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3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3篇 |
妇产科学 | 15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81篇 |
内科学 | 15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3篇 |
综合类 | 114篇 |
预防医学 | 35篇 |
药学 | 26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9篇 |
肿瘤学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构建基于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药理学特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是立足于“守正创新”,贯彻落实中医药高校“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的重要探索。首先以以“三维”成果为导向,设置中医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其次以中医药元素引导创设情境,为中医药思维与现代医学的科学思维相合相融提供载体;再次以“三度”为目标的药理学思政教学体系重构;最终形成中医学专业的药理学“三维三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适应新时代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创新需求,并提升中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栝楼桂枝汤(GLGZD)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侧大脑皮层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GLGZD组,另设一组假手术组,GLGZD组按GLGZD药液14.4 g/(kg·d),其余各组按蒸馏水0.1 m L/(kg·d)连续灌胃7 d。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缺血侧大脑皮层白细胞分化抗原86/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CD86/Iba1)及精氨酸酶-1/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Arg1/Iba1)阳性细胞率,免疫组化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4(IL-4)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p65(NF-κBp6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CD86/Iba1阳性细胞率、IL-6的蛋白表达、NF-κBp65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Arg1/Iba1阳性细胞率、IL-4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GLGZD组CD86/Iba1阳性细胞率、IL-6的蛋白表达、NF-κBp65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Arg1/Iba1...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探讨抑郁症状的产生与工作倦怠程度、人格特质的关系。方法按工号隔号抽取宁波市镇海港埠公司5个班组102名基层员工,用宗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量表中国版成人卷(EPQ)、职业倦怠感量表及自制的工作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量表102份,收回有效问卷87份,回收率85.29%。30名显示存在抑郁情绪,占被试34.48%。抑郁症状与神经质、精神质、去个性化及成就感有相关性,特别是对情绪稳定性不高、工作倦怠感严重的个体更有显著相关性,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的非参数检验也证实了抑郁症状与职业倦怠程度及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结论员工的工作倦怠程度及人格特征对抑郁情绪的筛选有着良好的预测效果,可以作为早期预测评估抑郁情绪的有效辅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规范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护理方法,为住院患者提供规范、同质的VTE护理。方法:建立院内VTE专科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三阶梯"培训;对住院患者开展VTE评估、预防等工作,同时使用护理信息技术对VTE患者进行管理。结果:临床护士VTE知识和技能水平明显提升,患者住院期间得到了规范、同质的VTE护理;通过VTE患者院内管理平台的应用,动态追踪了患者病情进展;小组成立以来,发表7篇护理论文,获成果奖3次。结论:VTE专科护理小组的管理模式,提高了院内患者VTE预防率,促进了患者健康;也为临床护士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规范了护理行为,推进了VTE预防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67.
68.
血管重建是顽固性不稳定心绞痛(UA)主要治疗方案 ,然老年患者由于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创伤性治疗。但老年顽固性UA更易发生急性泵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猝死 ,较年轻患者预后更差。药物治疗顽固性UA还无固定模式 ,国内外虽有抗凝或抗凝加溶栓治疗UA的报道 ,但对老年患者疗效如何 ?安全性如何 ?未见报道。为老年患者寻找快速、安全、有效的非创伤性治疗方案是临床关注的问题 ,本文旨在这一目的进行观察。1 对象和方法1 1 入选标准1 1 1 年龄 :大于 6 5岁而小于 75岁者。1 1 2 心绞痛类型 :( 1)初发型 :以往无心绞痛史 ,1… 相似文献
69.
目的 :研究镇痛分娩对产妇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及其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足月期望经阴道分娩的单胎头先露初产妇 90例 ,随机分为镇痛分娩组 (A)和非镇痛分娩组 (N) ,分别在产前、宫口 3cm、胎儿娩出、产后 2 4h、产后 4 8h采静脉血 ,检测红细胞酵母菌花环率 (RY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RICRR)、肿瘤细胞红细胞花环率 (TRRR)、红细胞免疫黏附促进率 (RFER)、红细胞免疫黏附抑制率 (RFIR)。去除剖宫产分娩及产钳助产分娩 ,成功阴道分娩A组及N组各 18例。结果 :产前及宫口 3cm时各检测值无明显变化 ,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胎儿娩出时两组RYRR、TRRR、RFER明显下降 (P <0 .0 5 ,P <0 .0 1) ,RICRR、RFIR明显增加 (P <0 .0 5 ,P <0 .0 1) ,但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产后 2 4h ,A组各指标已基本恢复至基础值 ,两组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5 ,P <0 .0 1) ;产后 4 8h两组各指标恢复至产前水平。结论 :镇痛分娩能显著改善分娩疼痛应激对产妇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及其调节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加强执业资格规范化培训的课程建设 提高护士执业考试一次性通过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93年3月26日,国家卫生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本法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从而使我国护理管理工作步入法制轨道,逐步与国际接轨。为适应我国护士执业考试与许可证制度的实施需要,我院(解放军福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南京总院教学点)在护理专业三年制中专教学第三学年中,将护士执业资格培训纳入规范化轨道,实践了护士执业资格规范化培训的有关课程建设,以期为国家护士执业与考试的实施探索经验。 相似文献