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4篇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目的提高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例表现为皮肤淋巴瘤的干燥综合征合并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病例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可以是皮肤淋巴瘤的一种临床表现,皮肤淋巴瘤是多种类型淋巴瘤在皮肤表现的恶性疾病,常容易与血管炎等风湿性疾病混淆,病理组织学是其诊断的基础。结论系统性血管炎在临床上是一组较为复杂的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对临床、病理学及抗体的综合分析对诊断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2.
目的 探讨短期使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益普赛)与甲氨蝶呤(MTX)、环磷酰胺(CTX)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8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仅有56例患者完成了本实验.实验组给予益赛普皮下注射治疗3个月,每周2次,每次25 mg;同时给予MTX治疗,每周1次,每次7.5~15 mg;CTX每3周1次,每次200 mg,3个月后给予空白模拟益赛普,继续接受MTX和CTX维持治疗.对照组给予益赛普皮下注射治疗,剂量及方法同实验组,同时给予空白模拟MTX和CTX对照,疗程为1年,随时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任何不良事件,在0、2、4、8、12、24、36、52周监测其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肝功能、肾功能、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ACR20,ACR70,ESR及CRP实验室指标均较入组时有明显改善,但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实验组停用益赛普时,两组的上述指标均进一步改善.疗程满36周时,实验组较对照组的各项指标仍持续好转,相关抗体水平浓度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短期益赛普与MTX、CTX联合治疗RA,可以减少益赛普的疗程,有效地缓解RA的症状和降低抗体水平,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3.
目的建立脂多糖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诱导的激素性骨坏死家兔模型,同时应用静态和动态的影像学方法评价涉及骨坏死发病的血管内、外机制以及血管结构一功能的病理生理学异常。方法取14只28周龄雄性新西兰白兔以10μg/kg静脉注射脂多糖(内毒素)。24h后,每隔24h以20mg/kg肌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糖皮质激素)。另取6只作为对照于相应时间点注射生理盐水。应用动态核磁共振于内毒素注射前后检查双侧股骨近端骨内灌注功能,并且进行血液学检查:切下双侧股骨脱钙进行基于Micro—CT的微血管造影检查。骨坏死病灶、血管内血栓和血管外骨髓脂肪细胞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组骨坏死家兔标本中均观察到血管内血栓。骨坏死家兔血管外骨髓脂肪细胞尺寸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基值比较,骨坏死家兔的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及部分凝血激酶时间显著下降,而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P〈0.05)。动态核磁共振检查显示骨坏死家兔局部灌注指数“最大信号增强”显著减少(P〈0.05),同时基于Micro-CT的微血管造影检查显示血管堵塞。实验组93%家兔在接受内毒素与激素联合诱导下发生骨坏死,且未出现死亡。结论血管内外病变以及血管结构一功能的病理生理学异常参与了激素性骨坏死的发生。该诱导方法在不导致家兔死亡的情况下可以产生高坏死发生率,适合作为未来评价干预激素性骨坏死方法的临床前效能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74.
目的 探讨CT鉴别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40例软组织肿瘤患者的CT资料,对肿瘤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行回顾性CT影像分析,并探讨这些征象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18例良性肿瘤和18例恶性肿瘤通过CT征象可以做出正确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结论 CT能明确软组织肿瘤的特征、范围以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5.
多层螺旋CT诊断肝移植术后肝静脉流出道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肝移植术后肝静脉流出道梗阻(HVO)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在肝移植术后4~102天接受肝脏MSCT动态增强扫描并经血管造影证实为HVO患者的MSCT增强特征. 结果 5例患者中,肝左静脉吻合口狭窄1例,肝中静脉吻合口狭窄(闭塞)2例,肝右静脉吻合口狭窄1例,合并肝中静脉及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1例.5例患者CT动态增强扫描显示为典型的肝脏淤血征象.CT平扫见梗阻的肝静脉引流区肝实质密度降低(1例因有出血而呈高、低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区均未见明显强化,静脉期病变区可见轻中度强化,并可见病变区内门静脉分支显影,延迟期病变区强化程度进一步增强.静脉期或延迟期可见梗阻的肝静脉显影,显示肝静脉吻合口狭窄.5例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其中2例CT复查显示肝淤血缓解、肝静脉血流通畅. 结论 MSCT动态增强扫描可明确诊断肝移植术后HVO的部位及肝脏淤血范围.  相似文献   
176.
儿童感觉统合集中训练结合家庭训练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感觉统合集中训练结合家庭训练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配对选取门诊确诊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SID)病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3例,两组病例的病史、症状、性别和年龄等条件相类似.两组均采用感觉统合集中训练治疗,试验组同时结合采用家庭训练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在训练治疗1个疗程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疗程后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 感觉统合集中训练结合家庭训练较单独采用集中训练的临床疗效好.家庭训练方法方便、灵活、多样化和经济实用,并能增进亲子感情,得到家长的好评.  相似文献   
177.
目的探讨MSCT在右叶活体肝移植(LDLT)术前供体筛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名拟行肝右叶捐献的志愿者于LDLT术前行MSCT腹部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由2名医师观察肝脏血管系统的显影情况(采用4分法进行评价)、解剖结构及变异,并对最终作为供体接受肝右叶切除术者的CT表现及术中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名医师对肝动脉(HA)、门静脉(PV)、肝静脉(HV)分支及副肝静脉(AHV)显影情况的评分均为3~4分,观察者间一致性好(Kappa值分别为0.84、1.00、1.00和1.00)。40名志愿者中,HA正常19名,变异21名;PV正常28名,变异12名。10名志愿者因HA变异影响肝右叶捐献而被排除,包括7名肝右动脉(RHA)纤细和3名S4段肝动脉(S4A)变异;7名志愿者因PV变异被排除,包括2名PV右前支起自门静脉左支(LPV)、3名三叉型PV和2名门静脉右支(RPV)短干。最终包括2名RPV短干、1名PV右后支起自PV主干及2名三叉型PV在内的共15名志愿者作为供体接受肝右叶切除术。LDLT术中所见15名供体的肝脏血管系统解剖结构均与术前MSCT检查结果相符。结论MSCT是LDLT术前评价供肝血管系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8.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炎性肌病的疗效。方法:总结并分析8例炎性肌病患者采用血浆置换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和预后的情况。结果:8例血浆置换后四肢肌无力、面部皮疹等临床症状都有明显改善;8例血浆置换治疗后白细胞(WBC)、红细胞沉降率(ESR)、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血浆置换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炎性肌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9.
180.
目的探讨T辅助细胞(Th)1、Th2、Th17、调节性细胞(Treg)相关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71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DAS28评分,分为高、中、低活动组,采集试验对象及健康对照组(18名)外周血,采用微量样本多指标流式蛋白定量技术(CB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IL-17A、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8种细胞因子血清浓度。结果 RA患者IL-2、IL-4、IL-6、IL-10、IL-17A、IFN-γ、TNF-α血清浓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血清浓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并且随着DAS28的不同其血清浓度也不同。结论推测Th1、Th2、Th17、Treg细胞的相关因子均参与了RA的致病过程,并且在不同的发病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