总天数皆较尼莫地平及心得安组显著降低。结论:妥泰对偏头痛发作具有更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分成卡马西平组(30例)和托吡酯组(38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剂量及副作用。结果: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总有效率托吡酯组为87%,卡马西平组为7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自发性单侧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与对照组(24例)。两组均按脑出血指南规范持续治疗14d。治疗组在规范治疗基础上使用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结果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比较两组近期及远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两组治疗21d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均较入院时改善(P0.01);而治疗组临床疗效更明显(P=0.018)。治疗组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P=0.041)。结论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能明显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合并大动脉闭塞(LAO)时经CT脑灌注(CTP)成像后在动态CT血管造影(CTA)中的多段血凝块(MSC)征象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8年9月在本院诊断为AIS的住院患者共115例,所有患者均连续接受灌注治疗并且有完整的CTA和CTP影像学资料; MSC征象定义为从CTP数据导出的动态CTA上存在多段血凝块。用改良的Rankin量表作为评估预后的标准:评估为优的定义为发病后90 d内评分在0~3分。结果 共纳入73例符合标准的患者,32例(43.8%)患者出现MSC征象,相比于没有MSC征象的患者,预后评估为优(46.3% vs. 62.5%,P=0.02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SC征象是再灌注治疗后良好预后(OR=2.836,95%CI=1.176~5.858; P =0.029)的独立预测因子之一。结论 CTA结合CTP在治疗AIS中MSC征象是脑组织再灌注后良好预后的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0.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 NIID)为一种罕见的以中枢神经、周围神经以及内脏器官细胞核内存在嗜酸性透明包涵体为特征的慢性进展性神经退行性疾病[1].现报告1例经皮肤活检确诊的NIID患者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